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慰藉年轻心灵的小趣味

2020-10-09陈新

汽车导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越野游戏

陈新

作为一个车迷,又要宅家里,拿什么拯救不开心?当然是玩游戏、看电影,策划下一次出发。

车企从娃娃抓起 新生代是品牌未来的关键

明星的带货能力自然强大,而近年愈加明显的趋势是——豪车寻找年青代言人。

吴亦凡成为奔驰Smart全球代言人、李易峰代言奥迪A4L……易烊千玺与宝马合作时,豪车代言人更破天荒跌破了20岁。豪车品牌在代言人的选择上,正在偏离中年硬朗的商务风,向越来越年轻的潮流偶像倾斜。

Fast Company曾预测:到2020年,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将占所有消费者的40%;《2019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90后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20年占比达45%以上。

华晨宝马副总裁杨美虹曾说,“中国豪华车的用户年龄段不断下探,宝马在中国的用户年龄,相比较成熟的市场如美国和德国,可以年轻15岁甚至20岁。”至于他们选择的易烊千玺,通过“时趣洞察引擎”的数据分析发现,其微博的8000多万用户中,粉丝年龄主要聚集在90、95、00后,其中95后占比最多,高达48.44%。

虽然新生代们大多还没有到购置豪车的年纪和实力(相较70、80后),他们却是家庭购车的重要决策人,也是汽车品牌的潮流推动者。被偶像影响而产生品牌偏好,除了直接购买外,也在其它层面对销量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可见,“年轻新一代的选择”才是品牌营销的主导目标,70、80后终于在汽车品牌面前成为“老一代”了。

如果发现自己对以下代言人非常陌生,需要搜索才知道谁是谁,甚至有一种跟不上潮流的自责感,也只能感叹一声:岁月无情。

易烊千玺VS宝马中国

易烊千玺19岁这年,成为宝马中国新生代代言人。官宣微博一出,6小时内转发破百万、点赞破百万,粉丝在10w+评论中排起车水马龙,纷纷晒出自家宝马车以证消费实力。

宝马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以来,与明星始终保持距离,似乎一直对代言这件事谨慎又谨慎,很多人没想到,易烊千玺竟然是宝马中国首位官宣品牌代言人。

首次牵手就选择一位如此年轻的偶像,易烊千玺和宝马配不配?粉丝经济能击破豪车这种大宗消费品么?有网友捶胸顿足:“90后的网友还买不起车,00后的明星已经代言宝马了!”

显而易见,在用户匹配度上,这次营销似乎放弃了现阶段更符合豪车消费人群的70、80后。另外,通过分析易烊千玺的粉丝画像,以及分析参与讨论这次代言话题的用户画像,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次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营销。在易烊千玺微博的粉丝比例中,女性高达88.88%,男性仅占11.12%。

女生才是未来的买车主力军?这可能是真的。

胡润百富发布的《2015-2016中国豪车品牌特性研究白皮书》显示:“欧洲宝马男性车主占比67%,中国地区女性车主占比为53%,中国宝马车主以年轻女性为主。”这数据在2020年的今天依然有增无减。同样,咨询公司Automotive Profit Builders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汽车购买中80%会受女性影响。”女性汽车咨询网站AskPatty.com负责人也曾发言,“女性影响北美家庭所有购买决定的85%。”《2018女性与汽车营销专题报告》则表明:“在中国市场,女性同样具有购车决策权和一票否决权。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有79%的购车否决权,二次购车时,由女性挑选的比例达47.5%。”由此可见,在购车这件事上,未来不仅是新生代的天下,更是女生的天下。

还有一个法则:年老的都在追逐年轻的。

为什么宝马要“冒险”选择一个00后代言整个品牌,而非单一代言针对年轻人的某款产品?有研究认为,在消费者购买豪车的因素中,品牌的重要程度永远排第一。而其间的规则永远是:年纪轻的不会选择年龄大的人喜欢用的,年龄大的人却会选择年轻人喜欢用的品牌。

这就是为什么宝马在签下易烊千玺的同时,还往品牌年轻化迈出更大一步:宣布一次性签约中国LPL赛区FPX电子竞技俱乐部等五家顶级电竞俱乐部,那个领域,更是一个聚集年轻人的游戏世界。

吴亦凡VS Smart

吴亦凡代言的产品真不少:腾讯应用宝、统一冰红茶、蒙牛、魅夜鸡尾酒、阿迪达斯originals系列、兰蔻、YOHO、舒克、美宝莲、腾讯全民突击、戴尔笔记本、超级女声、乐事等……2017年4月上封《ELLE》后成为男女十大刊满贯第一人,还成为麦当劳近十年来首次启用的明星代言人。

一开始,吴亦凡代言的主要是快消品,或者获取成本低的产品,颇符合偶像明星的粉丝定位。到了2016年“双十一”,他代言的产品迎来“集体爆发”:华为荣耀总销售额破22亿、舒克在全网口腔类产品成交量第一、水星家纺突破1.87亿位居单品牌销售排名第一、《剑侠世界》被评为2016金翎奖“玩家最期待的移动网络游戏”……强势地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之后,吴亦凡的代言顺理成章往高奢品牌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奔驰Smart。

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奢侈品,粉丝能否买账呢?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网友们最愿意买的偶像代言产品类型是食品,其次是日化用品。显然,网友们对于食品、日化用品是没有负担的,基本只要是偶像就能带动销量。然而—一

由吴亦凡代言并参与设计的奔驰Smart4門4座车,25秒内188辆车被秒杀,震惊业内。2016年前10个月,奔驰Smart的销量增长了50%。

不仅如此,同年10月,吴亦凡正式代言Burberry,短短两个月,Burberry第三季度零售收入为7.35亿英镑,同比增长22%。英国媒体The Telegraph巴克莱分析师Julian Easthope表示,中国年轻人偶像吴亦凡代言Burberry后,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Burberry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刺激了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销售增长,是业绩的功臣。

紧随Burberry的脚步,宝格丽于2016年10月把吴亦凡的腕表中国区代言人身份升级为品牌代言人。虽然只是代言腕表,而当时c吴亦凡代言宝格丽#话题阅读数高达2.5亿,讨论数更是高达39.5万,代言品牌主题撑经典亦有新生#话题阅读数也冲到了7817.5万。随后,他成为第一个走上Met Ball(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的90后男星,也是Met Ball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嘉宾,当时吴亦凡在推特的热议度为全球第四,仅次于贾斯汀·比伯、蕾哈娜和碧昂斯,令人惊叹。

事实证明,吴亦凡这样的“千禧一代”正担当奢侈时尚消费主力军,如果奢侈品牌现在忽视这一人群,将来也很难再引起该人群关注,进而错失市场。

鹿晗VS甲壳虫

眼看吴亦凡被“抢走”,甲壳虫赶紧请来鹿晗代言。

鹿晗有多红?

