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视角下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2020-09-28黄晓娟
黄晓娟
(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6)
我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及文化消费现状
(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所以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居民所要考虑的不是吃穿住行,而是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比如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恩格尔系数也因此不断降低。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居民在教育、旅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不断提高,居民由以前以吃穿住行为主要需求转变为享受生活、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从整体来看,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都产生显著变化,从单一的变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消费更加多元化,选择性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完善,文化娱乐消费比例在八大类消费中是不断提高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消费也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重点方面,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多元化,文化消费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反之,文化消费也将反作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体现在文化消费促进经济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间接性的,文化消费的提升促进居民素质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完善。
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总量也是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享受类型的消费比例不断提升。但是,在总体水平不断改善的同时,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所提升且消费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仍然存在,并且这种差距还比较明显,不管是消费水平还是消费结构,城镇居民都要优于农村居民。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不少政策以促进农村建设,比如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扶贫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如文化娱乐设施,新建道路等公共设施,但是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图1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持续增大。从图1 中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2007-2018 年间都是稳步上升的。在这期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较快,主要是从2007 年的7702 元上涨到26331 元,从而可以计算得出2007-2018 年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1.3%,同样的,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2007-2018 年间也是不断稳步增长的,从2007 年的2475上涨到2017 年的9122 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12%。还明显看到,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年均增长率相差不大,但是实际上的人均收入差距是很大的。2007 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差5227 元,到了2018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8 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了17209 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从图2 可以看出,2007-2018 年间,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支出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但是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样,虽然城镇居民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和农村居民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都是上升的,但是差距仍然很大,其中,城镇居民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是农村居民在这方面消费的5 倍左右。从图3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在2007-2013 年间是不断下降的,而在2013 年后保持稳定水平。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在2007 年之后基本是保持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导致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减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高,而日常消费又比较稳定,所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占比较高。
2.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城乡比呈增长态势。本文引入一个新的指标“城乡比”,从而更加准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差异。城乡比是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数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数值之间的比值,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指标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绝对差值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是比较大。所以一般在理想情况下,二者之比为1,如果二者的比值大于1,这就说明城镇居民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反之农村居民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高于城镇居民。从图4 可以看出,2007-2018 年间我国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城乡比基本在4 左右,就是说城镇居民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4 倍,这种态势不断扩大,也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3.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走势不同。2007-2018 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收入中消费支出的比例是较为稳定的,基本是维持在2%左右,而农村居民在文化方面的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却是下降的,下降幅度达到了4%。
图2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
图3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图4 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城乡比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理论模型
在国内外消费经济学研究中,关于居民消费理论的争论点主要在于消费函数的设定,不同的消费函数反映出不同消费者的微观行为。从西方消费理论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静态的确定条件下研究即期消费,主要包括前期的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后期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但是由于我国现实经济的结构性以及制度安排上的特殊性等因素,并不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完全吻合,因此完全按照西方消费函数来研究我国居民消费问题难免具有一定缺陷。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的时期消费函数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况且文化消费不同于其他居民消费,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特殊性质,构造我国现实的文化消费函数,为后文进行更加科学的实证研究作铺垫。
尽管国内外各种假说下的消费函数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一点上学者们都能够达成共识——即收入决定消费,文化消费亦是如此。因此,可以构建文化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
其中,重点在于根据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特性对方程f进行设定,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X进行识别和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特殊国情,从文化消费角度出发,总结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一般规律,认为文化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历史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由此,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C为居民文化消费支出,Y为收入(一般指居民可支配收入),C-1为上一期文化消费支出,α为常数项,Xi代表一系列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本文认为,研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切入点至少从两个方面切入,即消费者自身特性与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首先,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代表性个体假设,认为所有个体都是相同或相近。但从消费者自身特性上来看,异质性个体是我国居民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因子,因此仅仅通过代表性个体假设很难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文将消费者的异质性特征分为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地域属性、消费者的异质性等属性特征。
再者,除去上述消费者自身所具备的特殊属性之外,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一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作为我国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当政府加大医疗投入时,居民的医疗开支就会相应减少。类似的,在文化消费上,倘若政府投入越多,居民用于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也会减少,尤其是文化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支出。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政府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财政支出会影响居民的文化消费。二是发展水平。在现有研究中,不少学者都谈到了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文化消费的重要作用,但大都从定性角度出发,很少有定量的实证分析。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确有可能带动居民文化消费的提升,应当作为文化消费理论的影响因素之一进行研究。三是价格水平。其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过高的文化产品价格可能会对文化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反之,当文化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居民的文化消费可能会受到激发。四是消费结构。居民消费结构也可能影响文化消费——当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增多,相应的用于文化方面的消费就可能会减少。
最后,西方消费理论的后期发展阶段主要在不确定条件下研究居民动态跨期消费,主要理论包括: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和缓冲存货假说。尽管这些理论都具备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有研究条件的制约以及笔者知识水平的局限,本文的文化消费理论不将上述因素涵盖其中,下文主要基于上文建立的文化消费理论对我国城镇与农村的文化消费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城乡差异视角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这是由于国家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八大分类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作为被单独分列的一项能够衡量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因此选择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统计口径有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三类,但是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只有总的统计。
