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如何寻找写作素材?你觉得这些素材对你写作文是否有帮助?

2020-09-27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8期

我说:“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只叮当猫,有一只神奇的口袋,能随时从里面翻找出我想要的作文素材!”

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一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满了素材。可惜素材太多太多,又太久没有整理,所以你需要的时候就找不到它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打算耐心地把我的口袋整理一下:

第一层装上我从书本里摘抄的美文,“我们是一群握着文字抱着梦想追逐自由的孩子”“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别人的智慧和感悟,产生共鸣后将成为我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层是我的随笔和日记,有长有短,有笑有泪……“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一段段信手拈来的妙语,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我每天的小心思。

第三层装的是我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这个世界。春燕盘旋杨柳依,桃李芳菲夏花开;秋雨的湿润,冬雪的纯洁……美景或许渐渐淡忘,但美好的感觉却记忆犹新。

第四层空间特别大,我把它拆分成好多隔断,用来装填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来的素材,标注关键词“热点事件评论”“名人故事”“优秀范文”“名言警句”“有关梦想”“有关坚强”……

梳理着梳理着,我发现我的口袋越来越神奇了。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一许一诺《叮当猫的口袋》

如果你问我如何寻找写作素材?我肯定说,素材来源于生活。

一切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好比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没有宇宙就不会有地球。当我要写一篇作文时,无论写什么,都要从记忆中去挖掘、去感受、去提炼,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写作要求好比罗盘,你按照罗盘的指示,找到最贴近要求的记忆,就能挖掘到宝藏。

我们总会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经历对任何人都有帮助,无论哪一种,最平常的生活都会告诉我们答案。

也许你觉得生活太平淡,没什么好写的。可万物都是从简单到繁复,从平常到特殊,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能感悟其中的深意,任何经历都能写成一篇好文章。

不过素材终究是素材,它只是写文章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写文章而编造素材,这些都会使内容虚假做作。本来我们能驾驭这篇文章,编造素材的结果是内容失控了。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一陆珉宇

我翻了翻自己写过的作文,素材主要来自两方面:生活和书本。平时细心对待自己,留心观察他人,有自己的故事和体会,把它们稍加修改写在作文里,就很生动、很鲜活了。这些绝对是我们笔下绝佳的素材。比如《吴侬软语沁人心》一文中,我选用课间时一位同学用苏州方言化解班级浮躁气氛的事例。

另外,生活有边界,而阅读无边界。书上那些神奇又精妙的故事,隐藏着“魔鬼”细节,细腻动人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情感,给予我很多灵感。我可以借鉴它们搭建我的故事框架、推动情节的递进转换等,进行再创造。我的习作《那一次我真愧疚》的灵感来源于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表弟的文章。主人公一直耿耿于怀,而当事人早已抛诸脑后的错位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试着仿作了一篇。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一缪佳宜

作文一直是大家很头疼的问题。很久以前,这个问题也经常困扰着我。上小学时一周一次的小作文,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让我紧张不已。课后上了作文补习班也没有什么好转。我只好拿起手边的作文书,一开始怎么也看不进去,可自从看到一篇优秀的文章后便着迷了。

我不再满足于两本小小的作文书,而是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知识,寻找有意思的散文和小说。没想到,我从此爱上了文学创作,作文也不再是可怕的恶魔了。

但作文的素材来源不仅仅是课外书,还要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我经常去我家楼下的院子里转一转,看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内心的情感天地中尽情徜徉。这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它能使我的作文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

用心观察、亲身体验,就能获取新鲜的素材。平常练笔时游刃有余,在考场上也不会浪费时间,只要从头脑中的“素材库”中取出符合要求的素材,加上从书本上学来的巧妙构思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句,就能轻松写出一篇作文啦!

