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彰显使命担当

2020-09-29余长明

当代党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黔江武陵山东南

余长明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打造武陵山区的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渝东南重要经济中心。定位分量很重,目标要求很高,充分体现了对黔江发展的高度重视、对黔江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必将有力推动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实在。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提高站位、找准方位、明确定位,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真正扛起中心担当、体现中心价值,更好肩负起在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带头发展、带动发展的重任,为全市发展大局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着力“大枢纽”升级,下好交通发展“先手棋”,推动互联互通便捷化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为全市五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黔江将加快构建“普铁+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的多式联运、多向联通立体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服务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武陵山区,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南向“桥头堡”功能。一是打造立体“大枢纽”。加快建设黔江北站,争取开通集装箱甩挂业务,配建容量为450万吨的铁路物流基地,形成“客货并举、双向交叉”的十字型铁路交通枢纽,畅通渝东南地区联结世界的“出海口”。加快建成投用黔江至石柱高速公路,推进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区域公路运输枢纽。加快完工投用黔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打造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二是推动对外“快联通”。加快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黔江至吉首段),推进黔万高铁、渝湘粤高铁、黔遵昭铁路、黔忠广快速铁路、黔江—涪陵货运铁路和黔务、黔利高速公路建设,积极谋划黔张常高铁,逐步构建“8干线3枢纽”铁路网络和“1环6射”高速公路网络,打通黔江东出、北上、南下、西进快速通道。三是畅通区内“微循环”。加快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正阳站与黔江北“两枢纽”间的有轨电车、城市快速路等快速连接通道建设,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到乡镇公路按照山岭重丘二级标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二级路和景区公路,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四好农村路”网络体系,提升境内乡乡通畅、村村通达水平。

着力“高新区”创建,催生产业带动“新引擎”,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化

产业发展是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主抓手。黔江将以创建市级高新区为牵引,立足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带动现代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力争“十四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在渝东南的占比达到40%,进一步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一是推动优势工业产业“往外延”。深入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加快推进烟厂易地技改、三磊玻纤第二条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发展一批上下游产业,打造卷烟及配套、新材料等2—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茧丝绸、生物医药、绿色休闲食品等多个十亿级产业集群。二是推动特色高效农业“两头连”。大力发展山地立体农业,继续优化粮经比,确保蚕桑、猕猴桃、羊肚菌、脆红李等产业规模保持全市前列,高标准打造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最大规模、最高品质的无抗生猪基地,建设仰头山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用好“食品园+电商园”模式,擦亮“山韵黔江”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升级版”,让黔江农副产品卖得远、销得好。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走高端”。联动正阳物流基地和舟白空港物流基地,做大做强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建设渝东南空铁联运物流中心,协同打造黔江—秀山区域性物流周转中心。积极引进顺丰、中通、申通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设立渝东南片区快递分拨中心。争取布局一批片区法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建设智慧商圈,依托区域性专业市场和渝东南会展中心,着力打造武陵山区商业商务集聚区。四是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再升级”。深化与清华大学、启迪集团合作,依托启迪国维科技城,争取布局落地一批研发中心、专家大院、综合试验站等,争取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定点帮扶,加快招引一批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建设大数据异地灾备中心,实施重庆云中心渝东南副中心建设,推动“5G”服务加快落地,深化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着力“三塘盖”牵引,跑出旅游大区“加速度”,推动文旅融合高端化

文旅融合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黔江的最大优势。黔江以打造“三塘盖”核心标识景区催生“首位效应”,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黔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协同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精品、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带,联手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持续深化五大环保行动,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筑牢渝东南生态屏障。二是绘就全域全景“画卷”。加快濯水、芭拉胡景区创5A步伐,务实推进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建设。建立一支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运营团队,做优“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龙头景区、拳头产品。三是展示文化旅游“风采”。深度挖掘利用非遗、红色、民俗等人文资源,常态化展演原创大型民族歌舞诗剧《云山太阳》《濯水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盛常开,用优秀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发展积淀正能量。四是再结旅游合作“硕果”。发起设立武陵山旅游营销基金,建设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携手共建武陵山国家民俗文化示范区。探索武陵山机场旅游专项补助机制,培育打造一线城市到黔江至武隆、酉阳、张家界、凤凰古城、长江三峡的世界级旅游线路品牌,不断扩大旅游“朋友圈”,持续唱响“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清新黔江”旅游品牌。

着力“宜居地”建设,打造城市功能“升级版”,推动公共服务品质化

公共服务是黔江自身的基础优势,也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黔江将紧扣“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深化“产城景人文路”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发展环境和生活品质。一是让城市能级“提起来”。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原则,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争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深化“多规合一”,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构筑“一主两副,带状整合”的城市空间格局。二是让乡村振兴“跑起来”。聚焦“五大振兴”,继续推进“31522”分层分类示范,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紧扣“一强二美三新”,加快把冯家寨子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型示范样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三产高效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让全区所有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三是把区域性现代教育“办起来”。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打造一批市级特色示范高中,保持“双一流”大学上线率渝东南领先,提高区外学生就读占比。加强与市内外名校交流合作,布局一所综合性大学和一家规模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完成职教中心迁建,建成渝东南职教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区域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把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或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布局建设重庆大数据学院、重庆中医药大学,加快建设渝东南职教城,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四是把区域性医疗服务“做起来”。推进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分中心和急救医疗中心。加大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快把黔江中心医院、民族医院、中医院打造成区域性龙头医院。深化“互联网+医疗”行动和“智慧医院”建设,建成武陵山片区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黔江中心医院、中医院“十四五”初期实现整体搬迁。

着力“交汇点”支撑,增强开放利他“软实力”,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

对外开放是黔江“强己”的必由之路,也是黔江“利他”的关键之招。黔江将加强与沿海及周边地区合作交流,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带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完善“引领性”开放平台。拓展黔江海关功能,争取将黔江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协调对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在黔江设立武陵山(重庆)综合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加快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场所,补齐开放“利他”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利用区域性专业市场體系发展基础和海关、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等对外开放优势,在渝东南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让黔江成为重庆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副中心。二是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大力培育进出口企业,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确保电商交易总额、网络零售额持续增长。积极对接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黔江跨境商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依托正阳工业园区,以外向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等特色产品为主,打造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承接东部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重要开放平台和出口加工区。三是优化“名片式”营商环境。对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渝通办”,做好“加减乘除”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1+1+6+4”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助力“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打造黔江—恩施示范区,推动建设渝鄂合作先行示范区。联合共创生态型国家级开发区,组建重庆武陵山生态总部银行,打造大武陵区域公共品牌。深化与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校地合作,用好武陵山区扶贫协作机制、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加强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协作联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配套、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黔江武陵山东南
武陵山歌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黔江精神探论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