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奥尔堡PBL 模式的有机实验教学改革

2020-09-29舒朋华魏夏兰鞠志宇李闪闪张彦岭孙燕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光度葡萄糖实验教学

舒朋华,魏夏兰,鞠志宇,李闪闪,张彦岭,孙燕华

(1. 许昌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 许昌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有机实验是化学类、制药类及食品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它与有机化学理论课相互支撑,是学习分析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1]。因此,有机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高校通过调整教学方式[2-4]、考核方式[5]、设置综合性实验[6]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有机实验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沿袭“教师详细讲解和演示—学生实践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依据报告评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能确保教学过程较为顺利地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及技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讲解过多,不仅占用学生的实践时间,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最终懒于思考,“依葫芦画瓢”完成实验[7];考核时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还会诱导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实验报告书写上去。本研究以“旋光度的测定”为例,阐述基于奥尔堡PBL 模式[8]的有机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为有机实验及其他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实验目的

(1)了解旋光度的定义和用途;

(2)了解旋光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掌握使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的方法;

(4)掌握比旋光度的计算。

2 实验原理

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液体或溶液时,偏振光的平面会向左或向右旋转,旋转的度数称为旋光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每1 mL含有1 g 旋光性物质的溶液且光路为长l dm 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旋光度(或比旋度)可以用于鉴别或检查手性化合物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于测定手性化合物的含量[9-10]。旋光仪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旋光仪的工作原理

3 仪器、试剂及实验内容

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为:WZZ-2B 型旋光仪、葡萄糖、蒸馏水、容量瓶等。

实验内容为在室温下测定浓度为0.25 g/mL 的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计算比旋度。

4 基于奥尔堡PBL 模式的教学过程

以我校2018 级制药本1 班的39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奥尔堡PBL 模式,对旋光度的测定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具体介绍如下。

4.1 课前准备

(1)组建PBL 学习小组。在学期之初,告知学生有机实验教学将结合奥尔堡PBL 模式,且借助雨课堂这一网络平台进行,让学生提前了解奥尔堡PBL 模式及雨课堂这两个新概念。利用雨课堂的分组功能,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6 人,全班39 人分为7 个学习小组。

(2)分配任务,小组学习。在开设旋光度测定实验前一周,对小组学习任务作出如下安排:第1 小组负责实验内容讲解,要求结合教师在雨课堂上传的教学资料,自行制作PPT,然后向全班汇报展示,汇报内容须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流程及注意事项;第2~4小组负责对第1 小组的讲解作出点评,包括内容准备充分度、PPT 美观度、讲解逻辑及展示水平等;第5~7小组负责对第1 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可以结合PPT讲解内容进行提问,也可以就PPT 之外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时可以指定第1 小组任意一位学生回答,不能顺利回答问题的学生,酌情扣分处理;全程表现突出的学生,实验成绩加2 分。

(3)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教师就本次实验内容提出如下思考题:什么是旋光度?什么是比旋度?旋光方向的表示方法?旋光度的测定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上述问题发送至雨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调研等途径,解答上述问题,并将答案写入预习报告。

4.2 课堂讲解

实验课上,第1 小组按照预先布置的任务,结合PPT 进行汇报展示。接着,第2~4 组对其进行点评,第5~7 组进行提问。在提问环节,有学生问道:“测溶液的旋光度时,待测溶液的浓度为多少合适?”第1 小组给出的答案是:“在保证样品完全溶解、溶液澄清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大样品的浓度,但浓度不宜过大,一般以1 g/100mL 左右为宜。”之后,教师对第1 小组的PPT 及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对点评和问答环节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并给予加分奖励。

接着,教师提出3 个新的问题:(1)为什么要开设本实验?旋光度的测定对制药工程领域有何意义?(2)在配制待测溶液时,应该如何选择溶剂?(3)如何利用比旋度对手性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提出后,给予各小组5 min 的讨论时间。在各小组给出答案后,教师作出点评和补充。