想要语言优美、构思精巧的话就要多读经典美文,这对写作文也极有帮助,它能让我的作文具有“文艺感”。把平时积累的素材、优美的语句和精巧的构思合为一体,就能为作文添砖加瓦,妥妥地写出一篇好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一吴伊婷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素材也不例外。你和朋友聚个餐,和同学去郊游,甚至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些都是写作素材。但是如何寻找写作素材?答案只有一个:走出去。

巴甫洛夫說过:“观察,观察,再观察。”拿我举例吧,有一次,我来到一家停车场,正好发现一只肥猫正飞快地追着一只老鼠。老鼠像踩了风火轮,遛得猫团团转,这不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因此,只要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重生活细节,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素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了解,不实践,是没用的。就好比上文说的猫抓老鼠,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猫和老鼠》,精彩的动画片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吗?这也体现了“知行合一”的道理。

读者朋友们,当你们想当“作家”时,回忆一下那些难忘的经历吧!它们终将给你启发!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一姜一健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对学生而言,只要能识字会写字,无论文笔是否优美,总能编出几百字。可阅读这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却像喝了白开水般没滋味。可见,真正的写作难题是如何寻找“经验和意思”,关键是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秀素材。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大多是从“我的爸爸妈妈”“记一件有趣的事”这类身边人、身边事写起。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河流,源泉丰盈不间断,河流自然奔腾不息。能运用到文章里的素材,即使融合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改造,终究来源于生活。

有同学会问:“人生阅历尚浅,生活平平淡淡,怎样从中汲取好素材呢?”天下文章千千万,但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事”“情”二字。“事”很简单,无非“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而恰当的素材取决于“情”,生活中的“情”大致分两种:一为“情绪”,二为“情感”。“情绪”代表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的心情,往往是短暂的,而“情感”是一种长期的感受。举个例子,父母为我们准备了生日礼物,当时的感觉是惊喜和感动,这些都是情绪,而情感是父母对我们不变的爱与关怀,以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与感恩,由此看来,何愁无素材可写?综上所述,捕捉生活中的情绪变化,再深入挖掘整理,成为情感,作为鲜活生动的素材,使文章“活”起来。

如果你仍觉得生活琐事太多,摸不着头绪,不妨试着写日记,用简练的语言尽可能还原當时的情绪与情景,方便日后反省。

有空多阅读名家名著也很好,不是为了抄袭名家素材,而是学习名家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你会发现,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经意间就成为文人笔下语惊四座的绝妙素材!

素材积累得越多,就越能体会“生活”这个词。写作时不需雕饰就能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练就一双发现美好的慧眼,不仅为写作点亮一盏灯,而且为人生铺设一条康庄大道。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初二汤晓蕾

指导教师姜琳

每次写随堂作文,同学们大多抓耳挠腮,面面相觑,教室上空仿佛飘着一朵大大的乌云:“写啥呢?”有了好素材,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可选材曾是我的拦路虎。

从“中预”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一星期摘抄,一星期写随笔,还会分享和点评优秀的随笔,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借鉴。小区里的流浪猫、弄堂里的书店、姥姥做的家乡美食、体育课的长跑练习、钻研数学难题、学磨豆浆、玩魔方……这些平凡的话题,在同学们的笔下变得情趣盎然。原来,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懂得感悟的心,身边人、身边事,都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

我也尝试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随笔里。风格迥异的老师、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校园里质朴的香樟树、外婆的老照片、家门口的饺子馆、古城里的糖画老艺人……这些打动我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信手拈来的素材。寒假期间,劳技课老师布置了养水仙的作业。看着水仙花蕾从发芽到长出新叶,到开出小花,因无人照料枯萎打蔫,后来又焕发生机,自己从最初的忐忑和欣喜,到对水仙顽强的生命力肃然起敬,我把水仙的整个生长过程和自己的情感变化记录下来,这篇随笔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除了细心观察、积累素材,有时还需要主动寻找素材。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尝试以学校的教职工为题材来写人物通讯。我想到了OM(头脑奥林匹克)社团的教练陆老师。可只写陆老师如何爱岗敬业,总觉得内容单薄。他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还坚持带队训练?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我对陆老师进行了近半小时的采访。陆老师讲述了他如何与OM结缘,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带队参赛取得骄人成绩,讲述了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讲述了他对OM教学的热爱与坚持……我把这些感人的素材归纳整理后写进作文,陆老师的形象一下子丰满生动了许多。

阅读,也是写作素材的一个丰富来源。学业繁重的中学生们生活范围很有限,但阅读可以帮助我打破时空的局限,让我看得更远。我说的阅读,包括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收看新闻或者文化综艺类节目,跟随文字、音符、镜头走进他人的世界,体验别样的生活,感受不同的喜怒哀乐,摘抄自己喜欢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些都有助于间接积累作文素材。上学期,我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东坡志林》和《苏东坡传》,苏东坡饱经沧桑与磨难,却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仍以一颗平和旷达的心笑对人生。拿到期中考试试卷,看到作文题《TA激励我前行》时,苏东坡的形象立马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把苏东坡的诗词和精神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写,一篇考场作文顺利完成。