鹿晗,人称“大数据时代的开创者”,是“顶级的流量明星”。于韩国留学回国后两年年入2-3亿,具有“可以养活半个娱乐圈”的商业价值。2014年8月,鹿晗开创了中国首个社交媒体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三破纪录;他是首位登上《福布斯》中文杂志封面的90后男星;专辑单曲《勋章》夺得billboard榜单(公告牌)冠军,成为首位华语冠军。2016年,鹿晗首创微博超级话题,开创了微博明星势力榜,并连续两年霸榜第一,2017年公布恋情后,又成为第一个让微博彻底瘫痪的人;荣获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影响中国2016年度演艺人物”奖项,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90后;荣登“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榜首,并以2.7亿财富居2016“中国90后富豪榜”第五位;荣登2016BoF时装商业评论500榜单并于BoF建立个人档案,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男星;第一张专辑成为首位国际唱片业协会认证的内地白金唱片……跟他合过影的邮筒能瞬间成为“网红”,连邮政局也推出“鹿角邮筒”专属明信片。

邀请鹿晗做甲壳虫的代言人,自然是为了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明星效应(即使那时已经传出甲壳虫停产的消息)。推出鹿晗X甲壳虫跨界版则更像为粉丝提供的一种福利:外观上加装鹿晗专属跨界套装,包括表示“鹿饭”(鹿晗粉丝)身份的LH7专属车标、活力十足的鹿角车顶,以及鹿晗LH7车门装饰。其中“LH”为名字缩写,7则为鹿晗的幸运数字。不仅如此,鹿晗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与甲壳虫不谋而合,其配备的Fender音响扬声器“能够完美呈现鹿晗的悦耳声音”。

鹿晗是“宠粉狂魔”,曾经为了粉丝捐赠卫星,因此他的粉丝不仅模仿他的行为,只要与“鹿晗”有关的一切,都会被他们疯狂点击转发。“鹿晗效应”为甲壳虫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代言的消息一出,鹿饭们纷纷表示要攒钱买甲壳虫,“有了赚钱的动力还支持了喜爱的明星,真是一举多得”。粉丝们畅想着,未来鹿晗演唱会的现场附近停着一堆甲壳虫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继“最多人同时戴鹿角的吉尼斯纪录”之后,粉丝们憧憬着开创“最多人同时驾驶甲壳虫的世界纪录”。

彭于晏VS沃尔沃S90

沃尔沃承载品牌升华大任的90系两款旗舰产品,选择了风格迥异、不同“年代”的代言人——文艺中青李健和80后电影生力军彭于晏。

李健代言的是旗舰车型XC90,传递品牌主打的安全理念,意在吸引更多成熟的消费者。“安全”一直是沃尔沃比较清晰的产品理念,可惜未能直击中国消费者内心,其销量证明沃尔沃“迟迟没有吃透中国市场”。自然这账不能全算在李健头上,因为虽然XC90是沃尔沃高端旗舰车型,却贸然将价格定在了79.8万元起。很多人看来,在豪华车价格不断走低的态势下,它显得有些不合群,自此被“高冷”地放在了一端。2015年至2016年,沃尔沃在二线豪华阵营中的排名持续下滑,被捷豹路虎、凯迪拉克以及雷克萨斯纷纷超越。尽管这款车品牌意义大于销量,但销量未达预期对沃尔沃来说确实是一种打击。

S90牵手彭于晏,便是沃尔沃欲破10万辆销量憋出的“大招”。

2017年,彭于晏代言沃尔沃史上最豪华的行政级别轿车S90。用彭于晏,沃尔沃向市场要量的心思难掩,意在通过他的个人形象将沃尔沃想表达的“品牌年轻化”传递给市场,打破传统保守的形象,当一把“年轻人的好朋友”。

彭于晏可算“国民老公”,是无数少女梦中的男朋友,而且“男女通杀”。阴错阳差地进入娱乐圈后,彭于晏的星途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充满俊男靓女的圈子里,一张好看的脸只是标配。

2010年,《翻滚吧!阿信》的剧组找到彭于晏,導演告诉将饰演专业体操运动员的他:“你体操零基础,只需要帅帅地从镜头面前跑过去就行了,其他的替身会做。”彭于晏拒绝了这项提议。为塑造体操运动员身形,他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训练,拍摄杀青时,他的体脂率降到了8%,成了健身咖的标杆。这部剧让彭于晏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跻身台湾一线名角。

彭于晏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每演一部戏,就解锁一项新技能:为了在《海豚爱上猫》中饰演一位海豚训练师,彭于晏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证书;拍《我在垦丁天气晴》时,他从零基础学冲浪,成为专业冲浪好手;因为要在《听说》扮聋哑人,他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学会了手语……爆红之后,彭于晏没有丝毫放松:《激战》开拍前三个月,他就开始练习综合格斗、泰拳、巴西柔术;为了拍《黄飞鸿》他腾出半年时间,在大量的训练中掌握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鹤双形拳;演《破风》时,这位不要命的男神每天骑车6、7个小时,考取了赛车手证;《湄公河行动》拍摄期间,他特地接受泰国皇家御用保安特训,掌握了射击技能,还在拍戏间隙学习泰语和缅甸语。

当身高1.82的彭于晏在展台上将大长腿迈进S90三座荣誉版时,沃尔沃能否借助他将品牌活力的一面展现给粉丝?虽然疑问重重,至少因为代言人事件,许久没有博得版面的沃尔沃再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也算刷了一把屏。

王子文VS奥迪Q3

她是《欢乐颂》中俏皮精灵的曲筱绡,是《如果蜗牛有爱情》中的犯罪心理天才许翊,是《第二次也很美》里自信独立的安安……这些跨度大、个性鲜明又颇具代表性的角色,都展现着王子文作为青年演员丰富的可塑性。

2019年接连拿下GUERLAIN娇兰、DIOR迪奥、PINKO、FRED斐登等国际奢侈品牌代言合作的王子文,商业价值不断攀升。最近,奥迪与王子文签约,宣布她正式加入“奥迪英杰汇”成为“英杰汇进取先锋”。“奥迪英杰汇”是倡导奥迪生活方式、体现品牌精神的社会主流精英联盟,并与各行各业社会精英相契合,共同传递“尊贵、进取、动感”的品牌理念。此前,张曼玉、郎朗、吕思清、杨澜、马未都等纷纷加入其中。

