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原则与策略

2020-09-28朱萍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零起点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朱萍

摘要:疫情居家期间的线上教学与复学复课回归课堂教学的衔接,要根据对线上学习阶段学业目标达成度的精准学情分析,确定复学后课堂教学的“零起点”;要统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设计全学期的教学计划;要实施课堂分层教学,探索专题式、混合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导向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回归常态化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零起点;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2020年1月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实践。而复学复课回归教室后,部分教师与学生在线上教学与复学后课堂教学过渡衔接的过程中产生不适应的现象。在我看来,“一则”“两备”“三明”“四策”是线上教学与复学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衔接的路径与策略。

一、复课教学要坚持“零起点”原则

(一)适用任何年级新学期课堂

“零起点”原是为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而提出的小学一年级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原则;而事实上,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角度看,对任何学段、任何年级的学生在新学期伊始的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坚持“零起点”原则。

在常态的学年学期模式下,“前学段结束”或“上学期期末”的教学结果是“新学段”或“新学期”的教学“零起点”,使用新学期教材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进行教学即可。但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开展的线上教学持续时间较长,教学进度已进行到学期中段或者更多,复学复课后更要坚持“零起点”的原则。

(二)针对居家学习期间学业水平的新分化

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总体上来说要弱于教室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班级学生中原来处于相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容易产生新的分化,有了新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来自以下三个影响因素。

首先,不同学生自学、自控、自制能力的差异性,导致自学、自控、自制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与这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加。

其次,有些学生受限于家里的网络及电子产品的硬件条件,学习时间不够充足,而未能达成学业目标。

最后,采取观看电视或网站上录制课程形式进行线上教学的地区,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班级原任教师所掌握的学情契合度不够的情况,使得学生的接受效果被减弱。

(三)因学情而异

截至2020年5月1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复课学生总数达9693.9万。2020年春季学期至五月中旬时间过半,而后期陆续开学复课的学校回归课堂的教学时间则更少。回归教室开展课堂教学的“零起点”不应是线上教学结束后接续的下一章节,而要通过对线上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的测试,全方位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摸清学生在线上学习阶段学业目标达成度的情况,重新确定复学后课堂教学的“零起点”。因此,复课复学开展课堂教学的“零起点”,可能介于实施线上教学的开始章节与结束线上教学的终结章节之间的某个知识节点处,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的“零起点”可能都是不同的。

二、复课前要充分“备学情”和“备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的方面,突出体现在“备学情”与“备教案”两方面。教师在复学复课开展课堂教学的备课中尤其要充分下功夫。

(一)基于线上教学评估“备学情”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方面的主体,教师教的目的是使学生自如地学。仅仅重新确定复学复课开展课堂教学的班级“零起点”是不够的,“备学情”要具体落实到重新确定每一名学生的“零起点”。

教师要对线上学习的情况逐一摸底、诊断,对每位学生的学情通过摸底测试进行分析,精准掌握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情跟踪档案,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学习专注力改变情况以及学习思维能力发展情况等。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基于充分学情分析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能够优化教学质量,进而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确定每一章节的“零起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照课程标准“备教案”

复学复课后的“备教案”是对教师的重要挑战,基于科学贯彻课程标准、立足精准学情分析的前提,实现由线上教学向复学复课回归课堂教学的平稳过渡,保证教学进度,保障教学质量。

1.保证教学进度

尽管某地区、某学校、某班级确定的复学复课课堂教学的“零起点”可能较低,至2020年上半年学期结束时间相对较少,但也要统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设计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基于现有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统整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达成教与学同频共振。

2.保障教学质量

虽然在线上教学阶段有些学生未能达成预期学业目标,班级学生之间可能产生新的分化、有了新的差距,但是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尽力满足不同学情的个体需求。因此,就某一个班级的科任教师来说,要在完成精准到每一名学生的线上学习的个性化学情分析基础上,实行“一班一案”“一生一案”。

三、教师、家长和学生要明确各自职责

“疫情”期间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加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家长和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

(一)教师方面

教师要明了前期线上学情诊断的结果,做系统的个性化学情分析,梳理复学后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线上教学与复学后课堂教學内容的衔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设定学习目标,追求预设与生成的一致,实现线上学习与复学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家长方面

家长要明白孩子线上学习的测试评估结果,与孩子一起做好复学的心理准备,指导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为回归课堂教学学习状态助力,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三)学生方面

