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实践
——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2020-09-28林开颜
林开颜
“互联网+”的混合式课程是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线下课堂讲授和线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的授课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宏观经济学》为例,对混合课程的建设目标,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宏观经济学》混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从传统《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来看,由于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方面,很难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引申,应用到具体经济问题中,学生方面,由于课堂教学的高度理论性、抽象性、复杂的推导等,学生往往觉得西方经济学非常枯燥无趣,学了一大堆函数和曲线,但又不知道有什么用。这种以经济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将书本上涉及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经济案例进行结合并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理论教学模式的缺陷,《宏观经济学》混可式课程的建设应突出“重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实践、重应用
针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每一部分理论内容,经过深入分析,挑选典型经济案例上传平台,让学生分析与思考,使学生明确所学的每一个经济理论所要解释或者分的经济现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来增强教学效果,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经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1.2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导性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互联网+”的混合式课程建设应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大量课程学习材料和学生活动时间,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新型学习模式。学生通过混合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1.3 各课程主体之间充分互动
充分发挥线上条件,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互动媒体,学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高效的人机互动与人人互动。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的过程和进度,有疑问可随时提问和参与线上讨论,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馈,并及时调整各种课程资源,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课时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缺陷。
2 《宏观经济学》混合课程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的准备主要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辅资料等。
2.1 教学课件
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课件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线上学习资料准备的过程,各授课教师可以经过不断交流和研讨,形成较为系统的、完善的教学课件,并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
2.2 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可以是录制的,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并且随着混合课程的实践,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视频,丰富完善相关资料。
2.3 教辅资料建设
除了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外,线上教学还应该包括丰富的教辅资料。这些教辅资料包括辅助教材、教学案例集、习题集等电子资料。并在未来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分章节不断更新、完善案例库,并组织教师针对每一章节精心挑选、研讨、编辑、完善若干典型性案例作为本章节的主要案例供学生学习、参考。
3 《宏观经济学》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和实践
结合我院《宏观经济学》混合课程的建设过程,以下对该课程的设计方案和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
3.1 学习任务及线上线下教学分配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图1
如图1 所示,首先,课前由学生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学习基础知识,并针对提供的案例进行思考,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将要解释哪些经济现象。其次,课中主要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最后,课后通过线上的习题进行练习,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并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同时,教师在线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3.2 课前教学视频及案例思考
依据混合式课程课内外学习的基本要求,《宏观经济学》课前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针对平台上提供的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线上教学视频主要是针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教学视频。所以,线上教学视频的内容应重基础,做到全面、具体,涵盖课程全部内容。
3.3 课中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在课前通过在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并分组讨论案例内容后,带着疑问或疑惑参加课堂面授。教师要在每节面授课之前,通过平台上的小测试,掌握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重点突出答疑解惑。
3.4 课后作业设计
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学习的基本情况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应针对不同章节基础知识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具体课外作业每次课程应安排1 次,重点安排案例分析、计算题、画图说明等应用型题型。课外作业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上交、批阅。
3.5 课后问题反馈机制设计
在以上学习环节完成后,学生根据在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提问和建议,方法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包括在线答疑与建议,课堂提问与讨论,课下辅导等。
3.6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课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前指南。学前指南应明确本单元课程的内容、达成目标以及学习形式预告等内容。课程内容是该单元基本知识,应与教学大纲章节相对应;达成目标应为了使学生明确该单元的学习任务而设计,包括利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视频的观看,案例讨论,自我测试等形式;学习形式与预告要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设计的形式为,视频学习→分析与讨论案例→重难点知识强化→练习与拓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再进一步完善。
第二,学习任务。线上学习任务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的学习,案例分析等。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注意根据不同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来进行设计,要注意突出该单元的重难点知识。
第三,自我检测。自我检测的形式应多样,题目不必过多但应突出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能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此外,自主学习任务单除了以上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应包括难点答疑,在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对该单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予以反馈,教师进行收集和整理后,为课中教学提供参考。
3.7 评价考核方式设计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丰富了传统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这也为课程的考核评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标准。为了更加全面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评价考核应包括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随堂测试的成绩以及互动讨论的活跃程度等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评价,二是通过线下课堂表现、小组协作和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实现对学生线下学习的评价;总结性评价的来源则主要是学校组织的期末测试成绩。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为客观全面评价学生表现提供了多种维度,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全面总结课程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完成建设任务后,课程组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的进度进行发布课程通知,发布作业,更新课程资源并进行线上答疑讨论和组织面授课程。在此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对课程的建设进行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