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2020-10-09陈春花
陈春花
在日常管理中,最多看到的现象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很多时候,决策是一个人确定,结果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找不到责任人,更加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是特别需要纠正的错误,应该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有效的集体决策需要团队的智慧
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经营的过程是将其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因此管理所要做的是保证整个经营过程良性。如何降低风险?我认为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对的方法就是集体决策,而不是个人决策。
选择集体决策,是因为集体决策是一个风险相对小的决策,因为这是集合群体的智慧,相互碰撞和选择迁就的结果,因此集体决策就有它的局限性:集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同时集体决策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但是正因如此,集体决策有着最重要的特性,即它是一个风险比较小的决策。
当然,集体决策并不意味着“跟着签字”,上边签,下边也签。而是要告诉每一位参与决策的人,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行为的边界是什么,以及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人们在签字时才会真正尽自己的责任,才会有将工作做好的动力。
做到集体决策有效需要团队的智慧,至少需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相对少的人数并能够信任
集体决策的第一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相互信任,这种信任需要成员的坦诚和相互的沟通,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日常的一些管理习惯。
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四个问题:
第一,是否可以短时高效地举行会议?
举行会议是决策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要求能够采用大家接受的形式处理问题、交流看法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必须能够达成共识并形成决议,如果会议议而不决,甚至经常无法把会议进行下去,经常跑题、经常争论并坚持各自的见解,恐怕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决策了。
第二,是否能够高频度无障碍地交流沟通?
无障碍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决策有效的最关键因素。在多数的情况下,得不到好的结果是因为彼此的不理解和信息不对称。因此在决策层面需要做沟通渠道的设计、沟通信息的正式传递、沟通信息的发布以及沟通方式的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的评估和培训,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顺畅地沟通。
第三,是否都能开诚布公相互配合做事?
如果集体决策需要用一种状态来描述,那就是开诚布公相互配合。记住,集体决策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支持和分工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求每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整个流程的组成,缺一不可。
第四,是否都能了解其他人的作用和技能?
了解各个成员并尊重每一个人是形成信任的首要前提。了解他人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每个人的作用和技能得到发挥,了解他人的最好作用是能够带来机会,一个可以信任的机会。
互补的技能
集体决策的第二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技能互补,这些技能主要是指以下三类:技术性或职能性的技能、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技能、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些技能的互补需要成员的坦诚和相互的沟通,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日常的一些管理习惯。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问题:
能否反映团队的成员资格?在这些技能中,我最为担心的是成员们过多依赖人际关系技能,而忽略了技术性技能或者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喜欢折中,喜欢从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得不到互补的技能。
每个成员有无可能在所有三类技能上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团队目的和目标所要求的水平?也许大家具备这些互补的技能,这时另外一个要求就摆了上来,那就是我们需要确认这些技能符合目标所要求的水平,没有这个标准,这些技能也不能够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无论从个人或是集体的角度,决策成员是否愿意花时间帮助自己和他人学习和发展技能?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成员们不能够帮助自己和其他人学习和成长,对于决策的可靠性我们就要担心。
共同责任感
集体决策的第三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责任感、具体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法。共同的、有意义的目标能确定决策的基调和意向,具体的业绩目标是这个目标整体的一部分,两者的结合对业绩是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工作方法的核心在于,在工作的各个具体方面以及如何能把个人的技能与提高团队业绩联系起来拧成一股劲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问题:
● 所使用的工作方法是否具体、明确?
● 每个人是否都能真正理解并一致接受这种方法及它是否能带来目标成就?
● 这种方法能否利用和增强所有成员的技能?
● 这种方法是否要求所有成员对实际工作做出同样的贡献?
● 这种方法能产生开放的相互影响、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根据成果进行考核等结果?
● 是否所有的成员都以同样的方式说明这种方法?
● 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随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要坚持个人负责
责任的问题一直是管理的基本问题,集体决策的实现需要个人负责来保证。责任的概念永远是个人的概念,没有集体责任这样一个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中庸,强调求和与迁就,人们不习惯于个人承担责任,反而比较习惯从众,加上民间盛行“枪打出头鸟”“法不责众”的说法,人们更是希望责任淹没在多数人中,所以对于责任意识而言我们可以说是先天弱势。
但是,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就无法让管理变得有效,如果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无法承担经营的后果,最严重的是,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不会有风险控制。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确定,个人承担责任乃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严肃承诺,是从两个方面支持集体的保证:责任和信任;集体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责任可以用来检验集体目的和方法的质量。
唯有传递责任,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管理,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企业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每一个人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换句话说,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没有个人的责任也就没有绩效可言。实现个人负责,需要确定这样一些要素:
● 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愿意为集体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工作产出负起责任?
● 你能否并是否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衡量进步?
● 是否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感到对所有的衡量指标负有责任?
● 是否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明确什么是他们的个人责任,什么是大家共同应负的责任?
● 有没有“团队只会失敗”的感觉?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被一些日常的问题所困惑,集体的目标到底是谁的目标?工作方法是否应该坚持一致性?工作结果的价值如何评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如何去工作,也就决定了决策最终的执行效果。
集体的目标一定要成为每个人的目标才行,如果集体的目标是集体的,那么这个目标是虚幻的。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得过分一些,有一天集体可能不存在,但是个体是要存在的,甚至可以说个体存在的意义永远大过集体,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的自然事实,因此集体的目的和目标应该是个体的目的和目标才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衡量我们的进步,并能够把这些目标化解为每个人的目标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那么个人负责的习惯就会养成。
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个人负责,集体决策”,但是中国企业大多数在组织管理中却是习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会出现失控的情况。
所以,尽力完善内部的监控体系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正确的组织管理习惯“个人负责,集体决策”,不要颠倒了顺序。如果无法形成这个组织管理的正确习惯,相信就算是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控体系,恐怕也只是一个形式,或者也只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来做补救,无法在事前做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