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险回家路
2020-10-08朱海宾朱海涛
文 朱海宾 朱海涛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选择回国的华侨、留学生直线飙升。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约为160 万,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70 万以上。在美国疫情持续扩大化的情况下,很多留学生争相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在回家的过程中,他们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其艰难曲折的回家经历令人难忘,也令人欣慰。本文记述了三名留学生疫情期间回国的故事。
即将登上回家的国航航班
使馆发放的健康包
2020 年6 月1 日19 时许,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当飞机落地的那一瞬间,张凡悬着两个多月的心终于放平了。走下舷梯,她深深呼吸了一口,国内的空气似乎格外清甜亲切,积聚在胸中的阴霾顿时消失。
疫情突发打乱计划
张凡,20 岁,北京女孩,在美国加州读大二。
2019 年12 月中旬,放了寒假的张凡从洛杉矶直飞成都回到父母身边,每天不是到宽窄巷子涮火锅,就是去人民公园喝茶,度过了一个麻辣而愉悦的假期。回北京过完2020 年元旦后,张凡在首都机场与父母告别返校。按照张凡的计划,大二圣诞假期回国陪伴父母,暑假就不再回来了,在学校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争取用三年半时间修完大学本科学分。
谁知,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回校不久,国内疫情突发,本以为与远在海外的留学生毫无关系,但是2 月,张凡所在的美国加州尔湾,确诊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成了大家主要购买品。能容纳400 人的大教室里,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中国人。此时,只有中国留学生戴口罩上课。直到3 月中旬,美国才宣布进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急状态。此时各大超市、药店的口罩早已被抢购一空,购物网站上的口罩价格也翻了5 倍。
随着海外疫情的暴发,掀起留学生回国潮。有的因为学校要求学生限期离校,学生无处安身而匆忙回国;有的因为紧张导致恐慌,抱着逃离灾区的心态匆忙启程;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异国他乡的安全,催促孩子立即回来。本来,每年3、4 月洛杉矶飞往中国的航班应该是淡季,机票都是“白菜价”,但此刻的飞机票竟然暴涨至三四万元一张。从欧洲回国的飞机,有的票价高达七八万元,有的甚至十几万元。
张凡的父母有些坐不住了,不断给张凡发送防疫信息和注意事项,反复告诫张凡重视防范不能大意,如果不想继续留校马上回来。张凡向父母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校园秩序挺好,没有出现病例,教室上课改为网络授课,食堂一日三餐改为打包,到超市戴口罩保持距离。如果现在回家,既影响功课,机票价格也太高。而且,据回家的同学介绍,机场也是“一锅粥”。张凡淡定地告诉父母,不跟风凑热闹,订了5 月4 日回北京的航班,既不耽误学习,票价才2000 多元。
情况突变回国难
3 月中下旬,全球疫情持续扩散攀升。3 月23 日,美国确诊超过3 万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这也是张凡独自生活的第一天。
冬季学期结束以后的春假(美国学校每年三个假期,3 月中下旬放春假,10 天左右),学校解散了所有员工,大家网上上课,居家工作, 用Canvas 和 Zoom 两个软件进行交流。室友也陆续搬走,同一宿舍的3 位女孩,其中2 名外国人回国了,1 位中国女孩住到当地亲戚家。张凡一个人在4 室1 厅的学生公寓里,突然觉得空荡荡的,尤其到了晚上冷清清的宿舍、静悄悄的校园让张凡不免有些忐忑。按照减少聚集的防疫要求,不便与其他宿舍的校友见面,只能用手机沟通情况。为了给自己壮胆,张凡把ipad 音乐声开大,打开所有房间的灯。为了保证安全,张凡平时不出宿舍,用桌椅顶住房门。
