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的革新
2020-09-27裴诗雅王艳
裴诗雅 王艳
摘要:信息技术中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的应用使受众者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成为双向循环的过程。信息技术的互动式设计与大众参与式设计互相补充,促进大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本文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的革新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建筑设计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建筑;数字建筑;公众互动;信息技术;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033-02
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促使新型文化现象的诞生,设计概念实现了从实质的设计走向虚拟设计、具体设计到抽象设计的基本转换,而从实物设计转向虚拟设计是信息时代设计的最大革新。建筑设计也从社会形态,科技发展与自然生态等客观环境因素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设计进行重新考虑。建筑学中人与人的互动,包括建筑空间中大众的互动以及建筑设计过程中大众与建筑师的互动逐渐演变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重点。
1 信息时代下的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多元化信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建筑功能由单一的静态,演变为多层次的复合动态开放系统。另一方面,在社会结构的改变与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的一大背景下,建筑功能在趋向人性化的发展,同一功能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且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来临,促使建筑产生新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建筑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信息时代建筑空间的互动性
信息时代的人际交往关系中需要通过虚拟对象作为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目的。建筑的设计思潮日趋与时俱进逐渐结合当代的新兴产物,其设计特征也将趋于虚拟化、娱乐性等。信息技术具备互动性的特点,使得人际互动的活动在建筑空间中的更新,增加建筑空间的多样性。多媒体在建筑中的实时交互表现在建筑的使用者可获得各类信息、空间感受的能动性以及功能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促使建筑互动性的增强促使人与人的交流在建筑中产生了革命性的改。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建筑设计中的功能、空间和形式等考虑因素在当代建筑设计观念上发生了重大革新。
2.1建筑空间中人与人的互动。建筑设计受时代、环境、文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建筑依附于客观环境,为适应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建筑设计与这些因素形成互相协调的共存关系。建筑的交互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建筑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其受众者可以能动地获得建筑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建筑受众甚至可能参与规划设计,建筑师可根据受众者所传达的设计建议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这种交互促使建筑文化、社会文化呈现一个不断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的过程。
2.2人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大众与建筑的互动,一方面是大众参与交流建筑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建筑空间中人与建筑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动态体系,增强人与建筑的相互作用。在强化现实的基础上,将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人的行为在虚拟空间中引起某种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反映到现实空间中,当然这种空间行为在考虑到全球互联网的影响的时候就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2.3建筑与环境的动态互动。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与环境、文脉的协调,要达到与自然形态完美融合,只是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之后。建筑在建成之后仍可以能动地与环境互动,使建筑达到与环境的互动,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使建筑拥有动态的外表或空间。
3 公共建筑走向公众信息中心
在信息时代建筑功能的多元复合的发展趋势下,建筑功能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复合动态的开放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共享性,公共建筑作为“信息中心”逐渐承担起大众与建筑之间关系的媒介作用。传统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本身具有信息分享的功能,因此信息技术的注入融合必然带来公共建筑功能的升级。
3.1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在于互联网系统的发展基础之上,而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实现得益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图书馆作为一个提供可分享信息、储藏与组织知识的公共环境空间,不受信息形式种类的约束,而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其知识分享平台的功能特征,使其走向“信息分享中心”的目标趋势,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
3.2网络化交互式博物馆。与传统建筑相比,数字化技术下的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的存在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信息传达文化内涵,使读者或观众在一些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不受真实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自主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内容。通过数字化全球互联网,可以建造、浏览、理解、体验和操作建筑空间或机构,是最新的数字科技以及人類探索未知领域渴望的产物。
结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大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建筑、建筑师产生着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介入了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对建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空间的设计要适应当代社会大众的工作、生活与交往的新趋势。建筑学具有公众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因此天生就有互动性;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则更是将建筑转变为信息传播交流的媒体。大众的交流、公众与建筑师的互动,正在以建筑为中介前所未有地加速循环。建筑的互动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新型审美观为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提供了新鲜活力。当代的大众参与式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把群众的智慧引入到建筑设计中,也使得设计师真正融入到社会大众当中。
参考文献:
[1]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地方建筑设计研究[J]. 曲亮,佟兆禹,于亚茹,屈畅.黑龙江科学. 2018(18)
作者简介:裴诗雅(1992.01—),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博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