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蛹·蝴蝶
2020-10-09黄艳
黄艳
贾平凹在《地平线》中说:“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我们的课程改革,就像这条地平线,它不仅有广度和深度,更有无穷的高度,孕育着人们的无限希望。作为教学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无奈,到“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释然,尼采所谓的“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是我化蛹为蝶的真实写照。
一、蓝色的忧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骆驼时期,这是王国维先生认为的人生三境界的第一境。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一度以为自己不会教语文,可是没有退路。于是,我就像准备穿越荒漠戈壁的骆驼,为了不至于倒毙在路上,为了如期地把整本教材灌输给学生,我拼命地储备自己,没日没夜地看书,看教学录像,模仿名师薛法根“组块语文教学”及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等教学模式,时刻惦记着自己课堂的预设,就像念紧箍咒般提醒自己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完整。结果总是不自觉地将课堂发展成“一言堂”,忘记初心,变得浮躁,题海战术忙得不亦乐乎,导致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我的语文教育只有分数,而违背了“文以化之”的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
于是,我像一只受伤的骆驼,眼中充满忧郁的蓝色。
二、觉醒的蚕蛹——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追求成绩。现在的语文教学,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当我们仰望夜空时,可以吟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思;当我们身处茫茫戈壁的时候,心里会盈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怀;当我们对酒当歌时,会想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是的,教育的意义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是个人修为的提升、生命感悟力的提升。于是,我慢慢地向“会思考的教师”靠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
于是,我简单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课前三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读一读,背一背”古诗文、名言名句等活动;我鼓励孩子们坚持小事天天说,分享彼此之间的每一份感动;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让有创意的活动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房;组织每学期一次的“幸福班级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拒绝把自己的生活浓缩成只有悲伤的蓝色,不要自己的工作只是辛勤的付出。我要潇洒地站在讲台上,告诉孩子们,蚕蛹终会成蝶。
三、蜕变的蝴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叶澜老师把教育内涵概括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一個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对外部的世界还是自我发展的构建,都是一个主动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既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也需要自身的努力。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我的地平线》计划,勉励自己为专业发展制订奋斗目标,选择智慧的专业生活方式,在重视阅读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前提下,融合跨行、跨界阅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在本学科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吕传汉教授的“三教+理念”:教思考,培养思辨能力;教体验,积淀核心素养;教表达,培养交际能力。我追求构建新时代的诗意课堂,强调“母语育人”,“品”为第一,精神至上,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本课堂对学生生命的挤压和排斥,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做孩子背后的推手,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大胆尝试。例如学习《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将古诗文“诵吟唱”引入课堂;将古诗《游子吟》排练成课本剧,通过学生扮演来加深体验等,让文化传统成为孩子们骨子里的一种记忆、一种情怀,而不是冰冷无情的教材。
在闲适之余,我会让自己的生命萦绕书香:某个落日西沉的傍晚,倒上一杯咖啡,手执席慕容的诗篇,感悟语文的醇美;读读刘庸先生的散文,品尝语文的醇正;聆听魏书生老师苦口婆心的《致班主任》,感受如酒醇香的语文味……
惟愿,告别蓝色,化茧为蝶,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龙西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