张凡卧室的窗户正对着马路,清晨依旧有人跑步锻炼,不戴口罩。在一些公共场所,当地人也是戴手套而不戴口罩。对于这些行为,在张凡看来有些荒唐,最后得出了结论是西方人跟亚洲人的文化习惯不同,他们信仰自由,也习惯了自由的生活。
为了避免外出被传染,张凡每周去一趟超市,一日三餐自己下厨。一个人生活单调枯燥,又不敢随便出门,张凡就想办法自娱自乐,充实生活。功课之余研究新菜谱,学做各种料理或烘焙,网购乐高玩具……
4 月7 日,虽然国内新冠疫情逐渐稳定下来,但美国此时已成为世界上感染新冠人数最多的国家。这天,尔湾经历了一场大雨。在中国学生会CSSA 的组织下,张凡凭借一本中国护照,领到由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发放的“健康包”,里面有口罩、消毒湿巾、莲花清瘟胶囊、防疫手册等抗疫物资。作为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张凡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她的心里暖暖的,盼望着回到祖国的那一天。
自己动手的创意饭菜
4 月16 日,张凡妈急匆匆给张凡爸打电话:“你看新闻了吗?所有航班调整,孩子订的航班被取消了!”张凡爸爸登时一怔。两人商量,先不告诉孩子,抓紧时间帮孩子重新订票。可是,相关网站一片空白,一票难觅。而张凡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一直冷静从容的张凡哭了:“我每天都在坚持,每天都在数日子,其实我每天都很害怕,现在可怎么办呀?”张凡说:“本来买的柴米油盐,盘算着差不多能用到5 月4 日,现在又要重新计划;本来算着日子还有半个月就能回家了,现在还不知道要等多久;美国确诊病例就要突破一百万了,真的很害怕、很害怕……”
百折不挠终回祖国
女儿的哭诉让父母心如刀绞,心急如焚。张凡的爸爸似乎看到了女儿就要崩溃的眼神、簌簌发抖的双肩……他特别理解女儿一个人的生活境况,特别理解女儿的期待突然落空的心情,但又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安和焦急,父母故作胸有成竹安抚张凡不要担心,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好好睡觉,办法总比困难多。
然而,张凡父母寝食不安,手机、电脑一起上,各种网站平台一起刷,四处托人买机票——无论是直飞还是转机,只要能回国,不管航线不问票价!可是,回家这件本来并不难的事情,在这个特殊时期变得格外复杂。疫情期间,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数量锐减,机票一票难求。张凡父母刷了两天两夜,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早日离开水深火热的疫区,张凡父母一边安慰女儿,一边按照官方公布的航班信息继续不停地打电话、刷屏……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月后,张凡父母终于买到一张5 月31 日洛杉矶直飞国内的飞机票。
5 月31 日,美国已经确诊超过180 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张凡凌晨5 点起床,收拾行李,清理宿舍,寄存物资,提前4 个多小时到达机场。等到飞机起飞,张凡长长舒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平了。
张凡在美国学校独自生活了整整70 天后终于回到国内。张凡说,当自己踏上国土的那一刻,才真正找回了安全感。
见到女儿,张凡的父母说:“这学期给你打满分!”
张凡说:“这学期的成绩还没有出来,怎么给我打满分呢?”
张凡的爸爸说:“你独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必须满分!”
寄读求学疫情来袭
马曦,13 岁,江苏男孩,在美国加州读初二。
2017 年7 月,马曦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美国加州洛杉矶读书,小小少年眼中的美国是一个友好、多元的国家。