奥迪官方对全新代言人王子文的描述是“独当不止一面”。奥迪认为:王子文的个人特质与奥迪品牌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邀请她代言全新Q3,正是对她在专业领域内的实力认证,她“完美诠释了奥迪产品不断向年轻化和多元化升级,并为当代年轻进取人群展示全场景用车体验。”

打卡世界8大越野地

看惯了柏油路面和钢铁森林,上山下沟和稀泥豁沙子吧。

自然,好玩的越野地远不止这几处。

路在脚下,现在就出发。

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越野文化发祥地 卢比肯小道

卢比肯小道被视为美国越野文化的发源地,它隐秘在山林之间却为人熟知,是世界十大经典越野场所之一。

1953年,一支由155人组成的Jeep车队,穿越内华达山脉的崎岖花岗岩道路,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塔霍湖。这次艰苦跋涉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却演变成Jeep车对卢比肯小道的首次正式穿越。从那时起,成千上万的Jeep迷驾驶着他们的爱车越过这条著名的越野小道。Jeep更是将旗下的越野悍将牧马人(Wrangler)车系中最强悍的车型用此地命名,以汽车制造商特有的方式向这条传奇路线致敬。

卢比肯小道的地形状况算不上极端,这里没有怪石林立的险峻,也没有湿滑泥泞的纠缠,只是那样幽幽地伸展着,沿着汩汩溪流没入山林。然而不经意般突兀在山路中的岩石和横在路边的树干,提醒着每一个闯入者,这里仍旧是一块挑战之地—一在平静中蕴涵杀机,在悠然中体味机械的力量,被视为越野古典主义的精髓。

卢比肯小道是穿行于卢比肯山谷的一条山林小道,行间穿越埃尔多拉多国家森林公园,最终到达塔霍湖。全程大约35公里,海拔1646米至2134米。路面全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巨石,沿途散落着大小各异的风化石块。

驾车驶入,你会发现花岗岩巨石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征服,表面十分光滑的巨石会消耗车辆大量的动力和扭矩,加之要应对频繁的刹车,因此需要拥有—辆动力强大且装备碟式刹车的越野车,面对形状怪异且分布混乱的巨型石块,短轴距的越野车更适合。

越野穿越一般有两个基本形式:上山和下河。卢比肯小道除了要不断攀爬,还拥有涉水的乐趣。穿越途中,会多次与横贯山谷的溪流交汇,水下的花岗岩更让人难以琢磨。其中最著名的涉水路段要数小水闸(LittleSluice)溪口了。据统计,在卢比肯损失的悬挂几乎有半数以上是在这段狭窄的溪流交汇处。由于这个路段的通过时间较长,也让小水闸成为卢比肯小道中最容易聚集车队和人群的地方。大家围在山地四周为溪水中的车手助威的场面是这里的保留特色。

卢比肯小道只有短短一段,却几乎汇集了—切高难度的越野障碍,需要整整两天才能通过。无论徒步、骑行还是开车,这条路都能玩,下车露营什么的更是好不惬意。

不毛之地 摩押

作为美国西部犹他州境内的一座小城市,摩押的经济发展算不上优秀,却有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以及足以吸引越野爱好者的天然撒欢场。

摩押在越野爱好者心中的无上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处的科罗拉多高原。这是美国唯一一个沙漠高原,东起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西起内华达州南部,中间科罗拉多河穿流而过。经过科罗拉多河数百万年的冲刷,这片区域形成了以岩石及岩层为主的荒凉地貌,巨大的峡谷与陡峭的山脊似乎暗示:这是片不太友好的不毛之地。

这样的地貌条件,想发展传统经济似乎有些强人所难。围绕高原中部而建的摩押周围集中了五个国家公园,小城的工业、农业基础几乎为零,然而凭借独一无二的诱人美景,摩押拥有无穷的号召力,每年往来于此的游人、越野爱好者不计其数。

从两驱SUV便可轻松穿越的“观光路线”到为专业玩家准备的高难度挑战项目,摩押可以满足处于不同阶段越野爱好者们的需求。即使你无法自驾到此也无妨,多达几十款SUV或硬派越野车型均可供你租用。

这条路线的第一个越野路段直译为“鸡角”,地處科罗拉多大峡谷内。主要项目是爬上凯恩泉背斜层,再沿河岸行驶一段距离,终点是位于高于科罗拉多河400英尺的美国死马点国家公园附近。首个越野路段的整体难度并不低,可以说上来就给大家一个“下马威”。

紧接着是一条贯穿于美国191公路与313公路之间的小道。这条路并不险要,也没有怪石“捣乱”,难度系数较低,自然景观却异常吸引。最壮观的要数一处双拱形桥梁,它被称为“双子座”。不仅如此,小道有一边还是公牛峡谷的一侧山脊。这段路走起来相对轻松,是摩押城典型的观光路段。

轻松惬意的观光路段结束后,将迎来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毒蜘蛛之路。那是处在科罗拉多河以北、摩押山谷以西的一处越野路段。广阔的岩石地貌雄伟壮观,纵横其中的拉萨尔山脉使这里更加美不胜收。此处一部分为疏松的砂岩路面,对轮胎抓地力及扭矩的输出是不小的考验。

战胜了颇具挑战性的毒蜘蛛之路,就来到这条线路的终极挑战路段——摩押小道。这条路线需要沿着科罗拉多河南面的岩层攀爬,最终到达一条可以俯瞰摩押小镇的山脊上。由于有一段未经开发的荒野路段,对车辆及驾驶员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成功完成挑战后看到的景色定会让人大呼过瘾——站在这里,西班牙谷、拉萨尔山脉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至此,摩押小道路线全部完成。返程路线较为平坦,只在靠近岩石圆顶时需要在一段又长又陡的沙丘上行驶,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四驱性能以及驾驶员的操控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是沙地,所以处在下坡状态中的驾驶员很难看清前方路况,车辆极易陷入沙地或是选择了错误的“着陆”区域,导致接近角度不足,车辆前杠受损。

很多人认为,越野的最高境界是征服更加险峻、更具挑战性的路线,而摩押那些色彩鲜艳、表面光滑的岩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险峻。这里考验的是挑战者们的心理素质以及与同伴间的相互配合,与那些追求极限恐怖的越野风格不同,摩押向人们传递的更多是对古典越野精神的推崇。

冰上起舞 加拿大育空

冰路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冰冻路面”,它只存在于极地等极少数常年冰冻地区,是专门在冰面上开辟的通行路线。加拿大北部的育空便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此類特殊“公路”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探险者。

