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警惕反流性食管炎
2020-09-27王显敏
王显敏
“我家宝宝最近总是吐!有时候奶都从鼻子里喷出来了!医生,他究竟怎么了?”
门诊上,经常有家长抱着宝宝来咨询类似问题。临床上这种现象称为食管反流,是指胃及(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反流在婴幼儿群体中十分常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类型,大多数宝宝属于生理性的,主要是由于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及胃容量小,加之胃肌肉及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肌张力较低,就很容易发生溢奶。但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发作的呕吐、喂奶困难、烦躁、拒食、呕血和便血等症状,就要警惕病理性食管反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和漏诊,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主要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反流的胃内容物浸渍咽部、声带、气管,能够引起慢性咽炎、声带炎和气管炎,甚至吸入性肺炎,使咽痛、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反复发作。
凡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位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体位治疗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最好体位为前倾俯卧位,上身抬高30度。儿童在清醒状态下最佳体位为直立位和坐位,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将床头抬高20~30cm(厘米),以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频率及反流物误吸。
饮食疗法
婴儿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幼儿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粉,或进食谷类食品;年长儿亦应少量多餐,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睡前2小时不予进食,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導下使用以下3类药物,即促胃肠动力药、抗酸或抑酸药、黏膜保护剂。
1.促胃肠动力药:能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加食管和胃蠕动,提高食管廓清能力,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反流和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常用的有多潘立酮(吗丁啉)和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前者为选择性、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能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常用剂量为每次0.2~0.3 毫克/千克体重,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及睡前口服。西沙必利为全胃肠动力剂,主要作用于肠肌层神经丛运动神经原的5—羟色胺受体,增加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诱导和加强胃肠道生理运动,常用剂量为每次0.1~0.2毫克/千克体重,3次/日,口服。
2.抗酸和抑酸药:主要作用为抑制酸分泌、中和胃酸以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和氢氧化铝凝胶(多用于年长儿)。
3.黏膜保护剂:如硫醣铝、硅酸铝盐、磷酸铝等。
外科治疗
采用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症状能明显改善和痊愈。具有下列指征者则要考虑外科手术:内科治疗6~8周无效,有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食管炎伴溃疡、狭窄或发现有食管裂孔疝者;有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反复发作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