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当下,还是可持续发展?

2020-10-09万玮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镇习惯疫情

万玮

8月初,我去上海附近的一座古镇游览。古镇保留得相对完好,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自然风景,都在努力恢复当年水乡村镇的特色。进了古镇,仿佛进入一个时光穿梭机,从现代回到了古代。

古镇的客流没有以往多,那是疫情带来的后果。事实上,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受到冲击。有一些行业受影响特别大,部分企业甚至进入生死存亡的关口。我读到一个很精辟的分析:这些企业的危机早已存在,只不过疫情把几年甚至十幾年之后才可能发生的危机提前了。

这个分析对教育行业同样适用。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教育的结果是分离》。我提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是否真正成功,就看孩子能否早日独立,越来越少地依赖教育者的支持。有些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恰恰是让孩子离不开自己,这种教育可能赢在当下,却输了未来。

教育界一直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就是让学生张开嘴,等着我们把知识喂给他们;而授人以渔,则是交给孩子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去广阔的知识世界自由翱翔。

疫情期间有一大变化:全国近3亿在校学生每天通过网络在线上课,习惯于站三尺讲台的教师“被迫”变身为网络主播。线上教育讲了那么多年,在今年春天终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线上教育是对之前学校教育成果的一大检验,可以清晰地分辨我们究竟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结果呈两极化分布:学习习惯良好、自控力强的学生,线上学习与校园学习一样扎实有效;那些需要老师和家长管控的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畅销书《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第2个习惯叫“以终为始”。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先思考我们希望的结果是什么,再倒推正确的策略是什么。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离开学校之后都能做到“行为自主、思想独立”,那么,疫情把这个结果提前展示出来,让我们分辨出哪些孩子已经做到了,哪些还没有。

孩子重返校园后,老师们该做些什么?

从短期来说,对那些知识学习出现疏漏的孩子要进行补课,通过各种措施调整他们的状态,让他们回到集体学习的轨道上去。这一点,老师们有的是经验与实践。

更重要的是做长期的思考。孩子的学习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目标、方法还是动力?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关注到了每一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帮助孩子树立目标的同时,注意让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如此,即便我们不在孩子身边,我们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成果依然心中有底、充满信心。

好的教育既要赢在当下,更要面向未来。一线的教师和家长会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我要说,事在人为。疫情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后浪们”将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远在我们的经验之外,我们所能给他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分数,而是健康强大的内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古镇习惯疫情
习惯
上课好习惯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好习惯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