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风脚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指导个案研究
——基于动作程序理论

2020-09-28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石峰旋风示意图

韩 蕾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前言

动作程序理论是运动员训练中提出的“动作参量的累加有利于技能的掌握”的理论,并以反馈调教机制来提高技能的假说为代表。本研究旨在通过武术旋风脚动作的实验研究来验证这一假说。着重探讨在运动训练实践中, 在察知既有练习动作缺点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动作程序理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有效组织针对性练习, 以提高所要掌握的动作技能。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验班石峰(化名)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与网上查阅资料,以关键词“旋风脚动作技术分析”“动作程序理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经筛选查得文献18篇,根据文献中动作学习与控制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结合对象进度制定个案学习计划。

2.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个体周期性变化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数据。

2.2.3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本文对研究对象的旋风脚水平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旋风脚现有水平局限条件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更认识武术教学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促进武术教学的积极教育对策,发挥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3 基于动作程序理论的个案评估

3.1 起始状态诊断

石峰(化名)有三年的长拳练习经验,却无法做好旋风脚动作。在自选套路时,常选择其他动作代替,虽在练习中增加了该动作的练习量,但在套路组合动作中,该动作表现欠佳。为改变此局面,设定三月后旋风脚动作的演出目标。

石峰,年龄21岁,武术专项,有三年业余武术学习经历,主要学习长拳、太极拳。具有一些练长拳的重要能力,如力量控制、四肢协调、动作时机、感觉和反应时机等。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残障。三个月为期,学习和提高旋风脚动作的动机强烈,基本上处于动作学习的动作改进和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对于动作的顺序记忆模糊,需要一些与认知阶段有关的动作技能学习和练习内容。

3.2 动作学习目标

石峰模糊动作顺序。首先,石峰按阶段学习此序列技能,主要学习目标设定为动作程序。其次,石峰需要能够做出大量的左手拍右脚底、人体260度旋转动作的参量学习,而且要把练习中的基本动作程序、动作技能学习在表演中表现。为了能自如地调节提起左腿迅速向左后方跳起并用左手拍右脚底的动作,他的最后一个动作技能学习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发现与纠正错误的能力。闭环控制就是一种使用反馈、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过程来保持理想目标状态的控制方式,被人用来控制慢速的随意动作。[1]

图1 原地起跳拍腿练习示意图

图2 旋风脚起势动作示意图

图3 旋风脚拍掌动作练习及示意图

图4 转体练习动作示意图

3.3 目标技能特征分析

武术的旋风脚是一个“闭式、序列动作技能”动作,需要局部小肌群参与工作。抡臂、踏跳、转体、里合腿击响协调,身体旋转角度不少于270度。[2]旋风脚动作是在空中绕纵轴无支点无实体轴的转动,整个动作完成时间不超过2 s, 对身体素质及技术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3]

4 指导计划的确定和实施

4.1 一般动作程序学习

在对象学习状态判断中,石峰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分清楚提起左脚向左后方跳起后先左手拍右脚底还是人体260度旋转的动作程序,故对象动作改善的切入点在序列技能中的基本动作结构[4]。

图5 旋风脚落地动作示意图

图6 原地弹腿练习示意图

学习动作程序的过程中,指导石峰学习此动作如同新动作,教石峰看视频分解动作,了解上下肢的运动轨迹,首先用语言说明和解释动作过程和要求,然后演示正确的跳跃、拍掌、落地动作。当确信石峰已经理解动作程序信息,就进一步讲解和示范拍右脚底这个重要动作的时间结构,如左脚、右脚、左手的动作曲线和动作幅度。相应补充分解练习,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供语言反馈和动作示范视觉反馈,如提供指示性反馈信息,提醒石峰尽可能拍脚底时避免身体松散而导致动作僵硬。或者,就让对象先熟悉身体旋转的过程,在学习不被干扰的情况下,练习这个动作。并且,教练员也要求石峰做完几组练习后闭上眼睛脑中记忆这个动作,体会动作感觉,此为本体感觉固有反馈。

4.2 创造、采用新动作形式的练习

到了以上程度,增加新的动作难度来巩固石峰的旋风腿动作。意识到形成动作的自动化需要许多的重复练习,小心地减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刺激确认和反应选择阶段的要求。例如,必须让石峰采用原地练的难度完善借力练形成的动作结构。石峰不需要下肢移动,只需要通过双手的开合及身体的旋转使石峰的身体进入旋风腿动作环节,要集中注意力用最快的速度跃起旋转拍脚落地。

