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基于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的实证
2020-09-28许定洁副教授
许定洁 副教授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引言与文献回顾
多元化是新时期社会消费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居民的消费内容逐渐丰富,消费结构更加优化,反馈到生产部门则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产行业的重组。此外,多元消费的这种经济效应还会受到地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社会因素的约束下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本文力求从空间计量层面实证分析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影响的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消费的多元化趋势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现实反映,这一过程突出表现为非生存必需品消费支出的增长,而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资料消费却在相对下降,这也是服务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过程。正如丁琪、陈刚(2019)在研究中指出,服务型消费需求的扩大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为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张梦霞(2020)等人指出,引导海外高端消费回流、促进国内消费增长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潘锡泉(2019)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服务、文化、信息与绿色消费已经成为现阶段居民消费升级的主流方向,而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也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时代机遇,引导着我国产业部门的空间重组。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多元化消费的经济溢出受到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明显差异,这也导致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在不同时期与地域存在着非线性变化。例如,朱孟晓(2012)从产业升级的社会阻力视角指出,我国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历史稳定性,消费扩大是产业升级的必备市场条件,但是在传统产业布局的影响下,消费扩大所产生的积极效应相对有限。邢国繁(2019)认为,我国服务消费增长的经济效应并不存在区域普适性,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侧重从线性关系的视角分析居民消费与产业升级的关系,难以排除由于空间地理因素造成的额外干扰,有关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空间关系及非线性特征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对此,本文拟在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空间关系,探讨在不同经济水平下两者的非线性关系,以期为社会消费与产业优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变量及数据选取
被解释变量:产业升级。新常态时期,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产业升级的历史变迁来看,我国主导产业发生了多次调整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因此,本文采用了第三产业的经济产值占比衡量产业升级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1)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升级的取值越大意味着产业水平越高;反之,产业升级的取值越小意味着产业水平越低,记为y。
表1 LLC 单位根检验结果
解释变量:多元消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消费种类日趋丰富,根据现有消费类型将其分为基础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与保障性消费三大类型,分别记为x1、x2、x3。基础性消费主要是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即包括衣食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发展性消费则是满足除衣食住消费外的其它服务性消费,这部分消费主要是用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具体包括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家电设备以及其它服务的相关消费支出;保障性消费主要是用于保障居民健康方面的经济支出,包括医疗与保健消费支出。
控制变量: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密切关系,尤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的知识溢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教育水平、固定资产、经济水平与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记为edu、tz、gdp、cz,分别采用每10 万人中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国家财政支出衡量。
单位根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我国30 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在进行后续回归分析前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分析。从表1 中看到,在水平条件下,基础性消费的单位根仍然存在(5%水平),因此需要对各变量做一阶差分处理,经过调整后,各变量的一阶变换值均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这也就意味着各变量存在着同阶平稳性。
(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计量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通常可以采用Moran’I 指数对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进行检验。文中选取了邻接矩阵作为空间矩阵的基本形式,Moran’ I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查询时通过对session中是否存有用户id判断是否登录,如有登录则进行在线查询,没有登录则进行离线查询。在线查询直接使用TrainSpider中getTrainData()获取车票信息。离线查询则调用SearchController到SearchService到SearchDao中获取数据库中对应查询条件的数据。查询需要使用数据库中对应的车站信息,所以还需要从SearchDao中获取车站信息来进行辅助。
Moran’I 的取值范围为-1 至1,随着Moran’I 指数的绝对值增大,空间相关性也就越强。表2 为主要变量的全局Moran’I 值测算结果。
从表2 中看到,2005 ~2018 年各变量的Moran’I 值均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这也就意味着各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上述各变量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有必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表2 基于全局Moran’I 值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影响的空间溢出
(一)空间面板模型构建
传统线性面板回归在对变量的空间关系检验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鉴于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我们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对两者的空间关系做进一步讨论。具体而言,一是Anselin 提出的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二是空间杜宾模型(SDM)。
表3 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
1.空间滞后模型设定:
在式(4)中,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ε为空间权重矩阵,μ为空间固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的设定为空间滞后变量,此时ρ为空间滞后参数。
2.空间误差模型设定:
3.空间杜宾模型设定:
式(6)中,W_X 与W_K 分别为多元消费与控制变量的空间项。
(二)空间面板回归估计结果
本文对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估计。从表3 中看到,空间滞后模型的Log-Likelihood 值明显大于空间误差模型,这也说明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有效。不过鉴于对比分析,本文将三模型估计结果的经济含义均进行了相关解释,结果如表3 所示。