主要解释变量本文选取收入(income)。西方消费理论是本文主要的理论依据,其各个时期的收入假说中都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这一假说不仅适用于食品、衣着等物质消费,而且适用于文化消费这类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收入更是重要制约因素。
本文控制变量包括文化消费价格指数(cpi)、教育(edu)、文化从业人员数(worker)、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inv)、政府文化事业支出(gov)、抚养比(allraise)、恩格尔系数(engle)。
2.数据来源。本文采用2007 ~2018 年我国31 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所采用的数据中,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文教娱乐消费价格指数、文化就业人员数、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文化事业支出和恩格尔系数的数据来源于WIND 资讯,受教育程度和抚养比数据来源于各个年份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在各个变量的数据中,文化就业人员数的数据是将教育从业人员数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从业人员数求和而得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将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和文化、体育与娱乐固定资产投资求和而得出;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数据是将政府对教育的支出和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求和而得出;受教育程度是分别计算城镇与农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在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中的占比而得出。
(二)模型的构建
首先根据以上描述的变量,构建简单的文化消费模型:
其中i、t分别表示31 个地区和年份,lnCit是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对数,lnYit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Xitk代表所有影响文化消费的控制变量(一共有k个变量);β0为常数项,βk为对应变量的系数,αi代表地区效应,μt代表时间效应,εit为残差。
为描述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非线性影响,在基本模型上加入收入的二次项,扩展的模型如下:
和基础模型一样,二次项模型包含k个控制变量Xitk,分别为:cpi表示文教娱乐消费指数,edul 和edu2分别表示城市人群和农村人群的受教育程度,englel 和engle2 表示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allraise 表示城市和农村的抚养比,lnworker 表示文化就业人员数,lninv 表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lngov 表示政府文化事业支出。
(三)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城市
首先采用LLC 和ADF 两种方法进行所有变量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每个变量都是平稳或者是趋于平稳状态,所以接下来可以对面板模型加以分析。
表1 反映的是城市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其中第一列所表示的是文化消费的基本模型方程(1)的回归结果,第二列表示的是加入了二次项的模型方程(2)的结果。经过两种检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Hausman 检验),可以得到两个方程都拒绝原假设,也意味着两个方程都应该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和估计。
从基本模型方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在文化消费上的支出也提高,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也对文化消费价格指数有正向显著影响。但相反的是,文化产业中的固定投资以及政府支出的部分和城市的恩格尔系数等因变量却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显著的负影响。
表1 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因素的回归结果
同样的,在方程(2)中本文加入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二次项,但是结果没有那么理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都是不显著的。因此,还是依照方程(1)来解释城市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
根据文化消费的基本模型,方程(1)的回归结果可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产生正的影响,并且呈现的规律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都会导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以0.927 的速度上升。从这个数据中可以得到,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相应的文化消费存在极显著的影响。从数据中还可以得到,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文化消费下降0.03%左右,虽然方程(1)的回归结果显示的是人均文教娱乐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文化消费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是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个影响是很小的,而且在方程(2)的二次项模型中这个变量的系数并不是显著的,所以也无法得出文教娱乐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会对文化消费有负面影响的结论。财政支出在文教娱乐方面每增加1%,相应的文化消费会下降0.12%。由此可以得到,政府在城市的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越多,城市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就会减少。可以用九年义务教育来进行解释,当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时,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就会相应减少。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当恩格尔系数下降1%时,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相应增加了3.5%。所以当城镇居民能够很好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之后将会进行更多的文化消费。
(四)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村
表2 表示的是农村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同城镇居民的分析方法相同,第一列是方程(1)的结果,第二列就是方程(2)的结果。通过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和随机效应检验,可以得到这两个方程都是拒绝原假设的,这就意味着两个方程都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估计。
从方程(1)中可以得到,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农村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方面有显著正影响,抚养比也有正的影响,但是政府文化事业方面的支出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却对农村的文化消费有着显著的负影响。
同样的,方程(2)中加入了二次项,回归结果显示,农村的人均收入的一次项与二次项的系数都是显著的,而且解释变量的系数也是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人均收入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文化消费的U 型曲线的转折点,可以得到相应的解释是,当农村居民的收入大于366 元的时候,实际收入对于文化消费具有正向作用。所以可以用方程(2)来进行回归分析。
表2 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因素的回归结果
由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文化消费支出存在着U型关系,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超过这个转折点之后,收入的增加会对文化消费产生更高的正向影响,在进行样本数据采集时,发现所有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是超过这个转折点的。人均文教娱乐固定投资对于文化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关系,可以得到的是,投资每增加1%,文化消费也会相应增加0.06%。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这种投资对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具有正的影响。财政支出在农村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会对文化消费造成负的影响,每增加1%,相应的文化消费会减少0.188%。农村恩格尔系数对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中的抚养比对文化消费有轻微的正向影响。文教娱乐消费指数和文化从业人员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均不显著。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是否具备稳健性,本文从计量方法出发,运用OLS,Random effect 和First difference 三种方法,对实证分析部分进行稳健性检验,在经过三种计量方法对本文实证分析部分的稳健性检验后,得出的结果为:在作用的方向以及显著性方面基本能够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因此可得出前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具备一定的稳健性,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具有可参考性。
对策建议
从城镇角度来看,第一,降低文化产品价格,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城镇居民对于文化产品的价格弹性较低,这也将意味着可以在改变文化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完成文化消费总量的提升。第二,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进一步升级。城镇居民的需求对应于我国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可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结构性升级,也将引导文化产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鼓励文化创新,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对于文化产业的整体提升更是需要参照文化消费水平进行有序建设,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国民对于文化领域需求的增长,在文化领域从供需两个层级出现市场机遇,由此呈现出了一批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业团体,这对于我国借力文化消费提升文化产业主基调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从农村角度来看,第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文化消费的根源仍然体现在地区经济受限、人均收入水平较城市偏低,文化消费提升的关键点也是我国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相比城镇,乡村更为凸显。第二,加大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投入,增加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从供给侧推动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升级。通过演出、展示、社区路演等乡村文化传播形式,将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生活实际,利用历史进行线条串接,可以增加农村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将借此提升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的整体结构水平。第三,加强文化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随着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的打造,融文化、旅游、文娱活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一体的文化消费观念,将农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同时,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打通文化消费的心理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