作为专业的冰路旅行目的地,育空为越野爱好者们提供的条件非常完善,不仅可以在当地租用各式各样的四驱越野车,还有专业人士引领指导。

育空地区内共有三条冰路旅行线路,分别为北克朗戴河公路(North Klondike Highway)、加拿大境内最北端的Dempster公路和麦肯兹河冰路(MacKenzie River Ice Road)。其中Dempster由于最靠北面,温度最低、气候最恶劣,而麦肯兹河冰路则以景色秀丽闻名。

尽管地处北极圈附近,育空地区并非常年冰封。夏季,这里的冰层厚度及坚固程度均不足以支撑开辟冰路。冬季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当地运输部门便开始严密监控冰层情况,待冰面达到合适的厚度及温度,当地路政部门就沿路考察,用专门的车辆对冰路进行清理及加固作业。路面通过承载测试确认安全后,这段冰路才可以向公众开放。也就是说,来这里进行越野体验,想“避暑”是不大可能的,您需要面对的是严酷的寒冬。届时,育空地区的官方网站上会发布当年和历史的冰路情况以及各个地区冰路的开放时间。

上述所谓“安全”路面也仅仅相对于普通冰面而言,即使冰路达到了规定厚度,这些本质是液体的公路同样危机四伏。光滑的冰面对车辆抓地力及驾驶技巧是不小的挑战,冰面间随时产生的裂隙更令行驶其上的越野爱好者提心吊胆。

为了充分保证冰路车辆的安全,当地相关部门会制定详细的冰情监测及遇险处置方案,并规定冰路上行驶的车速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对每台车的重量也有着严格限制。一旦查出有车辆违反制度,将采取巨额罚款等严苛的惩罚措施。尽管当地政府会尽力保证您的人身安全,他们仍建议到育空的游客尽量使用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要知道车辆在这里行驶就像人穿着冰刀鞋在冰上行走,不管怎么说,四脚着地都比两轮驱动要强多了。

从严格意义上说,育空地区的冰路驾驶不能算是纯粹的越野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体验在极地行走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极限。行走在满眼白色的北极圈中,伴着车轮与冰面接触的咯咯声,前方任何一个小变化都足以让本就紧绷的神经不敢怠慢,亲身体验后你将毕生难忘。

驾长车踏破 虎克之路

虎克之路位于我国贺兰山南端的Jeep SAFARI越野公园,整个公园占地约17平方公里。这里的山辟立如刃,岩壁全为团石,似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峡谷内,交叉轴、v形沟、炮弹坑等越野元素应有尽有,拥有相当难度。据说目前也只有4辆车攀登过顶,一辆是创始人的牧马人,另外三辆全部是来自国外的改装“钢管车”。

虎克之路为公园内唯一贯穿线路,全长约7公里,跨越内蒙古、宁夏两地,有明汉长城、烽火台等多处遗迹。由于是团石结构,寸草不生,因此没有牧民,也没有被开发,极具原始感、沧桑感。

目前,虎克之路拥有23条越野线路,成为与卢比肯小道和摩押齐名的世界三大顶级越野圣地之一。不仅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世界级专业越野路线,开发之初亦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推动环保和公益。据悉,虎克之路所有官方活动都遵循国际法则“LNT(Leave No Trace零痕迹)”,并在附近腾格里沙漠植树两万多棵,引领许多机构参与此地的扶贫公益活动。

虎克之路对于极限爱好者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福利,国内Jeeper们再也不用远渡大洋去圆自己的极限攀爬梦了。

天梯

天梯总长110米左右,平均坡度在50°以上,有多处坡度达70°,其难度远高于美国摩押的“地狱之门”。

魔鬼之舌

坡度60°+,从山脚向上望,山顶端如同张着血盆大口的“鬼脸”,让人不寒而栗。

恐惧之峰

向上看是朗朗晴空,向下看是万丈悬崖,这是一场心脏大冒险。

金刚

被视为像摩押“狮子背”一样的存在,它兀立的危峰令人望而生畏。

木乃伊

因入口处有坠落山石形似木乃伊而得名,线路中有巨石、陡坡、沟壑等。

悟道

贺兰山中一处难得的峭壁,它就像被锋利的刀刃切开了一般,某四驱俱乐部主席对其难度评级为15级(满级10级)。

贺兰山阙

长驱直入贺兰山的经典线路,受侵蚀、风化的石块表面异常锋利,经常让车辆“伤痕累累”。

寂静岭

在垭口峰顶,是继“贺兰山阙”后第二条可横穿贺兰山的线路,能同时看到银川和阿拉善的点点灯火。

迈克之路

是目前唯一以人物名命名的线路,向开拓先驱致敬。

征服死亡 坎宁牧道

坎宁牧道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穿越线路,被称为“死亡公路”,是四驱越野车的天堂。

坎宁牧道起初并非用于赛车运动。当时的澳大利亚由于道路通行受阻,牛肉贸易长期被西部的牛仔们垄断,肆意提价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为了打破垄断,澳大利亚政府于1906年派阿尔弗雷德·坎宁开辟纵贯南北的路线,一条接近2000公里的坎宁小道于1910年诞生了。

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工业条件有限,当时修建的坎宁牧道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坎宁牧道曾一度停止使用,经过几年的修复,于1939年恢复通车并一直使用至今。

穿越坎宁牧道说难不算难,因为这里地势不算险峻,普通的四驱车型不需要多强大的越野性能,基本可以顺利通过。但这条路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穿越路线漫长,越野团队的后勤必须充足,沿途虽经过9个部落,但因为各部落使用语言不同等问题,能否找到补给也是看本事。

其次,越野过程中经常遭遇沙暴、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不仅设置了更多的障碍,对驾驶者的心理也是巨大的挑战。

坎宁牧道上行驶的所有车辆,不论是私人或商业旅游团,都必须持有许可证。即使持有许可证,也仅限于游览几处景点,其中一些位于坎宁牧道保护区内。许可证由西部沙漠土地土著公司和澳大利亚国家四驱越野委员会(ANFWDC)颁发。

1968年,第一次有人驾车完成了穿越坎宁牧道全部路线的壮举。1972年,几个新西兰人更为疯狂,他们决定徒步穿越坎宁牧道。有三人使用自制的自行车及手推车踏上了穿越坎宁牧道的征程。尽管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们却让穿越坎宁牧道成为当时越野爱好者最热衷的项目。