针对问题(1),教师利用1 个用时37 s 题为“沙利度胺导致千万海豹畸形婴儿出生”的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介绍这就是药物发展史上曾轰动一时的“反应停”事件,从而引出手性研究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已上市的药物中约有60%为手性化合物,如(S)-(+)-布洛芬、(S)-(–)氧氟沙星、(S)-(–)-奥美拉唑等。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将来在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检验等各项工作时,都绕不开手性药物的光学纯度问题。那么,如何对手性药物的光学纯度进行表征呢?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测旋光度。由此,让学生意识到本次实验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问题(2),学生回答说配制样品所用溶剂应该尽量符合安全、环保、无毒、价廉等标准,教师补充说,还应考虑溶剂对被测物质的溶解性问题。对于问题(3),学生回答说可以利用比旋度对待测物质进行真伪鉴别(参照文献值),也可以利用比旋度的计算公式对待测物进行含量测定。

4.3 实验过程

进到实验室,教师先对WZZ-2B 型旋光仪的使用方法作简要介绍,然后让学生按小组开始实验。从溶液配制到实验结束全过程,教师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学生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则对其酌情扣分,并对其错误进行指正。整个实验过程较为顺利,但在读取旋光度值时,有3 个小组发现了1 个“怪现象”:不同小组间所测的旋光度值存在较大差异,最大差值为5°。在确认操作规范、仪器精准的前提下,学生向指导教师当场求助。教师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对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加分,让他们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教师结合3 个小组发现的“怪现象”,让全班学生利用文献检索课所学知识,以及阅读有机化学教材中有关葡萄糖变旋现象的章节内容,认真思考如下问题,并将答案写入实验报告:(1)测试过程中,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为何会变?(2)有什么方法可以适当避免测试过程中葡萄糖的旋光度发生大的变化?

4.4 实验考评

有机实验课的总成绩由 7 次平时成绩平均值(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满分为100分。旋光度的测定实验成绩作为1 次平时成绩,由预习报告(30 分)、实验记录及操作(40 分)、实验报告(30 分)等三部分组成。

预习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思考题对实验目的、原理、流程等内容进行预习,然后用简短的语言和装置图、流程图表达出来。照搬照抄实验教材者,酌情扣分,同时予以批评指正。实验记录及操作部分,要求学生自进入实验室开始,将关键实验操作的起止时间、操作要点、现象、数据等作出详尽描述,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内容记录不全者或者事后写“回忆录”者酌情扣分。对捏造、抄袭或者篡改实验原始数据者,一旦查出即按0 分处理,并予以全班通报批评。对实验操作不规范或者出现差错者酌情扣分,并及时纠正。实验报告部分,要求学生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如葡萄糖比旋度的计算等。同时,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及改进对策。实验结果不明确,或者只有结果没有分析过程者酌情扣分。对于在PBL 小组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酌情予以加分奖励,计入本次实验总成绩。

4.5 教学效果

“懒”教师教出巧学生。从课前讲解及问答环节看,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了预习,并对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流程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这一点在预习报告书写及实验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大部分学生能应用流程图书写实验流程,改掉了以往“做一步、看一步”的实验陋习。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觉得教师“靠不住”了,只能靠自己努力。所以,教师的“懒”促成了学生的“勤”。另外,正是由于教师的“懒”,学生才会发现“怪现象”,才会体验到有机实验的奥妙,进而启发思考,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文献调研等途径,解释了“怪现象”的成因,且提出了解决方案。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之所以会变,其根本原因是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存在链式与环式、α与β构型,以及呋喃型与吡喃型之间的结构转变[11]。为了避免实验中葡萄糖的旋光度出现大的变化,可以提前配制溶液、让其静置较长时间,或者采取适当升温、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等方法让其快速达到平衡点[1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预习,然后在实验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和相互监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层次学习。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大部分学生都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表示欢迎,并希望该模式能够在其他课程中推广。

5 结语

实践表明,将奥尔堡PBL 模式引入有机实验教学是可行的。在有机实验教学中引入奥尔堡PBL 模式,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做”中“学”,开展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持非常积极肯定的态度。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奥尔堡PBL 模式应用于更多的实践课程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猜你喜欢

光度葡萄糖实验教学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光度曲线反演空间目标形状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