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放弃

2020-09-27朱屠豪

大飞机 2020年8期
关键词:总装飞人商飞

朱屠豪

上海浦东机场南侧,上飞路919号,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如今已是中国大飞机腾飞的新地标。

2020年6月28日,3架ARJ21飞机在这里分别交付国航、东航、南航3家国内主流航司,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是国产喷气客机首次进入我国民用航空主流市场,完成制造交付的,正是作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回望历史景深,70年前的1950年9月1日,一群“两航”留沪人员和部分起义回沪人员在古朴的龙华塔下组建起一支不到百人的临时飞机修理队,“把残缺不全、破旧不堪的‘万国牌飞机”修好,是这群技术人员最渴求的愿望。这一天,成为了上飞成立日。也正是从那时起,上飞梦想起航、乘风破浪,跨越半个多世纪走到今天。

撇开表象,探寻深层,我们可以嗅到告别历史的余味——中国民机事业走过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创新创业历程,上飞是典型缩影;我们可以听到赢得时代的掌声——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上飞是实践范本;我们可以看到一往无前的胸怀——用数据定义产品、用数据驱动制造、用数据创造价值,上飞是光辉案例。

70年来,时和势一次次把上飞人推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但他們作出的选择,永远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让“废铜烂铁”重新“焕发青春”

如今对飞机已经“司空见惯”的人们,很难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飞机对于国人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离上海不远的浙东舟山尚未解放,对在上海龙华机场修理飞机的技术人员来说,他们的“开工”意味着随时降临的炸弹和子弹。但让“废铜烂铁”重新“焕发青春”的强烈执念让他们想尽办法骗过头顶上盘旋的飞机,夜间作业、伪装网覆盖、转移飞机……这支飞机修理队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修飞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他们存在的价值和实力。

解放初期的艰苦岁月,他们在创造历史:从最初修复2架C-46飞机,到1年后发展成29架可供航线使用的飞机;从一支90余人的临时飞机修理队,到1951年扩编正式建厂,职工人数增加到250余人,新上海航空工业历经从无到有。

“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是时人对工厂铆接二车间的一句评价,而放到更大的时光维度来看,整个工厂也没有辜负这样的赞誉,修理改装机型日趋增多、技术日臻娴熟:为改变中国领导人无专机出访的历史,工厂立志把一架运输机进行改装,光荣完成任务;修复被时人誉为“空中坦克”的伊尔-10冲击机,工厂毅然派人到苏联修理厂学习,归来后钻研飞机修复;国内发展热情高涨,工厂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飞龙一号”,向国庆节献礼;苏联顾问对歼击机改装教练机技术持否定意见,工厂技术人员硬是靠技术成功改出了“争气机”。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这是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上飞正是在短短的几年内,靠着“向前冲”的一股子劲,披荆斩棘,一次次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飞修理和改装伊尔、米格、里-2等各类型号的飞机3400多架,修理技术水平、零备件制造和部附件修理能力大大提高,成为空军航空修理厂中的主力。

但一个念想却始终萦绕在上飞人心头,修理、改装,却始终没有一架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这是一个遗憾。

“草棚棚里飞出了金凤凰”

2017年5月5日,首架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直插云霄。

在沸腾的人群中,年近九旬的运10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

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大飞机梦”,在此刻得以交融。这位已经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是历史的见证人。37年前的9月26日,一架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直冲云霄。人们记住了运10,也记住了负责总装制造的上飞。

时任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曾在《航空周刊》上评价运10:“运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的十年之久的锻炼。”这段富有深意的话,其实也是对上飞在民用航空制造史上地位的生动注解。

感受到成功研制的喜悦,也历经了黯然下马的悲情,中国研制大型客机的帷幕在拉开不久后又徐徐落下。如今的运10,静静地停在上飞公司浦东基地,诉说着上飞人的精神原点——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没有谁比上飞人更懂得,什么叫永不放弃。老上飞人忘不了那段众志成城的岁月:“一厂两地”,从中心城区的龙华到新扩建的大场厂区,换乘数次车,单程要花2个小时;条件艰苦,车间里夏天高温像蒸笼,冬天零下如冰库;设备简陋,计算数据大多靠的是机械式计算器,抓住手柄摇动,才跳出结果……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上飞人创造出了一个个堪称不可能的奇迹:飞机的发房前缘靠着钣金工用木榔头一锤一锤敲出来,成吨重的大锻件用报废设备改装成的带锯下料……“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的信念,就是一代代上飞奋斗者的不竭动力,就是一代代上飞报国者的无声誓言。咬牙用力,他们让“草棚棚里飞出了金凤凰”。

中华艺术宫曾展出过一幅运10总装车间全貌画作。从一个车间日常的协作镜头,洞悉历史的穿透力,让人们寻找并重温上飞人那颗炙热的初心,同时感怀如今大飞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风雨从来急,我们在一起”

“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商飞公司发表重要讲话,指引着大飞机事业坚定向前。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从此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有了实施主体;一年后的6月6日,上飞改制成功,上飞公司作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整建制并入,走上了新的奋斗征程。

在此之前,2002年4月30日,ARJ21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历经坎坷的上飞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时代大机遇,承担起飞机的总装制造任务。2008年11月28日,ARJ21飞机101架机完成历史性的首飞。

但这只是一个漫长探索的开始。走南闯北,经历严寒和酷暑,2014年12月30日,ARJ21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型号合格证;瞄准市场,走过艰难和坎坷,2016年6月28日,首架交付成都航空的ARJ21飞机进入航线运营;聚焦批产,狠抓质量和进度,2017年7月9日,ARJ21飞机获得我国喷气式客机的首张生产许可证……

