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病都与心情有关
2020-09-27袁茂
袁茂
小杰虽然才三十出头,但却是个“老胃病”,在心情烦躁时,胃痛就会加重。为慎重起见,他几乎做遍了消化科的常见检查项目,可胃镜、胃钡透、胃B超等的检查结果均为“浅表性胃炎”。虽服用许多专治胃炎的药物,但效果很不理想。近日,经消化科有经验的医生提醒,小杰来到身心疾病专科门诊,被诊断为“胃肠心身征”,在完成一个疗程的行为治疗并辅以抗焦虑药口服后,胃痛症状消失,腹部不适明显改善。
像小杰患有的这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临床上称为“心身疾病”。最常见的除胃肠病,还有以下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虽然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高血压已被研究证实。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即低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即高压)升高。还有,个性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型人格的人,因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固执,更易患高血压。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高血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患者的血压升幅也许不大,但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明显;并且,仅靠药物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类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关注心理调适,学会释放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如果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最好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寻求帮助。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持久的心理紧张状态是引起血脂增高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且生活紧张程度越高者,冠心病发病率也越高。研究表明,紧张情绪能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增高,从而使血管收缩、血脂增高、血小板增多、促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情绪紧张和过度焦虑时,心电图可呈现心脏缺血型改变,一旦情绪松弛下来,这种改变马上就会消失,如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可以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调查发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都具备情绪急躁、工作紧张的特点。因此,开展冠心病的防治工作还要从心理情绪上进行治疗和调控,做到在任何紧张的条件下都要排除急躁烦恼情绪,学会休息,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善于用精神力量来消除自己的感情冲动,稳定情绪,对于冠心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支气管哮喘:心理因素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气流阻力。这种体液免疫反应,是心理因素和肾上腺-受体功能障碍降低引起的。另外,有很多哮喘患者因哮喘长期未得到控制或发作时症状严重,造成思想负担很重,情绪不稳定,而这样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所以,哮喘患者平时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平时少生气,少烦恼,乐观向上,学会安慰自己,化解矛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本症的发生与患者性格特征有关,常见于易激怒、过敏、多疑善感等性格。特别是在强烈、急剧的心理因素影响下,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的利用加速,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原因就比较复杂,目前学者们认为它的本质是免疫紊乱,但也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和过敏紧张、焦虑、烦闷等心理因素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