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拓宽发展新格局
2020-09-29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姚 军
近几年,数字化、BIM 技术、数字平台技术、数字建筑的推行,对建筑行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和转变作用。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唯有扎实推进数字化变革,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顶住危机压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并助力建筑产业实现蜕变。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 个部门颁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促使行业从业链上进行转型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重塑。数字化转型打破了原来行业的规则和排列,重新定位企业。原来有一些大型、中型的企业,在行业里的地位是固定的,但是数字化带来了无限的可能,通过数字化转型打破企业原有的秩序,所以是重塑的过程,是突破原有规范的过程。
第二,机遇。打破重塑必须要有非常规的突破手段,通过数字化平台设计、组织构架调整、产业突破、企业知识库/数据库/生产模式的转型,可以提升效率,加快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设施(措施)的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核心化的转型对重塑企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回归。对自己企业来说,BIM、三维制图最多把它作为显性增量,靠BIM 挣钱,做BIM 的事。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发现,BIM 真正带来的高度是做隐性的,产生一些隐性提升工程价值的因素,这是回归理性,不是挣BIM 的钱,而是通过BIM 提升设计作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属于价值回归。
在这场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面临三大“数字化转型障碍”。第一,转型速度慢。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每年对“数字化”理解也不一样,原来我们觉得靠BIM挣钱,但现在我们理解要用BIM 挣钱。行业发展很快,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模式可能已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第二,标准亟待提升。对BIM 标准建设来说,在各个城市、各个行业对BIM 的标准分歧比较大。企业投入使用BIM 技术作为工具,但是怎样做到标准化、有序的产品产出?在规范、标准方面,企业仍有很多困惑。第三,解决创意端和工匠端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有序规范、标准化的平台,和创意端建筑设计固有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生产流程设计和组织更加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
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将有助于企业走向成熟。首先,需要打通行业链。依靠政府的力量形成全行业BIM 技术统一标准,从业主端(客户端)、设计端、施工端、运维端打通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共享。
其次,企业内生改革。设计企业分两块:(1)创意,建筑师画一些草图。(2)工匠,工匠型企业需要在数字化方面进行改造,改造肯定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数字化的建设,提高工匠化产业的效率和可控性,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会得到很大提升。
要培养大量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从政府、企业、人的角度来适应竞争,上海设计院作为上海市BIM 推广中心的托管单位,更有责任配合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推广BIM 标准、行业规范,包括提升BIM 使用价值,这是作为国企的职责。
近几年来,上海院不断承接一些国家大型的科研装置,例如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特别是上海科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上海院都是主力军。上海院有一支重大科学装置的设计团队,获得过“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可以说上海院在新基建领域已深耕多年。
从新网络来说,在5G 新网络建设方面,上海院有数据中心的团队。数据中心在国内网络高速发达的背景下,这几年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兴未艾,团队有能力承担国内最复杂的数据中心的建设。
从新设施来说,上海院是国内为数不多能承担国家大型科学装置设计任务的建筑设计院,特别是上海光能源项目,包括我们现在正在设计的自由电子激光、超短超强。2018 年,我们在上海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设计中和上海隧道院(音)合作,目前在世界这样的顶尖行业目前只有德国、美国和中国具备这样的能力。最近我们还在国家以及其他城市承担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在美国当局要搞“中美脱钩”的背景下,这种能力尤为珍贵。
从新民生项目来讲,包括其他的民生类、体育类项目,上海院作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和上海新的疾病控制中心的设计方,我们愿意为新民生类项目作出贡献,这也是对我们国家新基建方针的有力支持和支撑,也是我们作为国企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