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背景的市政行业发展分析
2020-09-30肖登峰
肖登峰 肖 韩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目前,市政行业总体上正处于业务转型(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和数字化转型(BIM、数字孪生)的过程[1]。随着2020年2月8日,交通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开工建设,加大交通投资力度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20〕49号)及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将加快市政行业转型的速度与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项目数字化的应用与云媒体的展示,进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方案实施,并对市政行业发展提出经验分享与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1 工程项目概况
该工程为建瓯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EPC)项目,包括11个子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3 542.04万元。其中,根据业主及地方政府的规划发展需要,建瓯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丰乐工业园一期道路设计及临边A09、B09地块土石方项目需尽快展开,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推进缓慢。
2 新模态的交互与探索
2.1 多技术融合,跨区域交互模式探讨
通过BIM协同设计、移动互联网、动态模态及视频管理系统等技术融合应用,该项目设计避免了大规模聚集,探讨跨区域多节点协同交互的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化互通互联
2.2 “新基建”催生“新业态”,探索新模式
“新基建”必将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生产、生活方式催生新交通出行特征,应强调从行为特征出发的交通功能设计。研究和思考在新趋势下人的行为模式、生产模式,交通供给的适应与引导如何去体现[1]?
3 采用方法
3.1 无人机航测
建瓯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现场实测范围广、且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外业进场安全隐患大,传统的工程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受通视、信号遮挡、传输距离等影响,基于这些设备的弊端,采用高精度无人机航测,利用我国独有的北斗系统技术,基于数字正射影像与三维影像采集,通过UAV-PPK专业软件后处理得到基础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航拍系统图
3.2 地理信息ArcGIS处理系统
丰乐工业园一期道路设计及临边A09、B09地块土石方项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可以分析空间位置,并使用地图和3D场景将信息层组织成可视化,与团队和业主共享想法和概念。
3.3 “互联网+”和 Ai智能
结合这次疫情防控对“新基建”的影响,明显感觉人们出行及交通供给发生转变,可通过电子监控系统、道路指示系统及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交通大数据建设智能交通,使人们出行更便捷、流畅,如图3所示。
图3 互联网交通大数据分析
4 多技术融合,产生效益
4.1 数字化智能交互,提升沟通效率
建瓯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采集第一手地面数据资料,经专业软件后处理成数字化模型,生成平面数据,减少疫情防控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外出现场踏勘和沟通过程的人员面对面接触的频率,实现二维图形向三维直觉的转化,提高技术人员的感性认知与设计质感,并应用三维展示云技术与业主联线视频汇报沟通,让业主更直观与清晰地认识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理性地判断设计的优劣,加快了下一阶段的设计进程,如图4~图6所示。
图4 数字模型平面图
图5 数字三维模型透视图
图6 局部路段后处理生成平面与高清投影对比
4.2 三维化信息处理,直观体现
丰乐工业园一期道路设计及临边A09、B09地块土石方项目:通过Arcgis软件将地形图立体三维建模,可直观地帮助设计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将其弃方直接用于沿线一期道路的填方工程,达到填挖平衡,节省工程造价。如图7~图8所示。
图7 采用Arcgis软件A09地块三维填挖图
图8 优化后三维建模图
4.3 模式动态,随时期转换
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出行模式与交通供给发生变化时,可通过交通指路系统、红绿灯标示、交通宣传屏的展示等科技手段,将原有的交通供给(车多,人、非机混行)模式调整为适应现状的模态(车、人、非机各行其道),如图9所示。
图9 交通人员出行供给方式转换
5 经验分享与探讨
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新基建”的引擎正在加速, 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萌生的新生态、新模式,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应加快数字化智能转型,推进智能交通和产业生态的融合,促进各类生产资源与供给模式的合理流动与组织结构优化,以便更加适应“新基建”经济,为智慧交通需要的基础设施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结合这次优化设计的体会与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动,刺激着技术创新与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迫使企业组织架构的更新迭代,对市政行业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
(1)短期影响
一是交通物流、原材料供给能力的下降,导致介格上涨,进一步增加企业运营压力;农民工流动性迟缓,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及项目工期。
二是倒逼企业工作模态、场景的变革,从长远看将会影响企业管理、运营模式。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上办公、视频会议及协同设计等 “互联网+”技术应用成为企业复工的主要方式。
(2)长期影响
疫情过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国家相续出台多项政策,“新、老基建”齐头并进主要体现在:
“新基建”需求暴发,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力[2]。将直接带动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基建”持续发力,将直接带动工程行业规模走向新高度[2]。在供给侧改革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需求仍然较大。国家各部委也陆续发布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领域的投资计划,将直接利好工程行业发展。
6 结语
综上,面对疫情,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速产业多元化升级,对多领域方向进行整合延伸,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转型契机。
(1)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这次疫情,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改变企业的办公形态、生产和沟通方式。切身感受到具有工作交互、协同数字平台,基于BIM三维全过程协同作业能力的企业,受到波及较小。
(2)由单一模态向多维度思维模式转变与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许多技术、产业、经济边界越来越模糊,这种发展态势要求设计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的能力思维外,还需要有养成相邻专业、关联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能力思维,具备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能力,形成交叉思维,适应“新基建”发展的需要[3]。
(3)“新基建”将为“传统基建赋能”,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换水平,提高传统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效率,加速智能交通推广应用。比如,市政基础设施中海量路灯照明系统,可通过大数据应用于智慧照明,实现节能提效,亦可做为5G及物联网的端口,融入智慧城市为网络覆盖和扩容提供解决方案。
(4)企业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过去片面追求大体量、区域广,而今将转变为追求有现金流利润和有利润的营业收入。大浪淘沙,未来企业的竞争力不在于大,而是包容性强、应变快、多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