1977年,第一个穿越坎宁牧道的商业旅游成功完成。8年后,一台沙滩摩托与一台两轮驱动的雪铁龙2CV轿车顺利穿越。2004年,Kate Leeming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骑自行车完成穿越的挑战者。2005年,Jakub Postrzygacz独自骑行,历时33天成功穿越坎宁牧道。此后穿越坎宁牧道的越野爱好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为他们放松身心、挑战自我的好去处。

坎宁牧道并非是一条遍布荆棘、挑战极限的越野线路,它的更大意义在于考验越野爱好者们的相互配合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由于坎宁牧道并不险要,穿越者们可以尽情欣赏途中风光,接触与众不同的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到最后,征服“死亡公路”的心情一定让你兴奋而满足。

雨林玩泥巴 丁加奴州

在马来西亚丁加奴州有这样一条路,来自热带雨林的试炼。

或许在摩押小城、卢比肯小道上,挑战者能体会到征服自然的乐趣,而这里更像在大自然面前奋力求生,如果不使出全身解数,很可能瞬间就溃败在大自然脚下。

自1997年开始,这条野路便在马来西亚华人黄仁安的经营下变为一项雨林越野挑战赛,以纯正的越野穿越赛为传统,旨在追溯汽车运动的本源。正因如此,这项对车辆、驾驶员均有超高要求的雨林越野赛并不像某些赛事一样偏重商业化,因此成为越野爱好者们日思夜想的圣地。

丁加奴州的越野线路早已被无数玩家所熟知,它依然保持了自己特殊的地理原始风貌,沙土混合着雨水形成了特有的泥浆路,加之高低起伏的地势变化,对车辆的通过性能要求非常高。因此,对车辆通过性以及脱困性能的重度改装便成了这项赛事的入门标准。升高底盘、加装护板这样的改装只能算是小儿科,来到丁加奴州的越野车都会对發动机进行重新调校,加装差速锁并在车身前后装备拖车钩,固定各种用于脱困的螺栓。一般来说,这些车身上的螺栓与挂钩需要车手亲自换装,以加强驾驶者与赛车的默契与融合度。

在全球越野车产量被SUV车型极度挤压的今天,许多越野厂商均停止了新车的研发生产,而对越野赛事的投入却并没有减少,丁加奴州雨林越野的另一大魅力便是不对车辆的使用年限作任何限制,因此在这条路线我们经常见到一个品牌“多代同堂”竞技的场面。

穿行在马来西亚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车手与车队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状况,即使再专业、经验再丰富的团队也不能保证在所有路段均万无一失,造就了丁加奴州雨林越野的不确定性,不会出现其他汽车赛事中常见的“垄断”情形。在这里,随机应变的脱困能力远比所谓的经验与金钱来得实用。

豁沙狂欢 格拉米斯

如果说卢比肯小道和摩押代表着“攀爬”类的越野挑战,那么位于加州和墨西哥交界处的格拉米斯绝对满足你对于“速度”的追求。

加州南部和墨西哥交界,一马平川的地势以及干旱的气候环境,正是为“沙漠爱好者”所打造。诞生出诸如雷神之锤以及Baja1000这样几乎无限制级的极限越野赛事。

在这片沙漠中,称王的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硬派越野车,而是被钢管车架结构的Buggy车型所统治。想要显露一些专业知识的话,你要分辨出“Sandrail”和“Buggy”之间的区别。这些在沙漠中土生土长的后驱赛车使用轻量化的钢管车架,发动机后置带来重心完全后移,尺寸夸张的后轮和较小的前轮,更加适合沙漠路面行驶。如果说硬派越野车的侧重点在于如何保证车辆的脱困能力,这些车则专注于研究如何浮在沙地上迅速前进。格拉米斯附近也细分出多个区域,让各种车型都玩得尽兴。

对于格拉米斯来说,几乎一年365天都处于“越野狂欢”的状态。无论你驾驶的是何种车型,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新年、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只要有节有假,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前往。无数同道中人一起玩车聊车改车已经成为格拉米斯一年四季不变的旋律。每年参加人数达140万以上,这个量级在全世界任何越野活动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你希望领略美国人“最粗放、最狂野”的越野文化,来格拉米斯豁沙子吧。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相当于三个江苏省的面积,是中国第一大沙漠。它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流动性沙丘沙漠。

沙漠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有固体海洋之称。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摄氏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游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幻景。

从19世纪开始,横穿这一死亡禁区成为无数探险家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可惜大多以失败告终。炎热、干旱、孤寂、荒凉,种种因素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另一个名字——“死亡之海”。

值得一提的是,塔克拉玛干虽然炎热干旱,但到了冬天气温会降到零下,平均蒸发量也会高达2500-3400毫米,这时如果遇到冷空气,就会出现在沙漠中降雪的罕见奇景。一片片沙丘覆盖着白雪,有种让人心惊胆战的美。这样的美景很难见到,几十年才可能出现一次。

在越野圈有个说法,北纬39度完全横穿塔克拉玛干是中国顶级的越野路线,这里既有沙丘又有沙峰,甚至还能见到罕见的沙墙,既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又能感受大自然恐怖壮观的一面。

塔克拉玛干有个“好汉坡”,只有从坡底下顺利开到顶上才有资格进入这几个沙漠越野小圈子。谈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少朋友都认为,与其说这是一条考验越野技术、经验的线路,倒不如说这是考察团队协作能力、后勤保障团队的“耐力赛”。在这里,穿行者并不需要完成难度多高的越野项目,也不需要争分夺秒力争第一,他们要做的只是全身而退,从无边无际的沙漠中走出来。

10部经典玩车电影

1 《速度与激情8》

大部分系列电影拍到第八部都会创意枯竭,《速度与激情8》却并非如此,那种持续不断、活力十足的创意能量,也是对其商业成功的证明。在俄罗斯的冰雪荒原中,一场精彩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对决让影片气氛达到了高潮,这场戏拥有令观众爽翻的所有元素。

2 《死亡飞车》

男主人公的勇敢直率,为电影增添了很多色彩,杰森·斯坦森和鲁克·高斯都是男人味十足。最后的成品难免有拼盘杂烩的感觉,不过,考虑到导演保罗·安德森一直都是“拿来主义”的拼凑高手,这一点倒也不足为奇了。更何况片中一干嗜血囚犯们驾驶的是装备了重型武器的极速飞车,狂飙的速度感与狂轰的冲击力充斥影片始末,光就这一点噱头就足以成为我们观赏的理由。

3 《汽车总动员3》

《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也许不是皮克斯制作的最好的动画电影,但它绝对是赛车总动员系列最好的作品。它已经不再像第一部那样仅仅是闪电想赢得比赛那么简单,而让观众产生了更深的共鸣,给角色和整个故事带来一个完美的谢幕。闪电麦坤,你已经奔驰了很长的道路。

