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社团的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育人实践
2020-09-28牛文欢解永辉刘志艳
牛文欢,解永辉,刘志艳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被国家重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思想,《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省政府政策,都强调了创新创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潍坊市级层面积极相应国家政策,驻潍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因此,为积极响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效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创业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1]。虽然科技社团种类多,机电类专业相关社团也不少,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故探索机电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2]。本文以潍坊职业学院创新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创新协会”)为例,开展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1 聚焦科技社团关键环节,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1 完善创新创业导向的科技社团创建“六大机制”
良好的科技社团是人才培养的平台保障,机电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社团专业性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性要求高。为了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科技社团,必须加强引导和扶持,建立完善的科技社团创建机制[3],本文从六个方面建立,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社团创建“六大机制”
1.2 构建科技社团“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培养、定向培训和项目实战三方面。“通识培养”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定向培训”层次,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设置创业计划书等课程,设立企业实际项目、交叉专业研修课题等多类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和实践实训环节;“项目实战”层次,面向有成果、已形成团队的学生,设置法律咨询、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产品经理培训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初创企业所具备的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和质量意识,并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器,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
图2 构建“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3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保障措施
一是制度保障。学校构建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潍坊职业学院师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管理办法》等。二是师资保障。学校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培养创新型机电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4]。这种人才具有6种特征:丰富的机电专业知识,过硬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研究能力与经验,一定的交叉学科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以及创新意识与革新能力。三是场所保障。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学院图书馆创业区、科技创新协会等大学生创业场地。
1.4 探索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种开展形式
一方面,学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如: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个结合”,即: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个体创意与团队创新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三结合”开展形式
2 校企一体化育人,助力科技社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1 名师工作室引领,实施“三室合一”新模式
为促进科技社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探索实施“三室合一”新模式,即名师工作室、实习实训室、科技社团工作室协同发展、一室多用。名师工作室既是教师们专业研讨、科技研发、成果培育的场所,又是学生实习实训、学习技能的场所,也是社团学生创新创业、技艺技能传承、自我发展的场所,实现了教师发展、师生互动、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机电类实习实训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高等教育与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对接,也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需求的对接[5]。学校充分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聘请泰山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作为企业专业带头人,在校内共建“泰山学者工作室”,充分发挥学者名师的示范引领以及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6];定期开展“企业家进社团”“能工巧匠进社团”等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丰富了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本领;找到了以“工作室”作为机电类专业教师、学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2 创新激励措施,企业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积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来[7]。依托潍坊市机电设备职教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每年资助3万元举办“天瑞重工杯”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以赛促学、促教、促改。学校多次邀请天瑞重工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评委专家,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重在引导、激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8],培养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连续两年举办的“天瑞重工杯”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50余件,参赛达师生500余人,成绩突出的学生经选拔后参加省赛、国赛荣获佳绩。
2.3 实施“三匠”工程,共植大国工匠精神
学校依托科技社团,实施播种匠心、锤炼匠技、弘扬匠领“三匠”工程,实现职业技能“硬实力”和职业素养“软实力”的同步提升,使工匠精神与文化融入到育人全过程。一是播种“匠心”,开展“工匠绝活秀”“技能大师进课堂”等活动,营造尊崇工匠、崇尚技能的育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勇做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二是锤炼“匠技”,将“工匠精神”及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搭建比学赶超的工匠竞技舞台,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大比武”,锻炼技术技能、锤炼绝技绝活,充分激发学生学技术、练技能、钻专业的热情。三是弘扬“匠领”,每年评选技能大赛优秀学生,开展“优秀学子母校行活动”,发挥技能高超、成绩突出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通过技能大赛等平台,引导创新社团学生积极争做技艺技能创新拔尖能手。
3 小结
本文先是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以潍坊职业学院创新设计协会为例,从科技社团创建“六大机制”、“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关键环节来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名师工作室“三室合一”新模式、“三匠”工程等方面校企协同育人,进行机电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资水平有效提升,成果转化、社会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并且在校内校外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