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
2020-10-09冀铁兵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冀铁兵(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我国国有企业单体规模较大,在整个经济市场中,虽然国有企业数量较少,但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较大,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出现一些会计问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合理保证会计的企业财务工作合法合规,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各项业务开展都较为顺利,这与企业内部进行的会计监督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将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其发展会计监督机制时,并不采用较为强有力的控制方法,任由监督机制自行发挥管理,将有一定几率出现会计财务舞弊情况,因此完善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能将会计工作加以妥善落实。另外完善监督机制将会令企业会计工作变得高效,通过监督机制的合法合理管控,能让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得到更好的实施,保证会计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会计监督机制的落实,可提高企业稳步完成战略性目标,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所以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现阶段分析
(一)企业治理制度尚不够完善
现阶段运行的新会计工作机制,已然对原有会计职能进行了充分优化,但会计工作的监督治理制度却仍不完善,由于不能对现有会计工作做出及时管控,以致于造成了新会计制度的工作落实存在隐患,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顺利进行。首先会计监督的理念不够明确,所以影响到治理制度的及时制定,缺乏对经济业务的有效监督;其次会计监督制度制定后发现其内容并不科学,由此引发对会计工作的管控力度减弱现象,会计监督工作丧失功能性;最后当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独立性不强时,监督制度所能取得到的效果便较为一般,各个企业下属的分支机构并不能提供机构内的准确会计监督数据,由此影响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整性。
(二)会计监督职能意识不清晰
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国有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但会计面对国有企业中众多的待核算数据,难免会有一定操作失误和失察,因此该阶段接入会计监督机制,能在会计核算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复核,由此审核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国有企业采用的会计监督方法是由外部审计部门来对会计核算数据做出监督,该种方法属于被动监督,将会受到审计部门工作时间和范围的限制,不能得到全范围的监督结果,因此该种方式无法完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为控制企业会计工作风险,拥有会计监督职能的人员需提高监督意识,将会计监督信息及时上报企业的管理层级,为管理人员做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会计监督主体独立性欠缺
我国会计法规中明确规定,企业会计机构应依照规范化原则对待核算项目给出充分、准确的核算结果,并施行会计监督制度,另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人员并不能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否则将会发生一定矛盾。如果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主体性发生缺失,并不具备绝对独立性,则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行为将会没有合法依据,属无效发挥职能。首先会计人员隶属于国有企业一部分,切身利益取决于监督对象,因此不能将会计监督和会计机构的主体混为一谈;其次会计机构是监督行为的主体,当监督核算行为发生时,监督主体需要对监督人员的工作流程也进行监督,所以务必保持会计监督工作时的独立性。
(四)企业经营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在国有企业的现阶段发展中,企业经营人员对于会计监督机制并不重视,使得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并未被赋予足够的权限,工作开展中存在较大阻力,造成财务数据失真,不利于对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唯有经营人员对管理会计监督机制的理念有所增强,才能让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促进企业经营者将精力投入到更多生产、销售环节中去,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五)会计未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我国国有企业招聘会计时,应满足国家与企业双方制定的聘用准则,以此来保障会计可具备较高核算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国家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加的形式多样复杂多变,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时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在现阶段的国有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的会计人员过剩,但高级的会计人才短缺。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导致会计人员工作消极、推诿,造成高级的会计人才流失,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切实履行[2]。
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随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进程脚步的加快,国有企业完善市场运作体系的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将企业内控制度的搭建完善,提高会计监督职能权限,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证,解决企业内部业财矛盾。第二,国有企业完善内控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经营运行的规范化,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建立监督评价制度
国有企业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监督评价制度,能对会计监督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由此判断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效果,经由评价结果来反映出当前阶段下的会计核算准确度。另外,可以根据该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预算情况、各类财务规划、经济合同等,在各项经营活动结束后对其做出合法性的监督判断,扩大监督范围以此增强监督力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
(三)做阶段式会计监督
首先在国有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对经营活动各项行为进行分段监督,此时监督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至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将监督目标分散至各个小项目中,获取真实数据,预测财务风险,为后续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在经营活动进行中,建立起财务的预警制度,对各项动态财务指标准确把控,动态模式下分析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比例,并提出风险解决方案,增强国有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会计监督人员是要对数据做出分析,将企业本次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提出财务优化执行办法,增强企业效益。
(四)管理企业经营人员
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领航人,因此应保持对经营人员的管理,确保其深刻理解进行会计监督的意义。《会计法》中赋予了会计监督制度一定管理权力,该岗位员工应积极提高个人素质,完成企业交付给自己的重大任务,通过进行预算、财务、核算等部分的监督行为,将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并严格审核各类会计资料,负责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管理干部的监督意识,让企业各层级员工皆能妥善执行关于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3]。
(五)加强人员管理力度
最后需要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上解决其发生的会计核算问题,因为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逐渐取消了各行业中的资格证书体系,其中便包括了会计行业,因此企业务必应在内部展开提高会计技能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逐步完善会计的评职称体系,确保本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能具备较高会计核算能力。企业在高级会计人才的选聘中,应重视其实践能力,通过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制定会计专属激励方案,调动国有企业会计人员投入工作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国有企业体量庞大,在其内部发展中不应只进行内部监督管理,还需要接受来自于外部的监控,比如税务、财政等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促使国有企业维持较高水平的运营能力。国有企业外部的各个监督机制并不能对等完成对企业的全部监控,因此企业应在内部便落实会计监督制度,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建立评价制度、阶段式监督、管理经营人员、加强管理力度等对策,可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财务披露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