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发展

2020-09-29彭国川

当代党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供销社供销农民

彭国川

“三社”融合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分别利用生产管理、市场渠道、金融支撑等优势融合发展,其核心是以产权为纽带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来推动涉农资源优化配置,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社”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早在2006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2006年3月,浙江瑞安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农协”,成为全国“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建设的起始地。从浙江十多年的实践来看,“三位一体”改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途径,促进了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调研和批示,要求总结浙江等地经验,扩大“三位一体”改革试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作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延伸,重庆、贵州等地提出了“三社”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融合的方式,形成为农服务的合力。

重庆积极稳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

2018年11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出台《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要“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并明确市供销社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工作。2019年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扎实推动“三社”融合发展,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2019年,重庆选择360个“三社”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和培育100个示范社,从而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促进全市“三农”发展。

重庆九龙坡、涪陵、江津、丰都等区县都在有序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通过“三社”融合发展,到2022年,重庆将改造建设基层供销社800个,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全市100%行政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到2022年,重庆将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备,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面积达到800万亩。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涉农镇街和村社区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重庆农商行“三农”信贷达到贷款总额的40%以上。

持续深化完善“三社”融合机制

长期以来,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组织各有隶属各自运行,条块分割明显,导致“三社”融合发展基础较薄弱。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要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发展,促进生产、供销、信用有机融合,以更好发挥“三社”在服务“三农”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将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紧密结合,强化基层社组织力量,有序推进基层社、专业社、合作社建设。要坚持质、量并重,把规范化建设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首位,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与发展机制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参股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专业合作社,根据各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股份份额,按“风险与利益对等”原则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作生产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切实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农资供应、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着力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低小散弱的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功能。要按有资产、有能人、有产业、有制度的“四有”标准做好基层供销社改造建设,实现乡镇街道供销合作社全覆盖,着力实现服务全面化、经营实体化、合作多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农超对接、商标富农行动,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物流仓储设施,加快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建设。联合相关物流配送公司成立区县供销集团公司,采取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形成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农产品购销于一体的经营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是强化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作用。构建以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服务平台,专项用于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信贷增值业务。要以农业产业链发展为契机,积极实施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农户、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及上下游客户需求,设计“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融资、支付结算、工资代发等方面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力争实现产业链全流程融资。农村金融机构按“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的思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合作,或农房抵押贷款和农机具、厂房、农产品、应收账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探索银农共赢的合作新机制。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供销社供销农民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