直到石峰能很快地完整做出原地旋风脚动作。这时,采用设定旋转角度来提高信息处理过程中“刺激确认阶段”的要求,如石峰必须听到720度旋转确认落地的方向。[5]同样,要求他在集中注意力执行正确的动作形式。偶尔提供指示性反馈,提示他调整动作程序,如“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距离”。随着石峰动作表现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反馈频度”。

4.3 运用动作参量学习

当石峰能够稳定以正确的动作形式表现套路时,把动作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学习“动作参量”。这时,要求左腿跃起的高度、左手拍右脚底的声音、双脚同时落地身体的稳定性。要求石峰细化这些动作涉及的肌肉,同时做相应的体能练习。在设定身体方向正面开始标明场中角度的顺序,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石峰的动作更加稳定,能够迅速地完成动作并反应各个角度自己动作落点的不同距离和位置。让石峰设定练习场便是舞台,石峰应从不同角度上场时,应发挥自己的动作技术风格,提取练习和选择动作参量。鼓励石峰能挑战自己在“一般动作程序上”完成多个不同动作方式的变化练习。当发现失误动作或错误动作时,指导石峰发现和纠正动作错误。

当观察到石峰已经能熟练地在场地各个方向做旋风脚动作,要求他在套路动作串接中能自主加入此动作。要求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规定场内,并且做正确、有技术风格的旋风脚动作。因此,石峰必须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做燕式平衡、闭目抬腿、平板支撑等练习,并且形成一种快速反应的动作执行机制。

图7 燕式平衡示意图

图8 闭目抬腿练习示意图

图9 平板支撑核心力量练习示意图

有意识地增加观众人数,让石峰进入情景状态,为了帮助石峰解决表演中注意力分散和紧张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陪练人员、不同的比赛场地和观众,使练习环境更加接近表演场地要求,石峰的普适性得到提高。普适性是使动作学习经验和成果适应普遍的和多种不同的客观环境条件,得到灵活发挥。

5 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分析

5.1 重新学习旋风脚动作

动作程序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某种动作的功能性组织非常有帮助,但简单的动作程序理论并不能包含动作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它的最大局限性在于无法解释人民是怎样产生新颖动作和表现出灵活多变的动作形式的。石峰对旋风脚的处理上,也涉及新颖动作问题。

新颖动作问题指简单动作程序理论的一种不足,认为人们不能够产生新颖动作,或者已经学习过(但没有练习过)的动作的变化方式。石峰练习过里合腿,无法正迁移到旋风脚的动作学习中,旋风脚要求身体旋转,他未曾练习出这个动作之前,这些动作的动作程序没有产生,因此,他一直未能习得旋风脚动作。

将石峰代入这个概念后,应注意让石峰意识到动作时间的作用、动作控制方式的选择、骨骼肌的张力调节性收缩与时相性收缩。注意本体感觉的变化,做好长环信息反馈。具体来说,石峰应在充分强化人体本体感觉和反射调节机制的同时,实现身体髋部、手腕等环节的精确动作定位、提高动作的协调、稳定、准确和灵活性。

图10 认知模型中的闭环系统

5.2 错误动作的反复

当石峰意识到石峰正确领会动作的时间较错误认识动作的时间短,重复次数还没远远大于错误动作的练习量。此时,鼓励他从练习新动作的关键部分开始记忆新动作。石峰感觉闭上眼睛强化动作的感觉和体会正确的动作时机和节奏会显现出来。确定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腿部肌肉群和髋关节的控制上的目标,而不是动作表现的结果,可减轻石峰的焦虑水平,提高动作学习效果的普适性。随着石峰在练习和表演中运用旋风脚动作熟练水平的提高,错误动作的反复情况逐渐减少。石峰能够在一些场合独立地发现错误和进行纠正。

6 结果及建议

动作程序理论在实践训练中具备显著效果,根据学习目标可知动作训练目标情景为表演情景,此次动作学习进展的评价属于非正式评价,此次范式为整体纪录记录石峰的完整表演套路动作,观察他在表演环境下与队友的沟通、互动,以及对于表演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的反应。考虑动作表现的“倒U”原理,训练中“倒U”原理描述的存在于唤醒水平和动作表现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存在充分体现。当人的唤醒水平提高时动作技能表现水平也提高,但只是到一定的程度,如果唤醒水平继续提高,动作表现水平却开始下降。也许决定动作技能表现的适宜唤醒水平的最好方法是,因此,在后续的训练中应考虑人、动作任务和环境条件三个因素。

猜你喜欢

石峰旋风示意图
魔方(节选)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石峰作品
脑力急旋风
脑力急旋风
脑力急旋风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题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