学生要明晰自身对线上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和现有的起点、回归教室课堂学习后的学习目标,形成系统的学习计划,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梳理、完善线上学习与复学后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

四、线上教学与复课教学衔接的策略

线上教学与复学复课的有效衔接,要采取做好学情分析、统整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教学评价的生成预设目标等四个策略。

(一)考查知识与能力,做好学情分析

1.系统高效考查,实施分层教学

一是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线上学习的内容,按照章节或每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基于教学目标提前设计考查内容。

二是要遵循由简到难、既增大覆盖面又突出主干知识、兼顾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原则,以易、中、难的梯度按照7∶2∶1的难度比例设计试题难度,形成双向细目表。阅卷时要针对考查内容做好不同个体的问题记录与结果分析,形成不同个体的诊断性评价。

三是要通过作业分析、个别沟通的方式了解更多的情况,精准把握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明晰线上教学与复课后的课堂教学衔接的内容,为因材施教及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情分析

一是要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整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清楚学习范围,激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方向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是要指导学生在梳理知识框架中吸收和转化碎片化知识,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三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情分析,在构建个性化知识结构体系中,对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清楚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提高,为后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好准备。

(二)统整教学内容,探索混合式教学

1.设定调整过渡阶段

复学复课后,需要设定两周或一个月的调整过渡阶段,立足于班级的“零起点”和每名学生的“零起点”,着眼于缩小不同起点学生间的差距,完善和提高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专注力等方面的学习品质。

在线上教学阶段,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因素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效果,造成复学复课后的起点不一致。教师要在调整过渡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起点较低的学生,及时评价课堂情况,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以知识难度比例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为重心,目标明确、及时跟进,通过增加个性化辅导答疑的方式以及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盲点、化解疑点、突破重点,并进行及时检测与反馈;对起点较高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在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并给他们适当的“留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2.实施专题教学

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基于学情诊断,借鉴高三学生高考前的“一轮复习与检测”“二轮复习与检测”模式,站在学段的高度,在纵横交错、有主有次、循序渐进的立体目标体系中,定位当下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提炼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瞄准和判断教材中核心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权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前期的诊断性评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科学统筹整合教学内容,适当合并章节,将一些章节的内容统整为专题式教学,这样可以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便于调整课时与进度,也便于主题相近的章节考查的整合,减少考查频次,压缩考查和讲评时间。

3.探索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具备很多优点:一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可供学生选择任意时间去回看;二是同课异构的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补充现有课堂的不足;三是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维度的内容和多元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的自我构建与反思,线上教学资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复学后仍然可以将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合理补充与有效延伸,使混合式教学成为学习的新常态。

(三)注重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植入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如健康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等。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不仅感受着、学习着“战疫”精神,也在思考着未来。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可以适当植入生命教育,实现“学科思政”,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现在为什么学、学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增强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乐在其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及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是双赢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通过全面梳理教学内容后发现的相关问题,为处于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设立与其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要以小组共同成长为目标导向,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同伴的解释和帮助,实现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会到会的转变,更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重新组织材料、抽取最重要的材料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已学的知识,提升思维品质。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乐学”中获得学习体验。

3.疏通思维程序障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课后或放学后,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当天的所有学科的知识结构。第二天课前或者早晨到校后,再以个体形式梳理前一天总结的知识结构,进行组际之间评比,并做展示。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找到自己与别人学习效果的差距,每天都有进步,利用同伴关系的影响激发动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再通过各个框架的整合而得到重要的结论或者达到行动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导向,为回归常态化教学护航

学生学习的效果离不开评价。复学复课后,容易出现因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而线下教学进度相对较快带来的学业水平分化,引起学生和家长出现紧张与焦虑的心态,导致片面追求学习结果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好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复学初期做好诊断性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发展区组员进步的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过程性评价与生生过程性评价,将小组成员共同成长作为评价标准,激励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则”“两备”“三明”“四策”,既是线上教学与复学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也是通过抗击疫情之后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实现混合式教学新常态的基本教学准备,其在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及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教学质量革命中發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思腾,褚宏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情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5).

[2]徐梦杰,曹培英.精准针对学生差异的学情分析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3]张宏伟.在线教学可以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场[N].中国教师报,2020-04-15(4).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零起点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