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本科生就业方面的几点思考

2020-10-09杨志红周炜徐建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

杨志红 周炜 徐建梅

[摘 要] 我国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建设特色,对我国材料类专业的几个常见问题和本科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材料类专业;专业建设;本科生就业

[基金项目] 校级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新工科和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结构优化研究”(2019G04)

[作者简介] 杨志红(1972—),女,湖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095-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工业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和规模,为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较成熟的就业市场。但随着设置材料类专业高校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1],招生竞争性加剧的同时,毕业生也随之快速增多,加速了行业需求的饱和,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为吸引优秀生源和促进高质量的就业,材料专业需要多练内功,加强专业建设。本文就目前工科材料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开展讨论,并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建设体会,给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专业定位,优化本科生培养方案

材料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企业众多,分布广泛,且在各地都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企业群。例如环渤海地区的稀土功能材料、硅材料、膜材料、磁性材料和纤维材料,长三角聚集区的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以及珠三角聚集区的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功能塑料和陶瓷材料等。这些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并拥有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是材料专业理想的产学研和就业基地。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各院校材料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当地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创造机会。其中,本科生培养课程体系可以根据当地企业的材料产业特色来进行设计。以本校所在地武汉为例,附近的光谷地区有众多光纤、芯片、液晶显示器、气体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企业,因此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定位于功能性材料,设置了包含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光材料与显示技术、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芯片技术基础等系列课程,并和部分企业开展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经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在就业时相对其它院校的同类专业毕业生有着先天的竞争优势,为日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与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目前企业对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基础理论类人才的需求相对偏少。但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基础理论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实际应用方面的培养力度不足,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脱离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造成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的类型不对称现象。随着高校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视,这种供求矛盾开始缓解,各工科专业在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3]。例如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新一轮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中,通过增设三门工程理论课程和增加实践课时,以提高本科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材料类专业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培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与经营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4]。但目前的教学,教师常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存在课堂理论与实际生产要求脱节现象。此外,所开设的实验课往往存在模式单一问题,大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且内容单调,操作流程化,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内容。因此,材料类工科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收集的企业、校友、专家和在学学生的专业建设意见中,重点提出了需要加强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据此,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

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和2015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相比,2019版培养方案的总学时数降低,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显著增加,从37.5周增至42.5周,而且多门专业课程压缩了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教学学时;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能体现工程实践性、创造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设置了材料创新设计实验,还优化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前是单一的基础性研究选题,目前已涌现了大量产品设计性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提高实践教学条件。不仅对实验室进行了扩容,还成功申请了一千五百余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实验仪器的修缮和购买。此外,还提供了其它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材料科学展演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实验等,这些实践活动综合了材料产品的设计性、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研究性,深受本科生的欢迎。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的教学师资管理制度普遍比较松散,授课教师之间很少进行教学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其他老师的教学内容不太了解,造成有些课程的授课内容出现重复,高关联度的课程间衔接脱钩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此外,还存在年轻教师的教学管理问题,年轻教师们入职就开始上课,没有老教员的传帮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也非常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意识到了这些弊端,近几年来一直推动教师团队的建设,按照专业课程的关联度,已组件了8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承担了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教学质量的监督,以及师资梯队建设等。此外,教学团队指派有经验的老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年轻教师需要至少一年的助课经验,然后才能试讲,教学委员会对试讲进行评估合格后,才有资格独立上课。这些举措实施以来,教师凝聚力得到了加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拓宽就业途径

在就业领域中,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是就业面比较广,但找到理想的工作却并不容易。在传统材料产业领域,如建筑材料、日用陶瓷、橡塑、冶金和化工等生產、加工和服役领域,市场需求大,就业市场广阔,但这类企业远离大城市,薪资待遇没有明显优势,使得毕业生们在这些领域就业的意愿很弱。而在一些新材料领域,工作地理位置和薪资待遇较好,非常受学生青睐,但就业门槛较高,工作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加之企业和学生期望值不吻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5],导致材料类专业就业难度大、口碑变差。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一直良好,但仍存在不小的压力,尤其新冠肺炎爆发的2020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很不乐观。在本科生就业方面,学院做出了很大努力,主要举措包括:增设就业指导课程,协助学生及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举办丰富的大学生活动,如“师生话中化”和“材料科学展演“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提高在工作岗位竞争中的优势;组织教师关注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心态、积极主动求职;发动专业教师进行帮扶,向技术合作企业和产学研基地推荐毕业生,大大拓宽了就业途径。这些措施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

五、结语

总之,提高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紧跟企业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教学模式和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材料领域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佘元冠,杜立辉,彭涛,对我国材料类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0-146.

[2]乔祖琴.依托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改进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J].教育理论研究,2017(28):132-133.

[3]汤玉斐,赵康,白力静,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5(7):52-54.

[4]郝一男,郝艳艳,卢振兴,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山东化工,2019(15):173-174.

[5]蔡震宇,刘婧,周屹峰.浅谈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0(3):26-28.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