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2020-10-09杨艳马玉美吴繁马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9期
关键词:助理全科公共卫生

杨艳 马玉美 吴繁 马艳

[摘 要]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本文对“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构建基本框架,并就内涵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作者简介] 杨 艳(1982—),女(布朗族),云南人,硕士,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165-02    [收稿日期] 2019-08-29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中指出,全科医生的培养有“5+3”和“3+2”两种模式。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了第一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1项。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确立了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在实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时期的重要补充措施,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制定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国卫科教发〔2016〕14号),启动实施助理全科医生培。结合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对“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机构为核心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正成为我国新时代卫生行业改革关注的重点。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助理全科医生主要承担“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职业类别为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主要岗位群是临床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要求,培养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医疗卫生人才,同时,在学习内容方面除加强临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外,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基层是医改的网底,人才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最基本保障。“3+2”助理全科医生应掌握临床和公共卫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建立“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应组建“政府、行业、学校、医院”的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共同体,形成医教融合体。政府协调资源、整合各方资源;行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当地卫生医疗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医院方面积极参与到医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即承担临床床旁教学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面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规划中;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设置课程,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1.“3”阶段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结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一年级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包括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人际沟通、公共外语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院微生物学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二年级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药理学等)和专业扩展課程(急救医学、传染病学、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康复医学、五官科学、皮肤性病学等),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三年级则进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轮转实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2”阶段

一名合格的“3+2”助理全科医生必须有“3”年的专业学习经历和“2”年专业培训并合格且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才能进行注册。“2”阶段要加强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的培训。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资格考试,所以“2”阶段中既要加强临床思维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夯实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内涵建设

(一)贯彻职业道德培养

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只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单位、学校多方形成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在“3”阶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德育养成教育、医德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把“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人道主义精神,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推进十大育人体系,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构筑师生成长共同体。除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律法规》等医学人文课程外,还应在“2”阶段中继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为了让医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医疗状况,以榜样的力量感动医学生,以政策的力量推动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通过各项活动营造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服务理念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在毕业后工作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助理全科医生以门诊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在“3”阶段中,开展实习、实训、见习等活动,结合助理全科医生的需要,调整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增减教学内容,增加《康复医学》《中医基础与適宜技术》课程,适量减少专业课程课时,教育部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3”阶段的总学时一般为300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经过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后进一步强化临床思维的培训。“2”阶段中在提高医学生对常见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紧密教学与临床实践关系,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技术技能的统一。在“3”阶段中开设《预防医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等相关课程,增加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轮转实习。“2”阶段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管理人群增设《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提高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注重加强临床实践技能与理论的结合,通过行业实践经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授课任务。兼课教师应提高对带教工作的重视,强化教学能力。

(四)政府支持,做好职业规划

医学生是否选择成为一名全科医生,这与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有关,推进“财政保障、本土培养、乡村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明确全科医生的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待遇。同时,对医学生选择成为全科医生后根据国家2001年原卫生部与人事部发布《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的规定,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方面通畅途径。

总之,“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是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试点项目之一。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文件精神,结合2019年7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把学生培养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助理全科医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沈曙红.面向乡村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6-60.

[2]刘彦,何坪,张冬青,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全科医学,2017(19):2389-2392.

[3]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9):5-6.

[4]武宁,程明羕,闫丽娜,等.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J].中国全科医学,2018(10):1135-1142.

猜你喜欢

助理全科公共卫生
助理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BEBEAUTY 助理健康生活 绽放非一般梦想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