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用管理思维“抗疫”
2020-10-09蒋秋霞
蒋秋霞
作为深圳市唯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站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院)交出了一份非常满意的答卷:
自1月11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人至5月21日深圳新冠患者“清零”,市三医院累计确诊病例462起,无症状感染者45例,共计收治507名患者,其中80%为输入性病例,并且绝大部分来自湖北省或者武汉市。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湖北籍大约有108万,包括来自武汉市的人口7万。”最后,医院累计治愈病例459起。同时,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医护人员院内感染和医院聚集性疫情。
当面对突如其来、声势浩大的疫情,用市三医院院长刘磊的原话形容是“这一仗我们打得很淡定。”这份“淡定”背后离不开深圳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将深圳围成一个铁桶”的监管措施,以及在资源调度方面给予市三医院的支持,也与市三医院管理体制、数年抗击传染病累积的丰富经验有关。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留下了市三医院院长刘磊奋斗的身影。疫情期间,对外,他斡旋各方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对内,他高效有序地调度指挥全院上下沉着应战。
假如将市三医院比作一家国营企业,院长刘磊就是医院的CEO。这位抗疫指挥官整饬医院的管理经无不透露着企业管理哲学,并且据此带领市三医院陆续获得了系列临床、科研成果,登顶多项全国第一:如在器官移植方面,完成世界首例跨血型艾滋病人的肝移植,为多名亟待肝移植的艾滋病患者顺利“换肝”……
这位出身于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医学专家,从一上任就带领市三医院不停歇地攻克了一个个挑战。
改革机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刘磊的这把火烧得有点久。“政令”畅通是一名管理者实现高效管理企业的最基本要素,但为实现这一目标,刘磊坦陈自己花费了3年之长。
作为器官移植学科的推动者,刘磊借此为医院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2016年元月甫一上任,在深圳政府班子的领导及支持下,刘磊从制度、人才团队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市三医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上至医院的战略规划等顶层设计,下至改善食堂等基层服务环境。例如,在原有的医院行政班底中,除工会副主席和妇委会副主席外,其他行政干部全部被刘磊换了个精光。他直言:“目的就是要提高执行力,提高管理能力。”在现行医院行政体系中,整个核心团队以年富力强的70、80后为主,不仅拥有一流的工作能力,而且具备高效的执行能力,这让刘磊赞不绝口。
对于2016年之前还是一家地级市的医院来说,市三医院临床、科研水平都逊色于国内知名医院的前提下,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只要从硬件着手,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硬件方面,目前市三医院实验室总面积达4682m2,拥有超过2亿的科研设备、391m2的BSL-3实验室和SPF级的动物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5级,是深圳首个5G智慧示范医院。以生物实验室水平来看,其可作为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尺。我国现有的90余家P3(Protection level3)①/P4实验室建设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们都主要设置在疾病研究中心、研究所或建立于医科大学、高等院校的医学院。刘磊自豪地表示:“我们医院的P3实验室是华南地区首家在医院中的P3实验室。”
软件方面,提升行政效率后,要推动医院的发展,跟上和融入深圳的经济发展步伐,吸纳医学专家,组建核心的医疗人才团队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借助深圳“三名工程”②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王辰院士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郑树森院士团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奥生物集团程京院士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李兰娟院士团队、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生物治疗王福生院士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教授团队、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陈志伟教授团队、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病重症诊治刘又宁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射介入治疗张福君教授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邱海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陈静瑜教授等院士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团队;另一方面,与国内医科大学、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模式,目前市三医院是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也是广东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实习基地。
