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与白头翁
2020-09-30毕明
毕明
上午起床依旧不早,端起一杯茶,吃上一个小面包,来到后窗前。
小区依旧安静,很显然大部分人在近期依旧选择不出门。
住在二楼,后窗下是楼下邻居种的一小片竹林,或许叫几株竹子更为恰当。竹子旁边还有几株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虽然春天已到,但树木仍未发芽,反倒衬得竹叶分外青翠。
何必怨春迟,早有报春鸟。正观望间,那株秃树枝头先飞来了一只麻雀,紧接着又来了一只白头翁。麻雀自顾自地叽叽喳喳,白头翁一声接着一声的清脆鸣叫,此起彼伏,似乎要展开一场对话。眼前的窗景,不觉间勾起了头脑中有关麻雀、白头翁的陈年旧影。也许眼前的这只麻雀和白头翁正在诉说的就是那些早已过去的旧事吧。
先说白头翁,大家一定跟我一样印象深刻,因为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白头翁的故事》,说的就是从前的一只美丽小鸟很想学习一套不平凡的本领,先跟喜鹊学在大树上造房子,没过多久就说“天天衔树枝,太平凡了!”于是就放弃了。后来又向黄莺学唱歌,又说“天天练嗓子,我可受不了。”随后又跟大雁学飞行,跟老鹰学打猎,无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直到头发白了,最终还是啥都没学到。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这只美丽的小鸟就将一头白发传给了子孙后代,从此人们就叫它“白头翁”了。
当然这都是人编的童话寓言故事,白头翁的学名叫白头鹎,如今在城市中几乎和麻雀一样常见。想起这篇故事,很庆幸那只美丽的小鸟最终还是总结了自己一生惨痛的教训,否则也许我们现在真的见不到树梢上这“白头呆脑”的白头翁了。
麻雀的“冤案”一桩更可谓家喻户晓,在某个时段,麻雀被误传为害鸟。人们似乎绝然忘却了麻雀可能是大多数人人生中认识的第一种鸟类。麻雀不会辩驳,最终它等到了清者自清的这一天。如今,麻雀依然是我们的好邻居。
我试图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来归纳白头翁与麻雀的各自故事,但总觉得勉为其难。但觉得隐藏在这句话后面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容易被自己掌控。言者无罪当然是要求具备善意的前提的,可一有前提了,又何谈“言者无罪”,毕竟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反倒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更确切些,虽然做起来同样困难。可是一旦做到了,那时人家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此,于人于己,才算是最大的善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