APP下载

以大历史视野凸显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属性研究

2020-10-09卢康利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经验中职语文

卢康利

摘 要:树立大历史思维,应是中职语文教师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发掘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属性必须要练就的重要本领。语文教师只有用宽厚的历史知识,并以历史思维作为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通过理论思维掌握历史发展规律,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把语文课讲生动、讲清楚,进而真正凸显“思政味”。

关键词:中职语文;历史思维;思政课;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30-02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把语文课程中富含思政内容的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以大历史视野讲好语文课,既是语文课本身的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用大历史思维讲好语文课,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重要本领

中职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这些既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历史思维,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本领来练就。

历史思维,就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生动实践,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凸显出语文课程的“思政”属性,进而让学生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具有大历史思维,能阐明语文课的基本道理。而如何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成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简而言之,树立大历史思维,是中职语文教师发掘语文课程思政属性必须要练就的重要本领。从历史思维的基本内容来看,它不仅包括人们对时代发展演变应有的自觉思考的历史维度,而且包括人们对客观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调查。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就是要有探索规律、启示当下、昭示未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理论推演能力。在实践中职语文课程的思政属性时,就是要以改进历史思维为重点,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通过理论思维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进而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然后从广阔的视野出发,把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

二、用宽厚的历史知识讲语文课,才能把课讲生动、讲清楚

无论是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还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甚至讲授人生哲理,都能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找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教师讲好语文课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并没有经过历史专业培训,这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大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中职语文教师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是中职语文教师生动细致阐释语文课的相关问题,总是与厚重的历史知识休戚相关。

正所谓“经国之远图,存乎通识。通识者,通乎事之所由始、弊之所由生、害之所由去、利之所由成,可以广恩,可以制宜,可以止奸,可以裕国,而咸无不允”。中职语文和历史课程一样,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而且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既重视文学修养,又提升历史思维,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经验。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这对于讲好中职语文课不无裨益。

比如,鲁迅先生可以从“仁义道德”的书缝里看到食人的封建伦理,毛泽东同志可以从三打白骨精这出戏中看出“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的情节,这些都反映了他们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正是在这些历史知识中,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并由此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素材。中职语文课同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实这些基本任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应用,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应用。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三、讲好中职语文课,主要是讲好中国故事

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尽管我们需要广泛汲取国内外历史知识,但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而是要始终以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始终以关注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基本遵循,特别是要始终将我们的关注点放在中国身上,讲好中国的故事,解释正确的观点。这应是中职语文教师须臾不可偏离的方向,也是在课堂讲授中始终要凸显语文课程思政属性的必然要求,否则课堂就失去了应有的政治属性。有关这一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谈过很多次。

学习知识虽要古今中外广为涉猎,但是不能只做国外的“留声机”,而要始终着眼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聚焦于中国的实际问题,始终注意“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讲好中国故事。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学习研究历史,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如果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了解近代历史走过的风风雨雨,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奋斗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语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立足点。如果脱离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很难讲授出“思政味”;如果不深刻了解中国的深刻变化,也很难把中职语文课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

四、用大历史思维讲好语文课,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职语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要拥护党的领导,特别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活动中,中职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尤其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中职语文课。这也应成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师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才能把中职语文课中的道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并真正讲出“思政味”、讲出真道理,进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党建,2012(10).

[2]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论:总论卷·历史思维论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历史经验中职语文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