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华山一条路
2020-09-27吴文琴
吴文琴
俗话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到了现代,路还是那条路。但东南西北的四条索道,只几分钟便把我们送上了华山顶。
天生一个仙人洞
在华山,山本无路。但人们上山采药,进香,脚踩乱石而留下了一条白色地带,慢慢地便有了路。
我们从缆车出来,经过了几个兜转。一个“玉门关”的大牌,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山峡夹迫下的一条呈凹状的石面。古代人进山,正是从这里手脚并用地往上攀。现在,人们采用刀斧之功,开凿出了一条四百多级的石梯。
山顶是从玉门关分出来的一个半山腰。华山之奇,石室、石洞便是其一。如:贺老石室、燕公石室、焦公石室等。眼下这一座不知其名的石室,不偏不倚地坐落于山顶上,也许是人们传说中的仙人洞吧。当我们置身于石室,虽时正值三伏天,石室的四面紧闭,外面的风吹不进来,却有如空调般清凉。
华山松,打造了华山的不老
华山松,是华山的专属。在这里,有三叉分立,一分为三的华山油松王;有雄居千年而不倒,号称为“将军松”的巨松;有如守护神般,守护着山体,号称为“四大金刚”松;有直通五云峰,与天门等高的天门松;有枝叶交错,相濡如沫的“夫妻”松;有连体连根,如巨人般,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兄弟松”;有临崖而立,枝体相拥的“情侣”松;上有石砌洞龛,下看不到土与水的“神仙”松;有只见其曲体,而不见其根的无根松等。
一些本是乱石堆砌的山体,松树突然从石缝里挤了出来,而成为五子护图松;一些本由巨石铺就的平面,又看不到石的缝穴,但一棵巨松,恍如为人们张开的巨伞,成为那里的“护行松”;在一个本是刀劈般的绝壁里,一棵宛如吊篮般的巨松,倒挂在壁里,成为绝壁生辉松。松树的千姿百态,打造了华山的万紫千红。留给人们的,尽是数不胜数的遐想与悬念。华山游的价值,正是在这种种遐想与悬念中升华,从而打造了华山千年不老的传奇。
自古华山一条路
俗话说上山时难,下山时更难。我们顺着山梁而下。尽头处,都龙庙以其横截面,挡了我们的去路,庙的对面是苍龙岭的西壁。古松的覆盖,彰显了都龙庙的古老。
从庙里出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又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了。古代人上山进香,正是从这道呈70°的悬壁中攀爬进行的。从石头面上开凿出来的两列石道,上面并排着铁环链。从这里往下登,其方法有三:两手抓链,屁股朝天,螳螂行步;屁股朝上,头部向下,蛇行;蹲在梯里,双手抓链,腿到身到,蛙行。
一位来自北方的壮年男士,携着他80岁高龄的老妈妈到华山一游。一路上,拉、扶、抱、背,无所不用其极。好不容易才挪到都龙庙。当老太太举目下望时,终于发呆了。于是,她对儿子说:“儿呀,你就自己回去吧,我就留在庙里了!”“那怎么行,你吃什么?谁照顾你?”儿子对她说。“上有龙王保佑,下有道士为伍,这点你只管放心。如果你想妈,到这里看我一眼足够了。”
作为儿子,怎也不会将自己的妈妈丢在深山老林里。于是,甘为人梯的他,通过强拉硬拽,让妈妈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以脚开路,一步一步地往下移。刚走到了一半,儿子的脸色开始发青。见状,隔离石梯的一位皮肤拗黑的大汉,悄悄地爬了过来。劝着说:“兄弟,你就歇会吧,让我来!”然后他硬要老太太骑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步步地往下行。但老太太,对于骑在自己儿子头上,无所谓,要骑在一位素不相识的人身上,怎也做不出来。见状,大汉跪在梯阶上,对着老太太说:“媽妈,我是你儿子啊,快上来吧!”老太太终于心软了,服服帖帖地骑了上去,最终帮助老太太渡过了难关。过后哥俩也结拜成了兄弟。
自古华山一条路。今天我们终于沿着这条路续行,其感受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