4 《玩命快递1》

片中主角的座駕是一台750i E38,比较难得的是该款车型搭载一款少见的6速手动变速箱,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装配氙气大灯的汽车。在片中它承载着前半部分的引入工作,开场时接送银行劫匪的桥段充分体现了车型出众的运动性能,又在与标致607的对决中完美胜出。不过由于人蛇集团头领太过狡猾,最终宝驹被约一公斤的炸药轰个粉碎。然而,面对炸药,主人公的方向盘始终没有停下。

5 《的士速递1》

这是吕克·贝松的导演作品。作为一部纯粹法国风格的动作喜剧,《的士速递1》的成功是世界性的,它既将法式风趣带到了全世界观众面前,改变了外界对法国电影一贯文艺的风格定位,还让全球人民都意识到不止好莱坞可以拍出精彩的追车戏,法国人同样可以,而且还能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博您一笑。

6 《疾速追杀》

为了复仇血战俄国黑帮,影片最后,基努·里维斯换上一辆DODGE道奇,与对手决一死战。这辆DODGE超酷的LED尾灯像是DODGE CHARGER。动作片里都喜欢让—位游走于道德灰色地带且背景错综复杂、个性坚忍的动作英雄唱主角,而观众们所需要的正是一部像《疾速追杀》般界限分明、风格明快利落的犯罪电影。在“后黑客帝国”时代已经习惯莽汉戏路的基努·里维斯,主演了这部“《侠探杰克》式”直白的动作冒险片。这是一部让人愉悦的类型片,是如今被那些过度复杂的电影主宰天下的动作片世界中的一抹亮色,让你享受到那种果断干脆且极度暴力的乐趣。

7 《变形金刚1》

经典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人气动画更是如此。每个男生心中的神作《变形金刚》在2007年被导演迈克尔贝第一次以真人加CG动画的方式搬上银幕,开启系列电影篇章的同时,过硬的质量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作为系列电影的开篇之作,《变1》主要的功能是交代整体故事的来龙去脉,引起观众对儿时经典的回忆及感动。有漫画和动画的超强人气作支撑,电影版在拥有先天优势的同时却也倍感压力。

8 《偷天换日》

它的重点不是在于电影中出现的车数量多少、汽车元素有多重要,本片是一部体现汽车作为广告元素与电影结合最经典的代表。当然我们依旧不能忽视大牌演员的光芒,要知道那时的杰森斯坦森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且四处串戏的小配角。由于追车镜头太经典,一些言辞比较犀利的影评人甚至断言“利用快进键,直接看追车戏就好了”。

9 《头文字D》

作为少有的高质量港产青春题材赛车电影,《头文字D》完全代表了一个时代年轻人对于车以及人生态度的观察视角。汽车电影通常都很商业,《头文字D》却是从商业中找寻到观者的共鸣。电影中主要出镜车型共有四款,中里毅(余文乐)的Skyline GT-R V-specⅡ(BNR32)领衔首发,大马力是车型的最大优势,较为沉重的车头和不够自然的过弯技巧让他并未能参与到最终决战当中。专业车手须藤京一(陈小春)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Ⅲ GSR也是一代神车,多少飙车一族最爱的基本款座驾,拥有十足的改装潜力,不过职业惯性动作让他失去了位置,心浮气躁最终导致追车太冲、动制不及时滚落山崖退出战局。

10 《007系列》

通用有《变形金刚》,福特则有《007系列》。1964年,阿斯顿·马丁与“007”首次在《金手指》中结缘。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阿斯顿·马丁和“邦女郎”、“007”一起,成为《007系列》电影里不可磨灭的经典。无数影迷在期待下一部007系列电影的同时,也对主角詹姆斯·邦德的“邦女郎”、座驾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从《金手指》到《黄金眼》,从《皇家赌场》到《谁与争锋》,阿斯顿·马丁一代代车型的精彩表演成为无数影迷车迷难以忘怀的经典,在汽车与电影的交叉世界里,还有谁能比阿斯顿·马丁与《007系列》做得更好?

宅家飙车 车迷必玩的6款汽车游戏

1 《欧洲卡车模拟2》

《欧卡2》(《欧洲卡车模拟2》)是卡车爱好者的必备游戏。规则很简单:开卡车将货物从一个地方拉向另一个地方。听起来很无趣,玩起来却很带劲。首先它对欧洲各国路况模拟得十分到位,有一种在陌生国度开车的感觉。另外,作为卡车模拟游戏,它最大限度地复原了驾驶卡车的方法。开惯家用车的老司机,也经常要花半小时倒车,很有挑战性,很好玩。另外,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改装自己的卡车、挂车的几乎每一个部件,包括驾驶室、底盘到各种配件和内饰。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运输帝国:攒钱拓展车队、购买车库,从司机介绍所雇佣司机为你工作,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等。

从精神层面上看,游戏有几个设定命中玩家痛点:一、涂色。游戏里,未探索的路段为灰色,开过的路段是黄色。踏上一条未知的道路,把一段段灰色的路段涂成黄色,这种快感简直叫重度涂色强迫症患者们“停不下来”;二、流浪癖。游戏里的司机都老老实实以车库为中心,在一个大圆里混饭吃,找不到合适的回程任务宁可空载也要回车库睡觉。有玩家却喜欢假借送货的名义横跨欧洲。《欧卡2》的虚拟世界充分满足了他们长期流浪四海为家的精神需求,感受着一丝丝异域风情。有什么能比一辆加满油的大卡更能体现男人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浪漫呢?三、波澜不惊。玩《欧卡2》时,心态很放松,没有pk、没有压力,只有明确的任务和一张没有战争迷雾的欧洲地图,还有比这更好的游戏环境吗?——现实里的工作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连目标都无法完全确定,更别说层出不穷的猪队友、竞争对手和愚蠢的上司了。

2 《极限竞速:地平线4》

似乎《极限竞速:地平线》这个系列很喜欢在国庆前夕发售啊,是不是要这群玩家忘记黄金周的人山人海,专心致志宅在家里飙车?