“20多年了,没想到又能在这个车间里看到这么多飞机一起造。”6架飞机一起造的景象,让曾参与麦道合作项目的老同志颇为感怀,当年最高峰一年交付6架麦道飞机,如今,ARJ21批生产成为常态。坚决打赢质量提升攻坚战、坚决打赢批产交付攻坚战,2020年上半年交付ARJ21飞机11架,如今已累计实现7家客户33架飞机交付,ARJ21飞机正健康稳步发展。

“风雨从来急,我们在一起。”从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上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应彪的温暖话语中,上飞人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攻不克的难关:围绕批产提速,进行组织机构改革,成立型号事业部,打破壁垒、集聚资源;设立架次责任人、组建工位模块化团队,“点对点”提供保障,全要素攻克短板;推行“节拍化精益生产”,优化产线布局、工位设计、工艺流程,各班组定人定岗,各工位抢时提质。

从产品研制到走向市场,从达到适航要求到满足客户需求,环境在变,机遇和挑战在变,但“以飞机论英雄、以质量论成败”的信念没有变。向客户学习、向榜样学习,逐步走向市场的路途,倒逼上飞人拿出更大的魄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向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

“很多人觉得浦东机场已经是上海最东面了,可大飞机的总装基地更远。”这句话出自一位“老上飞”的感慨,上海日出最早照耀到的地方,如今已是一座占地4000余亩的现代化商用飞机总装基地。

2009年12月28日,上飞公司浦东基地在祝桥奠基。因为大飞机,短短数年间,一个个生产车间拔地而起。C919大型客机5条国际主流商用飞机生产线建了起来,目标就是一个,“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上飞人干劲十足、心潮激荡。2014年6月18日,150余名上飞人组成首批C919总装制造IPT团队,正式从大场搬迁入驻浦东基地;9月19日,在新落成的C919总装厂房,C919首架机打响总装开铆第一枪。

从冲刺C919首飞的那一刻起,一场新的战斗打响了,和时间赛跑、和质量较劲,上飞人与困难的较量从未中断:在机舱内“拗造型”,给大飞机“搭骨架”“安心脏”“装神经”,党员干部带头拼闯,职工群众团结奋战,车间、机库、停机坪……飞机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上飞人协同奋战的身影就在哪里。在这场没有“中场休息”的接力赛中,上飞人接续奋斗、薪火相传,高擎航空强国、“四个长期”、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火炬,推进生产马不停蹄。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机在浦东基地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这只是大型客机项目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面对大飞机这一高端复杂的系统工程,上飞人容不得半点马虎,把飞机质量看成是“生与死”的问题,加快研制进度。2020年2月23日,C919全部6架飞机投入试飞,阎良、东营、南昌、锡林浩特、吐鲁番……上飞人紧紧跟随,助力C919笑傲蓝天、展翅飞翔。

而今迈步从头越,要让C919成為一款“客户满意、飞行员爱飞、旅客爱坐”的好飞机,为客户、为公司、为国家创造价值,上飞人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视野放大、心胸放宽、思路放远

2018年9月17日,上海西岸,世界的目光锁定这一地标。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这里召开,其会场即是曾经的上飞龙华厂房。新老时空强烈碰撞,向上飞人发出时代之问:如何拥抱未来谋发展?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热情拥抱工业互联网、拥抱数字世界,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创新。”上飞人已经明确方向,在题为《人工智能助推大飞机制造》的主题演讲中,勾勒未来蓝图。

号准经脉,把准要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上飞人把视野放大、心胸放宽、思路放远,激发新业态、实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勇毅笃行有稳劲。把产品实现作为主责主业,上飞人在飞机制造的主战场精耕细作,开启了一场体制机制的变革。2017年5月15日,组建ARJ21事业部、C919事业部、复合材料中心;2018年7月27日,新改制、组建的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零件加工中心、质量管控中心等6个事业部揭牌,初步形成以事业部为研发主体,以大部制为职能支撑,以管理部门为运营保障的企业组织架构。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上飞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高效率研制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改革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的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的现代制造业转变,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推动上飞发展理念、发展动能、发展模式全面升级。

崇尚技能、崇尚技术。在人才强企战略指引下,上飞不断完善“引、育、管”制度体系,一大批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上海,公司职工数量增至7700余人,一支大飞机产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逐渐成型。深入实践探索“大产业、小核心”人才工程重大课题,定制成长路径、开展“5个100”蓝宝石人才工程、人才特区等培养工程,打造商用飞机总装制造核心人才选拔、培养、激励的动态管理平台,涌现全国劳模6人、省部级劳模46人,建立起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中国商飞首席技师工作室、2个中国商飞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浦东新区首席技师工作室,成为破解一线生产难题的关键。

70年前,在龙华塔下,上飞诞生;45年前,在大场镇旁,上飞因型号任务迁址;11年前,在东海之滨,孕育大飞机项目的浦东基地开工奠基;如今,临港新片区,围绕主制造商就近布局产业集聚的大飞机航空产业园正蓄势待发、振翅高飞……

历史,往往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冲刷才能看得更清楚。70年出发再向前,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飞人豪情满怀、执着追梦,有信心、有能力,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上飞人向大飞机梦前进的步伐。

猜你喜欢

总装飞人商飞
来自合作伙伴的问候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飞人”
老飞人
中国商飞再签130架C919大单
中国商飞共获730架C919订单
航天器全三维仪器电缆总装设计技术研究
宇宙巡使小飞人
“飞人”收养“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