写作素材积累得越来越多,脑子里自然形成了一个数据库,写作文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烦恼。根据题目要求在数据库中选择恰当的素材,适当裁剪,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就不是“挤牙膏式”的难事。

前阵子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的选手们,被网友们誉为“神仙打架,开口就是满分作文”。我也不禁为各位选手的才华深深折服,他们一定是平时进行了大量的积累,才能不假思索地出口成章。只有源源不断地输入,才能流畅自如地输出。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初二吴若恬

指导教师陈榕

散文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而我将作文素材分为三类:事件、语言和思想。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大多源于生活。很多同学抱怨“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很难挖掘“事件素材”,其实不然。如果你在冬日的午后从阳台向外张望,你会看见老房子墙壁上斑驳的白石灰“印象画”,老人抱着要晾晒的被子寻觅阳光;倘若你走在拥挤的街道上,你会听见此起彼伏的汽车轰鸣声,看见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倘若你经历了一天紧张的学习,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各家各户的饭菜香会钻入你的鼻腔,而你的家里正有一盏温暖的灯为你亮着……

瞧,平淡的生活充满情趣。确定“事件素材”前,可以回顾最近的生活经历。如果你有写随笔、周记的习惯,就方便多了。日常学习生活繁忙,记录不必详细,写出主要事件与当时的感受就可以。

有了记叙内容,如何用语言描述呢?譬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绘天空和田野:“春天的草叶像长长的绿带流入夏天,蓝鸟背负起整片天空。”他笔下的大自然是纯粹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积累“语言素材”,使我们恰当地领会文章寓意,还能积累作文的“思想素材”。

文章没有思想,只是空洞语言的堆砌,何来意义与价值?我认为,具有思想深度的“思想素材”必不可少。“思想素材”源于生活感悟,也源于书本、电影和歌曲。在写作中运用有深度的“思想素材”,不仅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为文章增色,更促进事件与“语言素材”的灵活运用。

因此,注重日常生活积累,丰富这三大类素材,融会贯通,写起作文来自然不发愁了。最后,我想说的是“热爱”。热爱你的文字和生活,用手中的笔表达所思所想。写作不再是负担,也不是为了应试,而是无所不在的灵魂伴侣。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初三胡雯宇

指导教师陈亮

我通常从生活事件中挖掘素材。这里的“事件”不一定包含“起因”“经过”“困境”“外来帮助”“结果”等一连串完整素材,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生活片断或碎片,其他部分将来再补充,将碎片补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素材不能流俗,如常见的学游泳、学骑自行车、进行演讲比赛等最好不用。文章主旨也不能是太常见的,比如“坚持就是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等最好避免。

如何找到这些素材呢?首先,我每天晚上回忆一遍今天发生了什么比较有趣的事,如学校里的、上学放学路上的……虽然经历大多平淡琐碎,但总还是能找到些比较有趣或有意义的内容。有适合的,就简单记录下来。例如,一次自习课上,一位情绪亢奋的同学突然唱起歌来,很快,许多同学跟着引吭高歌,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来了!”顷刻间,所有声音戛然而止。发现上当后,大家哈哈大笑,邻班同学都被吸引来了。将这类趣事记录下来,写校园特色的故事就可以派上用场。每天回顾一下,不仅积累了不少作文素材,也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

其次,假期多出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中能遇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而且亲身经历往往体会深刻,写起来也具体生动。例如一次出国旅游,3岁的弟弟在一处广场上突然跑没影儿了,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四处寻找,结果是他迷路了,自己又摸索着跑回来了。当时那种由极度紧张到骤然放松的心情,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这样的心情和经历写在文章里一定吸引读者。

最后就是老生常谈,多阅读。我们的生活很单一,书籍可以大大拓宽视野,让我们很快接触到不同的风景、风俗、文化,感受不同的人格魅力。也许这些内容无法直接运用在写作中,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何况阅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呀!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初二叶雨杭

指导教师姜琳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个人,文章结构为筋骨,细节描写为血肉,那么写作素材便是灵魂,因为它直接锁定了作文的主旨和立意。没有合适的素材储备,我们考试时便容易剑走偏锋,离题万里。作文素材储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素材的寻找与挑选成为重中之重。

