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背景下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
2020-10-09周羽苏州技师学院
周羽(苏州技师学院)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学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因此,中职会计教育必定要进行改革。要想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尤为重要的是对实践教学进行变革。新时代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一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智能时代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智能化时代下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1.智能化采集数据
智能化背景下,采集数据主要通过向互联网云端读取,模板导入,扫二维码等新方式,获取发票等原始凭证,再比如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可以通过银行对账单,支付宝对账单等原始资料直接生成,对于每月必须编制的工资汇总表或各分配表也可以采用模板导入,或者是复制粘贴上期报表的方式得以实现。
2.智能化的账务流程处理
智能化背景下,对于经济业务的处理,从会计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到编制财务报表,整个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更智能化。这钟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做账效率的提高。对会计凭证的处理都是自动化,批量化的处理。二是通过获取的发票直接生成会计凭证,无需设置,自动识别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自动匹配财税政策,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三是期末自动核算与结转。
(二)智能时代下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智能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学生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的空间更自由,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教学场所。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出,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帮助下,能够自主学习,老师也可以在此技术上,实时反馈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参考。
同时,还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智能化的推荐学习资料,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智能化驱动下,中职会计教育旨在培养从消极型到积极型,核算型到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使会计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单一型到复合型进行转变。
智能时代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化
会计是一门较为特殊文理结合的专业,实务性较一般专业要强,中职学校注重于发展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操作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能力,但现在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开展实践操作课,但仍然以教师课堂实训教学为主,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这往往与企业最新的会计实务操作相脱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这种模式虽然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却无法与企业无缝对接,难以满足智能化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与中职院校合作的企业数量有限,小微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稀少,而各企业需要的人数,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数比,相差较大。远不能满足全部在校生的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的需求。目前,中职院校还在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由企业派专家到学校讲授知识,学校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仍然缺乏实践经验,企业也没有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这种以把校园作为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务操作脱节明显。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力量水平,决定了学生的高度。但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并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实务操作经验匮乏,授课内容偏于基础理论,虽然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专业上的研修培训,但受教训任务等因素的约束,教师大多参加的是小微企业的研修,实践深度和广度不足,学校还应进一步加深教师队伍的相关实践工作经验。
智能时代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一)不断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现代智能化背景下,学校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考核上,教师要把以前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角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学习最新的会计准则,在实践操作中会自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应该以讲授人转变为指引者、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通过线上线下两套学习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在这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网上模拟系统反复模拟实践操作,既方便又简单,学生也可以在线上提交实践作业,并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实现单独的教学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涉及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等多方利益关系,各方需协商一致,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合作目标上还存在着差异,如学校在考虑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安全。企业在讲授行业技术的同时还需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
学校与企业想要共赢,一方面学校将企业引入校,将企业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账务资料带进学校,构建真实的账务处理流程,让企业专职人员当师傅,带领学生徒弟们,基于真实的原始凭证基础上,进行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并进行纳税申报,保证了校内实训的真实性、时效性。另一方面,应考虑到企业财务的保密性、校内实训人数、场地的限制等因素影响,中职院校应建立稳定的、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可持续的精准对接,逐步扩大实践教学的覆盖面。
所以,校企合作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完美统一,让会计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以保障学生今后毕业能与企业无缝对接。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在会计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会计实践教学质量,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选取一批能与学校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企业进行合作,作为学校在外的实训基地,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入到这些企业中进行研修。一方面,只有真正参与到实务工作中去,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实践水平,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下厂研修中碰到的事情作为一手资料运用到教学案例中,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二是保证教师进企业研修的时间,可以在教师评职称时,把实践研修做为考核之一,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将教师下厂研修落到实处。三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应找一些有资质的、职业素质较好、职业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进一步充实会计职业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教师把最新会计准则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学生的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结语
智能化背景下,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的质量应突出实践教学。中职教育是基于经验学习而得知技能是怎样操作的,从而培养智能化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职业教育只有结合智能化技术,不断创新,才能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理实一体化的懂业务会记账的复合型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