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团干微信“朋友圈”5个问题的答案
2020-10-09周川
周川
2019年3月,我被选派到市级贫困村、北碚区柳荫镇永兴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永兴村人口475户1248人,面积13.86平方公里,海拔600-1000米。
到村第一周,我通过走访调研,梳理了永兴村脱贫攻坚工作亟待破解的问题和困难。一个周末,我在微信“朋友圈”提出了高山生态产业如何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过程中群众利益链接机制如何设置、高附加值农产品如何定位落地等5个问题。一年多来,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不断尝试探索,这5个问题在实践中陆续有了答案。
高山生态产业如何科学谋划?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是工作基础,产业发展是根本出路。永兴村三分之二以上地块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禁止工业和大规模养殖,传统种养殖经济效益极低。针对这种现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将发展经果林、观光旅游业和民宿业作为主攻方向,陆续培育出了6大产业,可归纳为4种模式:一是业主流转土地模式,主要为1000亩天眼洞溶洞旅游产业和1000亩山桐子高端食用油油料产业;二是扶贫资金购苗农户自种自管、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模式,主要为600亩核桃产业和500亩腊梅产业;三是“村集体控股的合作社+运营公司”模式,主要为500亩桃李草莓采摘园项目产业;四是致富带头人领头模式,主要是3家民宿和5家一定规模养殖户形成的民宿旅游产业,为下一步近郊高山民宿带建设打下基础。
产业发展过程中群众利益链接机制如何设置?
产业发展的效益必须紧密链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目前正在实施的2020年度北碚区重点扶贫产业项目——永兴村高山桃李草莓采摘园,在项目方案的设计和招商洽谈中都充分注重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利益。该项目占地150亩,涉地农户4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农户以土地作价入股,保底分红。争取扶贫资金200万元,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出资11万元,成立重庆柳果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内,村集体占股约65%,涉地农户占股约30%,出资人占股约5%。鉴于合作社在栽种、管护、销售等各环节均缺乏专业人才、资源和经验,引入具有丰富种植销售经验的重庆融兴莓农业开发公司加盟运营,其出资20万元,分享运营收益的20%,重庆柳果农业合作社分享收益的80%,且约定,前五年每年运营纯利润增幅不低于10%,确保了合作社利益。村集体收益部分,50%用于全体村民二次分红,20%用于村公益事业,10%用于贫困事业发展,10%用于产业再发展,10%用于村干部激励。按照2020年经营目标预计,村集体收入将达30万元(2019年为零元),全体村民二次分红将有10余万元,包含5户贫困户在内的园区务工家庭劳务收入每户将超2万元,确保了扶贫资金出效益,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有收益。
高附加值农产品如何定位落地?
在不能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高山丘陵地区,由农户分散耕种传统农作物已完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必须因地制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探索试种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驻村工作队帮助运营公司邀请市农科院以及高校专家到村考察指导,对种什么作物、选什么品种以及产品适应性、市场表现力等作了深入论证,最终确定了适宜采摘又能观赏并带动乡村旅游的桃子、李子和草莓;在时间上填补了仅在夏季客旺的天眼洞溶洞产业,在体验上弥补了外銷农产品留不住客人的不足。桃李丰产需三至四年,为使土地充分利用,项目早见成效,驻村工作队请到了重庆迪斯卡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明给予技术指导,套种了一批已在重庆试种成功但本镇很少种植的蒲公英、红藜麦、精品西瓜、蜜本南瓜、黑土豆等当年见产的高附加值农产品。种得好还得销得好,驻村工作队积极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帮助运营公司建立了50余家食堂的配送渠道,已上市销售的蒲公英仅10亩预计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红藜麦、精品西瓜、蜜本南瓜、黑土豆等后续产品长势喜人,销售亦有了渠道,经济效益可期。
农村能人如何引回培育?
农村能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人才基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永兴村2019年底成功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市级示范园,由市财政补贴运行经费60万元。按照经费补贴使用办法,每年支持5—8个返乡创业项目,每个项目补贴3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全村产业发展。今年34岁的重庆德耀隆公司总经理罗银刚是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本村能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其投资百万元修建的自住房被改造为全村第一家微民宿。1993年出生的唐刚在城区一家餐厅当厨师,因新冠肺炎疫情失业,驻村工作队为其聘请设计师做了农房改建民宿的专业设计,其“幽兰山居”民宿将于今年9月开门迎客。33岁的覃昌辉是桃李草莓园的合作运营公司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帮助其申请了10万元的重庆共青团“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贴息专项贷款。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市级示范园为平台,10余名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一个个创业项目落地,一个个农村能人回流,为整村发展打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
群众自力更生思想意识如何转变激发?
习总书记强调,“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永兴村驻村工作队先后开展院坝“学习课堂”“周末加油站”“暑期读书会”“双赛”等一列活动,不断强化群众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开展院坝“学习课堂”,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改造户所在院落为重点,组织贫困户结对帮扶干部每周五下午到村里院坝集中“上课”。通过讲故事、说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宣讲脱贫攻坚、“三农”问题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开办“周末加油站”,组织西南大学的大学生自愿者每周六为永兴村贫困家庭学生集中辅导学习,提升综合素养,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举办“暑期读书会”,争取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捐赠价值6万元的书籍,向本村学生每人免费发放5本,由学生自助挑选,开学前举行读书分享会评选“最佳读书小明星”。推出“双赛”活动,家长赛发展赛变化,学生赛学业赛进步,由家长和学生互相打分,在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同时,反向教育激励家长不抱怨、思发展,养成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