我认为,搜集素材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模仿”。经常阅读摘录名家名篇段落是好方法,学习作家们将一件小事从各方面展开分析,如何生动自然地安排过渡,同时增添了文采,避免全文都是大白话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写作效率。

有了一定积累后,就需要“观察”。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与身边人沟通,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像拼拼图一样组合不同类型的素材,再经过加工、过滤,以精彩的描写修饰,便是一篇合格的作文。

对于要求高的同学来说,“合格”远远不够。从“合格”到“优秀”,还需要“体悟”,即以小见大。“体悟”看上去简单,好像什么都不用做,实则最难。多读些书,看些影视剧,侧重“想”而非“看”,设身处地地思考,把自己代入主人公的情境。即使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某些事件,也能通过想象另辟蹊径,了解不同人物的心路历程,获取独特的素材。

毫无疑问,一定还有其他方法,但没有捷径。平时多进行深度思考,少看浅陋无知、博人一笑的低级综艺节目。在一天天的积累中,你一定会更有想法、更有远见,笔下的人与事熠熠发光,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从“摘抄”到“观察”,再到“体悟”,全是由生活碎片“顺手”组成的,点滴积累汇聚成有价值的素材。作文不可怕,脚踏实地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字里行间就会重现生活之美,作文就会一鸣惊人。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初二柯奕扬

指导教师姜琳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考查,已经逐步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并成为近年语文中考命题的方向。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一个学生没有很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但难以真正学好语文,还可能影响学生将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通过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现中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中的积极语言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文学习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语言的实际运用已经成为考查的方向。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否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成为语文测试中的重点。无论是基础部分对于字音字形和古诗文背诵的考查,还是最后作文部分的任务驱动式呈现,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真实的语言情境。这样的考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将语文考查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思想。

二思维上注重创新表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点在作文考查上尤为突出。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已经不再是原来一道简单的命题作文的形式,而是转向想象类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创新表达。以南京市2017年到2019年三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2017年的发言稿要求学生根据设定的情境进行想象。2018年题目要求将作文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以“在2018”为题,选择名著中的人物,发挥想象,写出新时代的新故事。2019年则结合材料设定情境,以“你的和我的”為题,进行联想和深入思考,完成作文。可见,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有一定想象能力,较强的思辨能力以及对生活细致的体悟能力。

三生活中发现真善美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中考语文也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考查视角指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试卷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天文地理到自然风物,从风俗人情到衣食住行,从诗词歌赋到经典名著,生活情味渗透在试卷的角角落落。中考命题者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圈子,用独特的眼光看世界,发现这个世界别样的美好!

四聚焦文化、传承文化

近年来,中考语文总是聚焦当年的文化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承文化。《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成为热门考试内容。同时,地域文化也有充分体现,每个城市的考题都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例,既有特色美食盐水鸭、龙袍汤包,还有燕子矶、清凉山这样的经典名胜,还涉及与南京有渊源的诗人、作家等文化名人。

面对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同学们要用好我们的部编版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是编者精心围绕某个主题编写的,紧跟教材,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山川美景,品读名家经典,体察人间百态,思考生命意义。教材还巧妙地将语文核心素养和每个基本语文能力点渗透进每篇优秀的课文中,从字词到句段,从诗词到文章,从语法到作文,从综合性学习到活动探究,内容细致又有整体性。所以,同学们要亲近课本,跟着老师利用教材提高语文能力。

其次,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坚持每天朗读古诗文或优秀的现代文,坚持每天阅读短篇文学作品或经典名著片段。每学期除了阅读要求的必读书目,还要阅读三本以上的课外书。阅读时建议做些摘抄,写写读后感之类的读书笔记。

最后,多接触社会,亲近自然,增长见闻也是必要的。我们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到生活中去,应用所学,获得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同学们要具有关注时事、聚焦热点的意识,多跟家人交流,建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独立的人格。珍惜每次外出旅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细心观察体悟,建立自己与社会的联系,增进与外界的交流。

提高语文素养不会一蹴而就,语文学习更不可能中考后就结束了,同学们不可功利心太重,需要靠耐心和毅力慢慢积累、不断运用所学。请相信,只要你用心付出努力,一定日有所得,精进每一天!

———南京師大附中树人学校教师朱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