从游戏的初代发售到现在,《地平线》带玩家走过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南欧、澳大利亚,这回来到英国。这一版本的地图总里程比上一代多了许多,极大满足了玩家们的跑图需求。游戏中的地形丰富,既有广袤无垠的田地(农民伯伯又要骂这群飙车佬了),也有泥泞不堪的泥土地、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充满欧式风情的本土城市。游戏也延续“想往哪开往哪开”的特点,有很多可以破坏的场景,让玩家大呼过瘾。

极限竞速系列的画面每一年都能拿出最为顶尖的水平,《地平线4》也不例外。车辆反光在没有环境光技术下也能做得栩栩如生,挡风玻璃也做得十分到位,路面的纹理细节提升了一个档次,甚至车灯打在别的车时也会产生阴影的变化。该版本另一大亮点是,地图会随着玩家的游戏进度或者活动进行季节变换,有春夏秋冬的游戏地图。同一赛道上,不同的季节自然给玩家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游戏中的展示赛也是一大亮点,比如和玩家赛艇、和火车赛跑、与特技摩托共舞,这些让你肾上腺素狂飙的展示赛绝对不能错过。你甚至还可以成为一名特技演员,切身体会一场紧张刺激的飙车戏是怎么拍摄的。

《地平线4》游戏中的电台音乐无疑是一剂强劲的肾上腺素,这些音乐都经过制作组精心挑选,当你成功晋级下一回合,还可以听到电台主播在谈论你的事迹,无疑营造了一种真实的电台收听体验。另外,游戏使用了很多新的设计语言,例如大量采用了电子屏,或许要跟随当下火热的直播潮流?制作组生怕玩家不知道还有多人模式的存在,在单人模式中且网络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自动帮你加入多人模式,让玩家相互交友。

极限竞速系列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其引以为傲的自定义系统了。玩家可以给车子刷上自己制作的涂装,或者下载社区上热门的涂装装配到车上。光这件事就是很多爱好者的福音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敢这么做。车辆数据的调校也是很多硬核玩家的乐园,花上一天的时间调校出一辆适应某个赛道的最强载具并打破纪录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游戏中那些接近真实的改装套件,让你感受超跑魅力的同时,还能过一把改装瘾。

这款游戏会成为你放松心情的首选,不论你是喜欢体验竞技的快感,还是单纯在“大英帝国”里面闲逛。

3 《侠盗猎车手5》

《GTA6》何时来?已经成为《GTA5》(《侠盗猎车手5》)玩家的共同疑问。《GTA5》不能完全算一款赛车游戏,它是一款模拟真实世界的沙盘游戏。被汽车爱好者推崇的原因在于,还有什么赛车游戏,不爽了可以与警车对撞,可以飞越高楼,可以不顾游戏世界中的任何规则,乃至你想体验一次汽车震动也可以实现?随心所欲,就是《GTA5》的魅力所在。

游戏世界中再没有哪个能达到《GTA5》这样的大小和规模,为玩家回味不已的是,游戏背后的幽默和混亂都展示出制作组的犀利与智慧。它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充满挑衅又出人意料的故事,并让这一切都发生在玩家自我掌控之下。

这个虚拟的世界为玩家提供了多种选择。玩腻了角色扮演,你可以找到其他消遣。“血腥”和“暴力”一直是GTA系列最抢眼的标签(当然也收到很多投诉)。走在街头,你随时可以掏出各式枪械射杀令你不爽的家伙,也可以调成第一人称视角来一把CS。你可以享受FPS游戏的爽快感,甚至可以更夸张。游戏中优秀的开车体验,让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款赛车游戏。炫酷的跑车、逼真的场景,让你仿佛置身美国西海岸,在真实的洛杉矶城中上演一幕幕紧张刺激的飙车戏码。

极度自由的游戏中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细节:开车通过隧道或者身处偏僻特殊区域时,GPS和电台会失去信号。把跑车停在路边时,路人会凑上前来拍照,如果你的车剐蹭到他们,他们会立马翻脸冲你竖起中指问候全家,甚至气急败坏揍你一顿。发生枪战时,警察们会把受伤的战友拖到安全区域。衣物的汗渍、沾水效果等细微展示更是多如牛毛。这种“丧心病狂”的细节设定带给玩家最真实的游戏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流连不已。很多玩家没去过洛杉矶,对这座城市却早已了如指掌。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画质成为许多玩家挑选游戏时的第一准则。6年前,《GTA5》就为玩家带来了领先时代的画质,随手一截就可以拿来做壁纸。RAGE引擎让游戏的画面细腻而又精致,放在今天依旧名列前茅。

在游戏中,玩家就是老板,需要自行选购夜店地址、对店面进行设计装修、亲自招募员工、准确掌握收入与支出,总之过足夜店老板的瘾。线上模式更加自由,多人游戏的乐趣也不会令人感到孤单寂寞。不断创新的玩法不断吸引新玩家的加入,使《GTA5》的销量持续增长。

1997年,R星的一个BUG为我们带来了《侠盗猎车手》,掀开了犯罪题材、开放世界游戏的新篇章。从2D俯视马赛克画质的初代,到引领新时代高清画质的《GTA5》。这20年,我们见证了GTA系列的成长。2019年,《GTA5》已经突破1.1亿的销量大关。

《GTA5》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被赶下销量榜,估计得等到《GTA6》发售的那一天。

4 《F1 2019》

21条世界知名赛道、经典F1赛车、逼真的画面……《F1 2019》是感受F1赛车的最佳方式,是全球F1迷的福利。许多玩家宣称:“光是听那一阵阵的声浪都值回票价”。

《F1 2019》是Codemasters开发近两年的F1竞速系列最新游戏作品,也是制作组首次与Fl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的游戏。该版本中,玩家将体验到大量与现实毫无差别的全新赛车、赛道,包括车队制服等内容。在前几代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让玩家眼前一亮的特殊内容。例如光照系统相比前作有所升级,材质非常精致,动态模糊、镜面反射和雨落水花效果极佳。

既然与F1官方合作,游戏在赛事方面所下的功夫显而易见。首先是车辆参数调校,虽然设置的选项不多,而主要方面都有涉及,包括基本的刹车、轮胎等。可调校的选项也多了,比如车身高度之类。不仅如此,在游戏比赛过程中所受的车损,系统也会时时反映在车上,这些车损对车辆的操控性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该游戏对比赛过程中的换车胎、临时更换车体、加油等操作一一还原,这些环节在比赛中考验的不仅仅是车手,更是考验整个车组团队。在紧张的更换和维护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赛场,分秒必争的紧迫感非常出色地还原了F1比赛的氛围。

不仅赛事真实,车队和赛道也依照现实进行设置,玩家可以选择大名鼎鼎的梅赛德斯车队参赛,或选择法拉利、迈凯伦这些强力车队。根据车队的不同也会给出不同的车辆选择,其中不乏历史中的经典车辆。自然这些车辆的操作手感也都相差较大,比如法拉利车队追求极低的车辆底盘,带来的手感也比较独特。