截至目前,市三医院引进及培养的核心团队已经大大超过上述团队,专家们带领的医疗团队不负众望,在新冠肺炎抗击战中大放异彩。比如肝病研究所所长兼机构主任张政教授团队、肝病四科主任陈军、耳鼻咽喉科主任张迪等等。“人家经常骂我,说我老是扛着金锄头挖人。”刘磊无奈地表示,得罪了很多人,但这也没办法。当然前期的团队管理并不那么一帆风顺。比如初期市三医院的肝脏移植团队“借自”广州某医院,但这种长期“外包”的模式难以形成医院自身獨有的竞争优势。刘磊深知如此,只能借助深圳的先天优势如饥似渴求才。
对于如何甄选和管理人才队伍,刘磊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秘笈。他极度看重员工的责任心、工作能力、执行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结团队等工作特质。同时,他希望管理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员工能够热情地自驱动式积极地工作。这两年,为了磨合全体医院职工的合作默契,市三医院会通过光华学院对员工进行组织培训,“只有在共同的价值观下,才有了今天打仗时候大家的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可以说,刘磊为这家曾经的地市级医院带来了新生。就像很多上市公司募资时常常讲述许多经典的创业、研发故事一样,刘磊带领下的市三医院也充满了很多这样精彩的瞬间。在这本故事书中,除了今年新冠肺炎抗疫的胜利,最不该错过的应属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刘磊坦言:“当时申报的压力很大。”这里必须提及的是,要申报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为三级甲等资质的医院。当时,刘磊就带领职工铆足劲儿拿下三甲。随后,他又带领医院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的申报资质着手,再到钻研后续的医学方向、医疗水平、医学专家等等细节,历时1年多,最终凯旋而回。
当年,全国共计有9家医院申报这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除市三医院外,参与者或是来自经济医学双科强大的百年医院,或是拥有高超医疗水平、丰富医学资源的老字号医院。最终市三医院从中脱颖而出。这背后,主要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市三医院团队追求细节、追求极致的工作精神,将申报资格研究得“透透的”,扎扎实实推进获取各项前提资质,“不打无准备之戰”;二是扬长避短,相比其他竞争者医学力量薄弱下,市三医院充分发挥出深圳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将华为、腾讯、华大、平安等企业资源整合;三是赢得了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等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
申报1年多,市三医院在其中经历的各种委屈、辛苦等心酸史足够讲述三天三夜。值得津津乐道的一个小故事是,在最终回合的申报答辩中,由于原定答辩人不满足某项条件,刘磊需要临时亲自上阵,经过前期跟团队的各种钻研,严阵以待精心准备三天三夜的他在答辩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最终都机智地化解了。比如当年有评委直接表示:你们医院才成立34年,你们有很多缺点,有什么资格来申报呢?刘磊的一番临机应变为成功获取评委们的选票奠定了基础:“恰逢几天前,深圳成立38周年。短短的38年,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不怕为人后,我们医院尽管只成立了34年,但如果在座专家愿意支持我们,把这个荣誉给我们,把这个责任和担当给我们,我们也将给大家一个惊喜,再给大家一个深圳经验和中国智慧。”
只是没想到“惊喜”来得如此之快。2019年5月获批6月揭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约7个月后就迎来了一场艰巨持久战。经历这场申报之战,市三医院宛若新生,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市三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受住了考验,展示了深圳公共卫生体系的硬实力。
在刘磊看来,现有医院规模只专注于传染病并不能支撑“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必须进阶为大综合型医院。因此,他个人积极推进器官移植项目,并借此为医院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护城河。“定位为纯传染病医院,医院的生存能力和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综合实力不强,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你对传染病的救治水平。”刘磊认为,要对医院设立全面带动综合实力的整体规划,而选择器官移植作为护城河的第一道堡垒,会直接拉动医院的ICU、组织配型、药品浓度检测、肝胆肾脏检测等设备、医疗水平、临床水平。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就曾表示:“如果一个医院能够做器官移植,一定不是一个一般的医院,它一定是一个顶尖的医院。”
“说到医院的建设我不得不提(申报)国家级研究中心,不得不提肝脏移植,不得不提创三甲,这些东西为今天打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些后面根本不可能。”刘磊感慨,仿佛冥冥之中以前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打这次仗,的的确确为这不期而遇的疫情做好了准备。
注释① P3实验室:即防护实验室,能够处理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疾病,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甚至是致命的疾病,以及处理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
注释② 三名工程:201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政策措施的通知》,旨在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