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大数据建设应用 促进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10-09吴君青
吴君青
近年来,浙江以工业大数据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工业大数据作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业大数据的建设应用,早在2015年就提出“云上浙江”“数据强省”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持续深化,浙江以工业大数据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维度布局,优化工业大数据发展环境
国务院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浙江于2016年初在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启动实施“数据强省”战略。
一是在组织领导层面,省政府成立浙江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承担全省大数据发展的政策制定、相关工作整合、数据开放共享等顶层设计职能,工业大数据的建设应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政策措施层面,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逐步健全工业大数据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财政支持向大数据领域倾斜。
三是在氛围营造层面,连续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云栖大会、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全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推进大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特别是,2018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浙江省大数据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多途径推进,加快工业大数据汇聚共享
一是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快企业内外网络改造,推进5G技术研发商用和IPv6规模部署应用,截止今年6月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5.09万个,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市建成大规模5G应用示范网,探索培育了兆丰机电5G数字工厂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项目,筹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8个。
二是推进企业端数字化改造。大力推进机器联网、系统集成、智能化技术改造,全省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1万台左右,累计在役机器人达到8.9万台。2019年,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14家,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工业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60.68%、42.33%。
三是推进企业上云。早在2017年就启动实施“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在全国率先组织大规模推进企业上云。到2019年底,全省累计上云企业达到37.78万家,培育打造了三批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共32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达到298家。
多层次协同,促进工业大数据深化应用
一是“点”上打造一批示范企业。累计遴选五批共136家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入选工信部征集评选的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22个,树立推广大数据应用标杆。支持示范企业通过全程监控和分析与质量有关的数据,开展在线实时工艺调优、离线研制工艺和产品研发仿真应用,提升成品质量、缩短研发周期。初步估计,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研发周期缩短20%以上。
二是“线”上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服装鞋帽、家电家居等行业企业利用大数据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拓展了个性化定制、粉丝营销、O2O营销等新模式,涌现了万事利丝绸、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一批典型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产品质量分析、设备故障预测、产品远程运维等,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三是“面”上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浙江块状经济、集群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掘行业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管理价值。如浦江是全国有名的水晶之乡,面对低小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政府建设了浦江水晶产业园区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水晶产业的高效服务、智慧管理,同时依托第三方建设了水晶大数据云平台,着力整合制造加工、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市场销售等资源,重点打造产业资讯、水晶数据分析应用、水晶指示产权交易等服务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服务。
多角度发力,推动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离不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基础支撑。2019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900家,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101.8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17.6%。利润总额1752.4亿元,销售利润率达28.7%,居全国第一。
二是培育企业主体。高度重视培育利用数据资源和数据技术,深度渗透融入到各重点行业领域的数据服务型企业,对部分重点地区发展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大幅提升大数据产业规模和企业主体数量。编制发布省域大数据产业地图,多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国软件企业百强。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以“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为核心,创建了10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构建由116家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组成的资源池。成立钱塘工业大数据产业联盟,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和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工业大数据产业集聚基地,积极培育引进工业大數据服务商,在服务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手段共抓,提升工业大数据创新水平
一是抓科技攻关。培育建设网易、大华、恒生电子等14家具有研究团队、实验设备和产业链“短板”攻关能力的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强大数据技术攻关、产品创新。成立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江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杭州长三角区域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积极推动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抓标准建设。鼓励支持阿里、华为杭州研究所、新华三、海康威视、中控等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大数据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积极开展大数据相关标准体系的应用推广,浙江企业在大数据标准化领域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
三是抓创业创新。探索大数据众智众创模式,联合阿里巴巴打造大数据众智众创平台,征集筛选各类大数据众智众创需求,广泛整合社会技术力量,开发解决方案,突破痛点难点问题,探索商业投资对接,推动成果落地。发挥电信运营商、华为等合作企业,以及大数据产业联盟的作用,共同打造浙江大数据领域创业创新平台,举办大数据创业创新大赛,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下一阶段,浙江将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工业大数据深度应用,建设一批发展载体,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着力打造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一是深化工业大数据应用。以“1+N”平台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持续培育引进工业大数据服务商,面向特定领域、特定环节开发集成一批工业App,充分挖掘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供应链优化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价值。
二是加快大数据发展载体建设。结合浙江块状经济特色优势,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建设一批为行业服务的大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浙江分中心建设,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标识、网络、平台、安全数据以及相关行业的第三方数据,为浙江提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综合数据增值服务。
三是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探索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政企协同、多方联动的安全态势监测与应急响应能力。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