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摆摊”的那些事儿
2020-10-09佚名
◎文/佚名
南宋天街
早在南宋时期,杭州运河一带的夜市便有其固定的地点。南宋时,从杭州城北的斜桥向南,直达凤山门,有一条十分气派的御街,又称天街,是杭州城的主干道。吴自牧写的《梦粱录》里就有对这条天街“夜市”的一些描述:“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夜市连着早市二十四小时营业,八百多年前的运河边已经有了如此繁华的景象。
不过,当年造这条街的动因倒并非是为了做生意。当时宋室南迁,在凤凰山有个皇宫,有时候皇帝会到宫外行走,或是去城西的景灵宫祭祀,或是去西湖游览,为表帝王威风,就不惜工本造起了这条天街。当然,帝王在这条街上行走的次数不多,平日里这条街空闲着,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去走走。渐渐地,天街两旁开起了各色团行、铺席、店铺等,成了当年杭州城的“黄金地段”。
北关夜市
“北关夜市”旧为杭州“钱塘十景”之一,系旧时武林门北运河两岸街市夜景。当时外地游西湖者,晚间返归多集于此,因而成景。
每当夕阳西下,“樯帆卸泊,百货登市”,那时从西湖倦游归来的游人香客,多集宿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好一派热闹的夜市场面。
明代诗人郎瑛在《七修类稿·北关夜市》一诗中对夜市景象描写更为细腻:“地远那闻禁鼓敲,依稀风景似元宵。绮罗香泛花间市,灯火光分柳外桥。行客醉窥沽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太平气象今犹古,伫听民间五裤谣。”
“北关夜市”一景还反映在当时的制钱上。有一枚特大型厌胜钱“万历通宝”纪念币,背面就是北关夜市图,该币为传世品,黄铜质,直径9.7厘米,厚0.4厘米,重205.5克。钱面“万历通宝”四字为楷书,字间衬以锦带相连的吉祥图案。钱背的北关夜市图图案与明绘画《杭州北关夜市图》图案基本一致——星月高挂,城墙雄伟,店铺林立,小桥流水,房前屋后树叶遮荫,18个人物或行或走或立,形态各异。
姚庄夜市
除了“天街”与北关,作为杭州城“湖墅新四景”之三的“姚庄夜市”同样热闹。姚庄亭在大关之外,傍水口处有亭,地有码头,故每逢夜晚,出入运河之船多停泊于此。随着天色逐渐入夜,沽酒买醉,生火做饭,加之船上灯火点点,此景看来静谧,然而随着船家上岸购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却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极具诗意。
夜市这么热闹,那么古人摆地摊具体会卖些什么呢?据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记载,当时杭州的夜市十分盛行,“夜市中,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鱼鲜猪羊、糕点蜜饯、时新果品等应有尽有。”
头顶肩挑的小贩沿街串巷叫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透过这些文字,仿佛走进了“行客醉窥沽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的夜市里,眼前是满街灯火,耳畔是叫卖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