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2020-09-28李松蔚
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住院做手术,耽误过一段学习时间。再回学校时,语文、数学这些科目还能通过自学跟上进度,唯独音乐课,完全没法自学。因为不识谱,本来也不擅长唱歌,音乐课上大家一起唱之前学的歌,我只能跟着其他同学对口型。
我们的音乐老师,是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一所普通小学来说,她是光芒耀眼的大明星,一眼就看出我在对口型。课间的时候,她专门问我:“怎么不跟着大家一起唱?”
我很羞愧,我想应该解释一下住院之类的情况,但脱口而出的是:“我不会唱歌。”
音乐老师睁大眼睛问:“不会唱歌?”
然后她反应过来:“哦,你的意思是书上的这些歌不会唱。”她翻了翻音乐课本,很随意地把它丢到一边,说:“没关系,那就唱你会的歌。”
我呆立在那里。
她说:“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后面的那节课,她没有继续按课本教,而是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起什么就唱什么:唱一首欢快的歌,一首春天的歌,一首跟朋友有关的歌……她弹着琴伴奏。有的小朋友唱得根本没调子,她也伴奏得很开心。我不记得自己唱了什么,大概是一首儿歌吧,她一边敲着琴键,一边冲我微微点头。
这是20多年前一件极小的事情。
别误会,我并没有因这件事点燃对音乐的热情。但它对一个小孩子的成长来说,仍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刻:一个公认的很厉害的老师,用满不在乎的姿态丢下课本,却以认真的神情说:“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即使一个小学生很难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这件事的意义,但当时的我也确实从中得到了一些信息,这是成长中不容我忽视的信息:唱歌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权利。
我以为我发不出声音,其实可以。这个声音好不好听,是另一回事。重点在于那是我的声音,没有人能取代“我”。
在那之前,我完全不记得听过自己的声音;或者听到了,也觉得不好听,不用听。不仅是我,我身边的孩子都一样,大家都是局外人,在想象出来的条条框框里,设置着自己的生活半径。家里有一些儿歌磁带,封面上都是粉妆玉琢的童星,好像只有他们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回荡在千家万户的录音机里。那些孩子大概在北京,或在上海,和我的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他们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不仅是条件的问题,甚至不是视野的问题,小朋友们都能通过电视和杂志接触到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在心里,有沒有想过那个世界跟自己有关?
那一次,我知道,我的声音很重要。
(秋水长天摘自微信公众号“李松蔚”,李小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