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创新
2020-09-29李向军
李向军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框架下,教师不断引进了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旨在实现自身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体育素质,让学生在未来走出学校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其个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托人教版高中体育教材,探讨体育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优化当下的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体育素质;教学方法
以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为核心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它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引入与推广运用,对高中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要求,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思考,让高中体育教学拥有无限的教学活力,带动高中生持续地融入愉悦的体育学习状态之中。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概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持续性的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与形成的可满足自身全面发展、终身体育锻炼需要的必备素质与关键能力,一般可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体育情感与品格,如强烈的体育学习情感、顽强拼搏和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等等。二是运动能力与习惯,如走、跑、跳等基本的运动能力;锻炼能力和竞赛能力等专项运动能力;每天坚持定时参加某些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等等。三是健康知识与行为,如科学健身、运动损伤预防与安全防范等体育健康知识;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健康体育行为等[1]。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贯彻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改变以往陈旧的体育技术动作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运动、爱上运动。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把好体育教学的质量关。
二、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1.将体验学习法引入高中体育课堂
体验学习法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运用,可发挥多方面的教学作用,比如提高高中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度、增强高中生愉悦的体育学习体验、塑造学生优秀的体育学习品质。因此,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高中体育教师可指导高中生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体育课堂上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体育教材中“科学发展体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体能上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体能上的锻炼。例如有的学生肌肉力量不强,肌肉耐力较低,肌肉的爆发力不足,教师可为他们制定跑步、俯卧撑、高抬腿等类别的体育锻炼方案,让学生锻炼四肢的肌肉体能。又比如有的学生存在柔韧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为他们制定健美体操、瑜伽等类别的体育锻炼方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提升个人的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引入竞赛式的体验学习方法。若是教师要锻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反应能力、灵敏度和速度等等体育素质,则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变速赛跑比赛等竞赛体育活动之中。这既可促进高中生体能的健康发展,还可培养学生的竞赛精神、团结精神等等体育品质。
2.将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机融合
高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体育德育工作的开展[2]。而且在人教版高中体育教材中,《培养体育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将德育有机地融入高中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在体育德育氛围的熏陶下,树立起良好的体育精神,形成正确的体育品德与优秀的体育品格。在这个方面,教师可尝试以体育游戏为载体,推进高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身体活动来发展体育技能,但是教师也可通过富有情趣的游戏组织方式来辅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个人的体育学习情感,磨炼个人的坚强意志,可使其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
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花样障碍长跑接力”的德育游戏,则可先让学生进行“报数凑团”的热身游戏,再让学生投入到“花样障碍长跑接力”的游戏之中。在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难度也要逐渐加大,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在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同伴之前,必须通过个人的努力克服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并且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尝试超越自己的极限,尽可能让同伴比别人更快地接到“接力棒”,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合作精神。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不少高中生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下或者紧绷、枯燥的学习状态下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心理,体现在体育教育领域,一般表现为自卑心理、畏难心理、焦虑心理等等。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任务,教师有必要依托人教版教材中《塑造健康行为》的教材内容,在体育课堂上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问题[3]。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损坏了自己的体魄,教师则可为学生制定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坚持每日完成这些体育锻炼任务,并辅以健康的营养摄入计划,让学生双管齐下地锻炼自己的健康体魄。又比如有些学生具有自卑心理,或者存在人际交往恐惧心理,教师则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教师可带动这些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形式的排球、多人跳绳等体育活动之中,渐渐引导其克服与人交往时的不适心理,帮助其塑造健康的生活行为与体育行为。还有一些学生不注重运动安全,教师也需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增强运动安全意识,学会预防运动损伤,学会应对紧急体育事件,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健康行为习惯。
结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需认识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中的重要性,要善于依托教材,遵循核心素养教育的新要求,改进现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旨在帮助高中生真正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高中生在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斌杰.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9(36):136.
[2]袁先栋.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探究[J].成功:中下,2018(5):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