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大学大院大所”,引领产业协同创新

2020-09-29许幼飞

当代党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两江重庆

许幼飞

6月19日,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山翠峰如簇,明月湖碧波万頃。

湖畔,一场名为“协同创新·智汇两江”的明月湖科技产品发布会正在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这是云大脑5G无人车,可完全实现自主行驶。”镜头前,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化身“杰主播”,热情地推介“两江基因”科技产品。

除云大脑5G无人车外,光催化喷雾、智能机器人及核心部件、水脱感光防护油墨等一系列“硬核”科技也悉数亮相,瞬间点燃“云端”。

“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硬核科技”“怎么联系这些产品的负责人”……直播间的网友讨论得热火朝天。

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上要靠创新。当前,重庆正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搭建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积极建设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试验验证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作为代表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深入推动“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让这里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促进大学大院大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成为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高起点打造协同平台

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江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选址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并于2018年7月23日广发“英雄帖”——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案。

来自全球建筑行业的顶尖专家、知名设计单位翘楚齐聚两江,“最强大脑”激烈碰撞。

最终,英国查普门泰勒公司拔得头筹。

“我们设计的理念是,除了景美外,生活也要很便利,这是一个产城景融合的典范。”查普门泰勒董事迈基礼称。

尽管起点很高,但两江协同创新区在建设初期也遇到过诸多质疑。

“因为相关部门在建设主体上有所争议。”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王德庆回忆道,“是成立一个公司,一个部门,还是让龙兴公司来统筹开发建设?大家众说纷纭。”

直到2019年7月4日,这样的质疑声才有所消减。

这天,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的成立,无疑给众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大家铆着一股劲,持续推动金御大道、普福大道以及明月湖大坝的建设。

“完全是‘白+黑‘5+2,有时凌晨1点还打着手电筒到现场监管。”王德庆称,“原本需要一年半的建设工期,我们10个月左右就完成了。”

道路的通畅,极大方便并缩短了高校、科研院所前往核心区调研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系列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今年5月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两江新区调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时指出,要“坚持全域覆盖、重点突破,以‘一城多园模式,统筹推进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

“为此,两江新区成立了指挥部,举全区之力以战斗姿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加快推进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王志杰说。

如今,上千亩的明月湖、创新“西格玛”空间已经建成,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日月同辉等在建项目环绕四周,真正实现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

高匹配度提速协同创新

2019年4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缘何选择这里?

“因为我们的优势学科与重庆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善清称。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重庆的渊源颇深。

2004年成立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校友会,已有1000余名成员,且不少人位居重点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此外,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车辆工程、先进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化和大数据等等,与重庆的产业布局十分匹配。

在此基础上,得益于政府层面的各种政策支持,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成为目前引进的2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中最大的平台——学校过来了5个优质学科。

其中,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是研究重点之一。

“雷达也是北理工的传统优势学科,一般运用于军事,我们也在找寻新的应用领域。”胡善清称。

这个新的领域就是汽车行业。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成为热门话题,这意味着汽车要有自己的“眼睛”。

而传统的摄像头,在夜晚或者天气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传输的图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双“眼睛”必须是多种传感器的融合——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

但汽车毫米波雷达的产品大部分被国外的汽车配件巨头所垄断,成本较高。

于是在政府的协助下,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找到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希望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究相关技术,可是此前和车企的合作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胡善清称,“科研成果最终要转换为产品,与车企合作能够在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对产品进行测试。”

如今,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已经与长安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其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毫米波雷达产品已进入小批量推广当中,预计3年内产值将突破1亿元。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像这样实现协同创新的并不止一家。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与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机组功率10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目前双方正合作开发风电制氢技术、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由重庆鲁汶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带来的基于BIM的PPP项目自动化评估决策系统,提高和解决了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中前期的评估自动化问题……

据悉,预计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个,为新区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高端人才汇聚无限可能

6月5日,农历芒种。

在这个播种希望、收获喜悦的日子里,两江协同创新区热闹非凡,面向全球的首场“云引才”活动在这里启动。

这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551.7万人,来自安徽的姚辉就是观众之一。

画面里,两江新区的发展让姚辉热血澎湃:“直播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里。”

姚辉履历丰富——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在英国就读,归国后在安徽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数年。

姚辉凝视着手机屏幕反复思量,随即,心中有了决意,将简历投递至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年近不惑的姚辉经历了多次选择。在他看来,这次是最为郑重的,有眷恋、有不舍、有隐痛,但他还是决定搏一搏。

几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还有数百人与姚辉经历着同样的忐忑与期待:软件工程师杨浩、新能源研发工程师范一鸣……甚至还有海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留学生。

无一例外,他们都把坐标瞄准了重庆,不约而同选择了两江协同创新区,满怀期望,把梦想的种子播在了明月湖畔。

据数据显示,此次“云引才”活动吸引了近600名硕士、200名博士投递简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这片土地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由此可见端倪。

作为“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的“首园”,两江协同创新区功能及发展定位明确,无疑让该区域成为各类优惠政策、资源、资本及项目的“富集地”,为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以自豪地说,其他地方能给的政策,我们都能给。”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总经理张中称。

譬如为人才打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对人才的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实行“一站式”受理服务。

同时,秉持“生态+科技”的协同发展理念,以明月山、明月湖为生態依托,规划建设500多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创造空间,与万亩生态空间交相辉映。

科技与生态相得益彰,产业与人才相互促进。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共生共荣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正在悄然崛起,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两江重庆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重庆客APP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医者颂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Design of Two-wheeled Mobile Control Robot with Holographic Proj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