空间滞后模型的空间滞后参数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这说明我国产业升级现象存在着空间溢出性,即某一省份的产业水平不仅与本地区的产业升级速率存在密切相关,还会受到邻近地区产业升级进程的影响。周边省份产业升级水平每提升1 个百分点,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提升0.568 个百分点。
空间误差模型反映的是邻近区域社会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误差参数的估计值来看,也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这一现象说明邻近地区的社会环境对本地区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性。根据参数值大小可以将其解释为:邻近省份社会环境的改善水平每提升1 个百分点,可以对本地产业升级起到0.835 个百分点的正向溢出作用。
从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空间滞后参数并不显著,并且参数值为负,这一结果表明多元消费对邻近地区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并不明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对比不同类型消费支出的空间系数值可以看到,基础性消费在10%水平上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的空间系数在1%水平上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控制变量的空间系数对产业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甚至固定资产与财政支出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一现象说明,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地方社会因素的干扰,并且在社会因素的约束下多元消费的整体效应明显削弱了。
表4 门槛效应显著性估计结果
表5 门槛临界值及置信区间
表6 门槛效应回归估计结果
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
(一)门槛效应模型设定
进一步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对多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分析,采用经济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用于综合反映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三类消费支出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纳入模型,模型基本构建形式如下:
式(7)中,gdp为经济水平,X为居民消费支出,j为消费支出的类别下标,包括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三种消费类型,r为经济水平的门槛临界值。
(二)门槛特征的实证检验
基于对多元消费的类型划分,表4 中模型1-模型3分别为三类消费支出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门槛效应显著性估计结果。从表4 中看到,模型1-模型3 均在单门槛效应检验下达到显著,双门槛效应均在10%水平数显著,三门槛效应的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在经济水平的约束条件下,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两阶段变化,表5 给出了相应的门槛临界值及置信区间:
在各类消费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经济水平的单一门槛值及置信区间相同,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推测,不同经济地带下的居民消费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根据临界值大小,当人均GDP 的对数值在9.905 以下时,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低水平;当人均GDP 的对数值在9.905以上时,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高水平。据此,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模型1-3 的门槛效应回归估计结果,见表6 所示。从表6 中看到,各类消费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两阶段促进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状态,即在经济水平偏高的省份,消费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对较小;反之,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省份,消费的经济促进作用相对较大。此外,在模型1 ~3 中,当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时,各类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均在1%水平上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现象说明,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是显著存在的,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支出,这一效应存在着普适性现象。针对多元消费所表现出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消费市场的相对饱和导致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居民消费增长与其实际生活需要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各类生活需要都达到满足后,居民的消费支出也会遵循边际递减规律,从而进入相对减少的阶段,反馈到供需市场则表现为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对生产规模的扩大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导致其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出现下降的趋势。二是生活成本上升对日常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房价、医疗费用的上涨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房产泡沫的约束下,很多居民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出现了减少消费的现象,这也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阻碍。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05 ~2018 年我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及门槛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我国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性显著存在,并且地方社会环境对临近区域产业升级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性,但是多元消费的空间外溢性并不显著,这与地方的社发展差异存在密切关系;在经济水平的门槛约束条件下,多元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多元消费的积极作用在相对下降。对此,本文建议如下:
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到,地方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性。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层面来看,要注重社会资源空间配置的总体均衡,尤其要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在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基础上,注重人才、技术的引进、援助,改善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的人才短缺与技术匮乏的局面,为经济社会的结构性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增强产业升级的内部动力,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促进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消费增长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消费增长的现实情况来看,总量不足、质量偏低仍然是消费市场完善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角度来看,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不断深化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引导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切实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促进消费的稳步、持续增长,为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提供强劲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