2020 年1 月中旬,马曦的母亲需要回国一趟,计划春节之后返美。母亲帮助马曦寻找寄宿家庭,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一天晚上,马曦突然想起刚来美国时的英语老师,她是一位年迈的单身老太太,他们关系处得很好。马曦发邮件给老太太,问她可不可以介绍能寄宿的家庭,老太太回信说:“我可以让你寄宿在我家里。”马曦和母亲有些惊喜,周五上午10 点,马曦和母亲去拜访了老太太家。房子很大很干净,老太太也很热情,马曦和母亲很满意。
搬进去的第一周周末,马曦才知道老太太每周六和周日都要去教堂,因为马曦未成年,美国法律规定不能把未成年孩子单独放在家里,所以每次老太太都要求马曦跟着自己。中国人大都不信教,更何况一个小男孩,周末要做功课还要参加网球训练,因此,一到周六周日马曦就和老太太闹得不愉快。
2020 年春节期间,疫情在中国突发,马曦在遥远的美国关注着国内疫情,并及时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还告诉父母自己挺好,母亲可以放心不用着急往回赶。但1月21 日美国境内也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3 月中旬确诊已超过万人。可是老太太还是每周六、日坚持去教堂,不戴口罩,不做任何防护措施。马曦尝试着说服她最近不要再去教堂了,但没有一点效果。
寄宿的房间
疫情肆虐考验人心
随着疫情的扩散,人们开始人心惶惶。在学校,出现了外国同学歧视中国学生的情况,甚至昔日友好的同学在吃饭和课间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家人不放心马曦,想让他暂时放弃学业回国。但马曦觉得疫情应该很快就会过去,坚持把学业完成吧。马曦还劝父母不要担心,对一些外国同学的歧视他能顶得住。
直到4 月中旬,马曦才意识到美国的疫情已失去控制,这时想回家也没有机票了。父母给他订的机票因为停航两次被取消。马曦的父母怕机票连续被取消,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准备托人找“黄牛”买高价票。马曦听说要10 多万元时当时就拒绝了,表示自己还能坚持。
在马曦和父母一筹莫展之际,国家为小留学生包机的政策出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马曦的父亲兴高采烈填报了相关信息后,等着孩子能乘坐国家包机回到祖国、回到父母身边。可多次填报申请,就是没有信息。与此同时,老太太突然提出要加租金。
疫情没有消停,5 月底美国又开始了暴乱,多个城市和地区实施宵禁。在暴乱的一个多月里,老太太没有出去买过一次吃的。马曦三天只吃了一片面包,饿得受不了就不停地喝水。向老太太要吃的,老太太让马曦吃狗粮,并抓起几粒扔到嘴里,说狗粮也可以吃。
在马曦最难熬时,5 月30 日,马曦的父亲接到国航客服电话,说孩子的飞机票有了,需要在6 月1 日提前到机场排队办理手续,父母欣喜若狂地告诉孩子,让他立即收拾行囊,把被褥和不需要的衣服能扔都扔了,轻装回国。
就在走的前一天,马曦发现老太太有食物,一直在偷偷吃独食。走的那天马曦一个人搬东西,老太太坐在沙发上视若无睹。
6 月1 日早晨6 点,马曦的妈妈请美国的朋友帮助送孩子去机场,并拜托朋友等候14:20 的航班起飞后再离开。那一夜,马曦的父母没有休息,坐等孩子的消息。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在机场站了6 个多小时后被告知飞机已满,走不了了。
无奈之下,无处可去的马曦只好硬着头皮回到老太太家,可她要求马曦再交一个月的寄宿费。
终于回到祖国
孩子回国一再受阻,马曦的父亲焦急万分,日夜与外交部热线电话、驻美领事馆和国航等联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有关方面的关怀下,马曦终于在6 月7 日搭乘国航飞机回到了祖国。
马曦的父母在留学生群里告诉伙伴们这一信息时,大家都表示祝贺。同时他们也得知,相比一些留学生,马曦算是幸运的,不少留学生回国之路更崎岖。有的花了10 多万元找“黄牛”订票,却被“黄牛”卷钱跑路;有的乘坐转机的航班飞往中国,却在转机时被告知不能按计划起飞,有的甚至在转机的机场滞留了7 天,最后只能返航又回到美国。这其中有的学生已经毕业,在美国出境后签证无效,无法再次进入美国境内,这意味着当他们被遣返至美国后,将只能滞留在机场。
6 月23 日,马曦父母到天津接隔离观察结束的儿子。看到戴着口罩头发长得像鸡窝的儿子时,马曦的父母不禁泪水盈眶,一起迎上去抱紧孩子。马曦妈心疼地说:“小半年时间,孩子瘦成了一身排骨。”马曦爸爸摸摸儿子的头问:“臭小子,哭过没有?”马曦自豪地说:“我一次都没有哭过。”父子俩相视一笑,像第一次送马曦离开祖国时,相互击掌并异口同声地说:“男子汉,不流泪!”
