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平岸阔扬帆时

2020-10-09申宣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改革评价教育

申宣成

今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那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为什么如此关注教育评价改革?我们该如何理解《总体方案》提出的四种评价方式的内涵?又该如何将四种评价方式的改革落到实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教育评价:困扰基础教育改革的“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讲述的一个故事。斯芬克斯是传说中一个狮身人面的怪兽,天后赫拉派它坐在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并问:“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猜不中的人都会被它吃掉。最终,聪明的俄狄浦斯猜出了答案——“人”。后来,人们就用“斯芬克斯之谜”比喻现实社会中那些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再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我们先将目光转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我国教育领域开启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系列化改革探索。仅就基础教育而言,我们围绕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推动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从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简称“双基”)的“1.0版”,到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2.0版”,再到指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的“课改3.0版”。可以说,从理念层面看,我们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从实践层面来看,却显得步履维艰——40余年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有些地区甚至愈演愈烈;学业负担沉重的弊病没有完全消除,有些学生的书包反而越来越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未能有效落实,有些课堂还越教越死板。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是其中可以称之为“斯芬克斯”的怪兽只有一个——应试教育;可以称之为“斯芬克斯之谜”的难题只有一个——教育评价。因为在课程的诸多要素中,教育评价尤其是中考、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利益关联性最强、结果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如果把教育改革比作一艘巨轮的话,教育评价无疑就是它的“BDS(北斗导航系统)”,如果这个“BDS”出了问题,改革的巨轮无论马力多么强劲,最终也难免迷失在茫茫大海中。诚如课程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坦纳夫妇在《美国课程史》一书中所言:“评价不能与目标相匹配,这是课程领域特有的情境。只要这种评价存在着,脱离传统和习惯的活动教学即便在开始实施之前,也注定会失败的。”

二、《总体方案》:破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谜题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关于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公众都是非常清楚的。早在1994年6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就针对基础教育领域日益突出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弊病,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将评价改革列为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还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考试变革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知易行难。在各种力量的对峙和交锋中,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阻抗中,教育评价改革的力量被层层消解,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被层层“棚架”,最终导致教育评价的谜题几十年悬而未解、应试教育的桎梏几十年不能冲破。

进入新时代后,教育评价改革再次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议题。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总体方案》,让我们看到了破解教育评价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希望和契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案出台的规格高,解决问题的决心大。中央深改委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肩负着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项改革的重要职能。《总体方案》由该机构亲自审议通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彻底破除“五唯”痼疾、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坚定决心。这既可以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的各项措施做实做细;又可以施以重典,猛药去疴,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难题。

第二,前期经验积累丰富,集中突破的可能性大。在40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中,评价改革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由于种种局限和制约,教育评价的问题整体上未能取得显著突破,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过一些重要成果。此次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策略,就是对过往评价经验的精辟总结。如果能够瞄准关键问题,精准持续发力,则极有可能突破评价的“窗口期”,突破改革的临界点。

第三,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发展,为变革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数字化時代的到来,人类已经步入“后信息化社会”。这一社会类型的根本特征就是实现了“高度个人化”和“高度社会化”的有机统一。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购物、交往等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许多之前看起来难以解决的教育评价难题,现今却已可以轻松解决。

三、多元开放: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

此次通过的《总体方案》的核心目标在于“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痼疾。“唯”者,单一也。破除“五唯”,也就意味着教育评价要从以往的单一和封闭,走向多元与开放。这就意味着,多元和开放将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

(一)改进结果评价,推进评价主体的多元

结果评价是以分数、论文、获奖、专利等显性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学校水平的教育评价方式。这类评价的优点在于有精确的量化指标作为评价证据,其结论往往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因而更容易满足相关利益人和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作为教育评价“硬指标”的中考和高考,主要形式是纸笔考试,它虽然在测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题技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测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情感态度和道德认知方面却显得无力。而对于那一个个具有鲜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来说,好奇、想象、热爱、坚毅、同情、悲悯、审美、情意等纸笔考试无法测评的品性,却恰恰是教育评价需要倍加关注的东西。

由此可知,改进结果评价尤其是高考评价,关键在于着力提升评价的效度,即让考试的内容尽可能涵盖我们想要的东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提高命题水平,力争使纸笔考试能够测评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近几年来,我们反复强调高考试题要增加情境性和应用性,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短期内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的难度很大。二是降低高考分数在评价中的权重,通过引入其他的评价结果,弥补高考分数的局限性。其具体方法是充分尊重并真正发挥高等学校这一评价主体在招生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赋予他们足够的招生自主权,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确定评价内容、组织招生考试,从而使高等学校、各级招生机构、普通高中等多种主体都深度参与到结果评价和使用中去。近些年我们一直探索的招生和考试分离制度,就是遵循的这个思路,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浙江省探索的“三位一体”高校招生模式,“三位”指的是学生的高考分数、高校自主组织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及高中学业评价成绩;“一体”指的由招生的高校自行确定三种评价结果在录取中所占的比例(其中高考成绩不低于50%),最终合成一个录取结论。教育部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其操作思路和方法和浙江省的“三位一体”基本相似,目的都在于调动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到结果评价中来,以提升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二)强化过程评价,推进评价方法的多元

强化过程评价,也要在两个方面用力。一是要强化“过程中的评价”,即通过记录与搜集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和作品进行教育评价。如档案袋评价、真实性评价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讨论、当堂测验、日记等,这类评价又称为形成性评价。英国评价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在《课堂学习与评价》中表示,他们通过对250个关于评价和学习的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与阶段性的考试相比,教师课堂上的问答、讨论、课后反馈等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更大,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要强化“对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过程性表现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这类评价就是近些年来备受评价界关注的表现性评价。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是开发检核表、评分规则等评价工具。如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中,就开发了演讲、课本剧、讨论、面试等多种评价工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强化过程评价,意味着要尝试和接纳多种评价方法。

(三)探索增值评价,推进评价思维的多元

相比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增值评价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其他教育评价强调不同学生、教师、学校之间共时性的横向比较不同,增值评价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自身的历时性的纵向评价。也就是将自己的发展进步幅度作为评价指标。探索增值评价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外部条件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影响,减轻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同侪压力,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对于我们这个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情况千差万别的国家来说,探索增值评价意义重大。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田纳西州实施了针对教师的增值评价系统。该系统充分考慮了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进步幅度,将教师的关注点引向学生的成长状态,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基于自身教学实际的增值发展。几年之后,该州学生在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试中的成绩显著进步。反思我们的很多教师和家长,依然习惯于羡慕和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可见,在崇尚竞争、容易焦虑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增值评价首先要做的恐怕是转变评价思维和攀比心态。

(四)完善综合评价,推进评价观念的多元

综合评价指的是综合多个评价主体、多种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多类评价结果的教育评价方式。完善综合评价,也要从树立多元开放的评价观念做起。如果固守应试教育的评价观,综合评价最终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多元的评价目的观。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而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可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二是要树立多元开放的评价方法观。在评价领域,从来没有最好的方法,而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不一样,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所以,好的评价一定是多种方式的综合与统一。三是要树立多元的评价管理观。科学的评价管理应该是集中和分散的统一、指令和协商的统一、自主和合作的统一。思想观念开放了,才有可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综合各种评价的优势,彻底破除“五唯”痼疾,迈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代。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6-JKGHZDZB-16)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改革评价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