在赛道环境上最出彩的设计要数减速带,其作用非常显著,只要轮胎压上减速带或者沙地,赛车会以非常直观的幅度减速,减速带的设置让F1这种“小火箭”以更高的速度入弯而不必担心冲出赛道。

为了让玩家更好地上手,可以选择各种自动刹车或者是最佳路线提示这些选项。对于初学者而言,最简单的操作类似开卡丁车,而在最高难度的拟真情况下,连刹车效率也会下降——连续的刹车会造成刹车片的过热导致刹车效果减退。值得一提的是,游戏还加入了选择AI难度的设置,让玩家在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实力调整对手的难度级别。

5 《赛车计划2》

毋庸置疑,《赛车计划2》确实是一款硬核拟真赛车游戏。它改进并添加了模拟竞速玩家的内容,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意味着将面对更高的难度。这是Simracing的门槛,《赛车计划2》的默认设置让门槛更高了一点——默认设置下为手动挡,完全关闭真实辅助、行车辅助线。

《赛车计划2》的生涯模式虽没起到新手指引的作用,但对有一定赛车知识和操作基础的玩家,有专一的赛事体验和丰富的赛事选择,也有不少可解锁的赛事,还有自订比赛和选项,乐趣多多,总能打造适合你的一款。

光看画面这块,《赛车计划2》放在偏模拟的几个作品和大部分赛车游戏中,依旧是拔尖的。有些时候——赛道精致、时辰合适、天气效果明显的时候,玩家看到的是一个个惊艳的风光大片。雨夜,刹车时两个鲜红尾灯穿透了轮胎带起的水雾;夕阳下,天空、赛道和前车的玻璃和扬起的尘土都被染成橘红色……这些让人感叹的瞬间,极大增强了代入感和驾驶的愉悦度。

引擎转速高低、轮胎和地面接触发出的不同声音,对于模拟竞速类游戏来说或许比画面更重要,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功能性反馈。尖锐的引擎声提醒玩家换挡时机,胎滑可能先被听到而不是看到或者通过力回馈感觉到——尤其用手柄的时候。这方面,《赛车计划2》做得绝对到位,不仅各种声音都能听到,定位也相当准确,可以轻松判断来源是哪个车胎或者撞击到车的哪个部位。另外,玩家在不同的视角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比如头盔视角就会听到头盔蒙住耳朵后模糊了的声音。各项音效均可单独调音量,非常人性化。

丰富多变的内容/模式来自39个制造商,54种分类等级,总共197辆车(其中8辆在DLC内),有公路车、超跑、方程式、跨界拉力赛车等各种赛车类型——可以说《赛车计划2》阵容十分可观。

在前作的基础上,本作增加了20条全扫描的高精度赛道,改进了部分已有赛道,总共60条,精致而各有特色,并能变种细分为最终的130多种场地配置。关键是,场地和赛车完全可以自由搭配,没有任何限制。想开方程式赛车去开混合路面的跨界拉力赛道?没问题(虽说脑子正常的人不会这么做,不过请便)。什么,还要下雨?可以可以,顺便再设置成冬季,时间就定在晚上吧。

《赛车计划2》独有的Livetrack 3.0系统,在模拟天气/路况对于赛道的影响这方面,比同类游戏提前迈出了一大步。天气不再是一个抓地力debuff的开关,下雨时会在合理的位置生成积水,下雪会慢慢积雪……即使玩家对赛道了如指掌,天气带来的局部变化也迫使玩家不得不集中精神判断路面的变化。即便在没有天气影响下,车辆和赛道还有一个重要的交互——轮胎损耗。跑得越久轮胎磨损越严重,有时磨损的橡胶会留在赛道上,增加路面摩擦力。发生意外时,比如车子冲进沙土缓冲区再回到赛道上,会导致部分赛道覆盖沙石。游戏中刹车对于赛道温度的影响也被考虑得十分周全。

6 《科林麦克雷:尘埃2》

《尘埃2》是拉力赛车游戏中的顶尖作品,为纪念去世的英国拉力赛车手科林·麦克雷(Colin McRae)而作,游戏中可见到许多麦克雷的旧影像。

一、细腻拟真的画面

《尘埃2》使用Codemasters自行开发的EGO游戏引擎,随着引擎效能的大幅提升,游戏画面品质有了显著进步。光线效果、车辆模组品质等表现优异,不仅精确度与精细度超乎想像,光线与粒子效果、环境与伤害模组让游戏场面更壮观,出色的夜间景象充分展现光线系统的优异。此外,所有物体都有超高解析度的即时柔和阴影,对明暗变化模拟得非常细腻,连车后激起的尘土效果也很真实,为玩家提供丰富的游戏体验。

二、如临赛车场的真实感

游戏中,悬挂系统的作用明显,在沥青、石子、沙地、草地等不同路面会有不同的驾驶感觉,对碰撞模拟得更为精细逼真。碰撞后,不仅外观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车轮、悬挂、冷却系统、动力系统等也都会因为受到损伤而影响车辆性能,被撞飞时更有可能会撞个稀烂。

游戏引擎让画面可以出现十万名观众,这表示在每个转弯与直线前进时都可以看到沙丁魚般的群众,他们会根据你驾驶状况发出戏剧性的惊叹声,搭配环境配乐,让游戏充满临场气氛。

三、真实跑道呈现迥异风情

《尘埃2》收录了众多真实世界的跑道,游戏场景多样化,美国加州、西班牙、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中国广西等不同赛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跑道全部依照真实世界绘制而成:伦敦贝特喜跑道发电厂的萧瑟建筑在刺眼光线和企业标志的衬托下更加突出;加州跑道紧邻耀眼的太平洋;奔驰在灰尘弥漫的克罗埃西亚跑道时还有低垂的夕阳伴随;悠闲穿过绿意盎然的日本小镇更是享受。

四、全新多样车辆与竞赛

《尘埃2》加入全新的赛道与车辆,在多人模式中拥有许多新元素,原本多人模式里的缺点也都加以改善。除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字形道路计时赛,以及传统的山道赛、短道赛,游戏还收录了众多标准竞赛,多样化的赛事让竞争更为激烈。

该版本收录的车辆达40多个种类,除了原有的WRC B组赛车、越野车、后轮驱动车、四轮驱动车外,还加入ATV多功能越野车、极限越野车、轻型与重型卡车等。更重要的是,还有和其他玩家或电脑AI一较高下的竞赛模式,线上竞争更具挑战性。

猜你喜欢

越野游戏
着手布局“泛越野”产品
拖拉机越野
核心素养视域下定向越野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37°+1°的越野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