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市锡伯渡磁铁矿点地质特征
2020-09-28牛木沙
牛木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六大队 阿勒泰 836500)
1 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喀喇额尔齐斯组,岩性为灰绿色、灰色片理化粉砂岩、凝灰砂岩、细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角闪黑云片岩、大理岩、板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以额尔齐斯大断裂规模最大,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其次为北西西向及北东向。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混合花岗岩、闪长岩及角闪辉长岩(νNb43a)等,岩浆岩多呈岩株、岩枝状产出。
区域矿产主要有铜、镍、金、铁、粘土、石灰岩、花岗岩等。
图1 锡伯渡磁铁矿点地质简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喀喇额尔齐斯组第一亚组(C3k1)的两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C3k11)岩性为灰色、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堇青黑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第二岩性段(C3k12)性为深灰绿色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黑云石英片岩夹变粒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有华里西晚期斜长花 岗岩(γο43c)、花岗斑岩(γπ43a)、角闪辉长岩(νNb43a)。
斜长花岗岩(γο43c):侵入于晚石炭世喀喇额尔齐斯组地层中,外接触带围岩具角岩化和混合岩化。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更长石(64%),微斜长石(15%)、石英(20%)、黑云母(1%)。
花岗斑岩(γπ43a):呈北西向的脉状,侵入于晚石炭世喀喇额尔齐斯组地层中。岩体与地层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为弯曲的不规则状。岩石呈浅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为滑石、磁铁矿、磷灰石、锆石。
角闪辉长岩(νNb43a):侵入于晚石炭世喀喇额尔齐斯组第一亚组第一岩性段地层中(图1),外接触带与围岩中有强烈的角岩化、硅化和混合岩化。岩石呈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少量黑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等。岩体中磁铁矿含量较高,MFe含量一般在2.54%~7.07%。
3 矿床地质特征
区内共施工3个钻孔,其中岩浆岩主要岩性均为角闪辉长岩,ZK200-2钻孔为见矿钻孔,钻孔岩性及矿体特征如下。
3.1 钻孔岩性特征
矿体仅见于ZK200-2 钻孔中,各孔段岩性特征如下:
0~3.10m为第四系残坡积物;
3.10~21.15m 为弱风化角闪辉长岩,岩石中裂隙发育,沿裂隙面可见有褐铁矿化;
21.15~87.15m 为角闪辉长岩,岩石中普遍见有星点状黄铁矿颗粒,局部见沿裂隙分布的黄铁矿细脉;
87.15~99.65m为二长花岗岩;
99.65~100.85m为角闪辉长岩;
100.85~108.15m为二长花岗岩;
108.15~119.95m为角闪辉长岩;
119.95~122.75m为磁铁矿体;
122.75~157.05m 为角闪辉长岩,普遍见星点状黄铁矿,局部见沿裂隙分布的黄铁矿细脉;
157.05~159.20m为二长花岗岩;
159.20~172.45m 为角闪辉长岩,见浸染状黄铁矿;
172.45~176.25m为二长花岗岩;
176.25~184.85m为角闪辉长岩;
184.85~190.45m为二长花岗岩;
190.45~201.85m 为角闪辉长岩,见浸染状黄铁矿。
该孔深部Au含量较高,达0.16×10-6。
图2 磁铁矿体岩心照片
3.2 矿体及矿石特征
矿体为隐伏矿体,主要见于ZK200-2 钻孔119.95~122.75m孔段,为磁铁矿体(图2),产自角闪辉长岩体中,矿体厚约2.85m,呈块状、似层状。TFe含量39.46%,MFe 含量30.46%。磁性铁(MFe)/全铁(TFe)=77.19%。矿石呈灰黑色,块状构造,具粒状结构、陨铁嵌晶结构;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辉石、基性斜长石、角闪石等。
另在118m 孔段见角砾状、团斑状磁铁矿,赋矿岩石亦为角闪辉长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锡伯渡磁铁矿产于额尔齐斯大断裂旁侧,富矿岩石为角闪辉长岩。矿石为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团斑状构造,粒状结构、陨铁嵌晶结构。初步推断矿床成因类型为镁铁超镁铁岩浆分异及热液叠加成因矿床。在镁铁超镁铁岩浆形成岩浆分异型磁铁矿体后经历再次的岩浆活动形成具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团斑状构造的磁铁矿体。
锡伯渡磁铁矿点磁铁矿体仅见于ZK200-2钻孔中,在其西侧100 余米(ZK190-1 孔)及北东700 米(ZK4孔)地表磁异常分布区域施工钻孔中均未见到具有工业价值的磁体矿体,进一步找矿难度较大,但该磁铁矿点的发现表明该区域具备与镁铁超镁铁岩浆相关磁铁矿床的成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