马曦的爸爸说,这次经历对他和孩子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相信众多的留学生在这次疫情中,内心对祖国会有更深的信任和感谢。
几经周折变化快
赵宇,北京女孩,21 岁,在美国俄亥俄州读大三。
今年美国学校的春假是3 月14 日至22 日。春假前,赵宇就和几位同学做好了到华盛顿旅游的攻略,并订好了机票和酒店。可在当地时间3 月9 日,俄亥俄州宣布进入疫情紧急状态,赵宇和同学只好取消行程,在学校里打发时光。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势如“森林大火”。国际生中已有40%的同学购票回国,赵宇感到事态严重,3月中旬订了一张回国的机票:3 月31 日从俄亥俄州飞加拿大转机到北京。 赵宇订了回国机票心就放下了,她和3 位中国同学临时租住学校介绍的住所。房东是美国本地白人,一家人很和善,虽然住房条件不是很好,但赵宇和同学们感到距离学校不远,住10 天就回家了。
4 个人搬家是一次不小的“战役”。因为下学年不再住原先的宿舍,有的东西要找地方寄存,日常穿的用的衣服鞋子、锅碗瓢盆,还有电脑和学习资料等“家当”可真不少。幸好一位学姐有车,她们用整整一天时间,开车往返十几趟,终于搬到校外的住所。
和同学一起租住的校园附近居民家
航班取消二次搬家
搬入校外住所没几天赵宇就收到信息,3 月31 日的航班有变化,原因是加拿大飞北京的航班被取消了。
这一次航班取消没有让赵宇气馁,乐观开朗的她想,现在回国还得隔离14 天,下学期还有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和期末考试,回国之后上网课、考试也很麻烦,现在和学姐们在一起生活挺开心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坚持把大三的课程学完,5 月底踏踏实实回家过暑假。
于是,赵宇和同学们通过租房软件联系新房源,找到哥伦布市中心的一套住房,开始了第二次搬家。几位女孩商量,哥伦布市中心离这儿半小时车程,可不能再像第一次一趟趟地折腾。赵宇回学校联系UPS 快递。很快,她们就搬走了。 到新的住所安顿后,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赵宇和同学们先后去几家超市买回所需食品,一切都很顺利。春假结束就开始上网课。有些教授用视频录播,有些直接发讲义让学生自学。赵宇还有声乐课,和老师每周视频进行训练。上网课确实增添了不少麻烦,但赵宇感觉蛮轻松。4 月中旬,期末考试计划安排出来后,赵宇和同学订了第二张机票:达美航空6 月6 日哥伦布直飞北京。
房租涨价三次搬家
除了不能出去玩,4 个小姐妹的生活充实而愉悦,空闲时间一起聊天、买菜做饭、打打游戏……
眼看就要到6 月份了。临飞的前几天赵宇突然收到讯息,预订的第二次航班再次被取消,甚至有传言达美航空到9 月没有航班。而且,续租时房东又要涨价,这让同学们难以接受。期末考试结束后,赵宇和同学们继续搜房源,订了一套哥伦布郊区的住房,开始了第三次搬家。这次她们有了经验,“货比三家”,在网上约了一辆小货车,一趟就搬完了。
航班两次取消,住所搬来搬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一向乐呵呵的赵宇皱起了眉头,闷闷不乐。这时,同学的父母传递了一个好消息:联系上了“口碑”不错的“票代”,帮赵宇和同学订到4 张机票:大韩航空,6 月7 日从芝加哥飞韩国仁川转机到中国沈阳,2 万多元一张。当时,赵宇了解到的机票市场信息是:保证有座位上飞机15 万/张,80%能上飞机是12 万/张,最低转机也得5~6 万/张。临飞的前一天,赵宇和同学们带着行李开车去芝加哥,在同学叔叔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叔叔开车送她们去机场。途中,赵宇听说当天突然发生暴乱,坐落在哥伦布闹市区州议会广场上的俄亥俄州州议会大厦也被烧了。赵宇和同学们很庆幸,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令人担惊受怕的地方了。
芝加哥机场里人不多,很快就办完手续登机。飞机很宽敞,人也少,两人之间隔开空座,前排后排都没人,所有空乘人员都戴着口罩。到达韩国后,赵宇发现航站楼里大部分商店都关了,幸好找到一家咖啡店给她们提供了休息场所,还有美食。赵宇和同学们在沙发上过了一夜,在机场逗留了18 个小时,等待回国的航班。
第二天飞沈阳的航班上都是中国人,座无虚席。落地后在机场例行核酸检测,填报各种信息,终于在5 点多入住了酒店,结束了33 个小时的行程。 赵宇说,这次疫情和回国的经历,让她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学会了乐观、淡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