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坟场”,一座城市的新殇
2020-09-27席予
席予
共享单车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共享模式的成功,源于它解决了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着曾经的两大行业巨头——ofo押金难返,摩拜凄惨“卖身”,让大众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新兴经济体的价值与去留。
有限的城市容积,迫使共享单车企业从诞生起,就卷入“你死我活”的生存之战。恶性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2018年末,网上疯传一则ofo即将“爆雷”的消息掀起巨浪,短短数日内,申请退押金的用户人数超过1500万,退款金额突破10亿元。ofo从执业内牛耳,一朝成了“退押金”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仍有超1000万用户在排队等待退款,据估算,以目前的速度,距离彻底还清,至少还需等10年。
如果說ofo是败给了流言引发的信任危机,那共享单车的鼻祖——摩拜,则输在了不计成本的行业竞争和扩张,最终资金链断裂,创始人出走,只能低价“卖身”美团。以橘色为代表的摩拜,换成了“美团黄”,但处境依旧艰难,年亏损仍高达45.5亿元。
共享单车最大的难题曾被戏称为,新企业的车如何不与同行撞色,如今市场上活跃的颜色早已所剩无几。特别是两大霸主的相继陨落,无疑让市场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疑问:共享单车究竟是朝阳产业,还是经济泡沫?这个问题随着当下哈罗单车的强势崛起,变得愈发难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众多“战败”企业退出市场后,留下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分布在城市角落里的“单车坟场”,成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除那些因企业倒闭而废弃的单车,目前,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都完成了对共享单车的流量封顶。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大了对共享单车违规现象的打击力度,占道经营的共享单车通通被扔进了“单车坟场”。
沈阳市铁西区卫工街旁的一处数千平方米的院落大门紧闭,里面摞满了橙、蓝、绿各品牌的共享单车,密密麻麻的单车列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像这样的“单车坟场”,仅铁西区,就有三个。
“从2018年初开始,挂着‘专项整治非机动车标识的货车就开始将单车往这里一车一车地拉,直到今年才渐渐停了,因为已经没有地方堆了。”管理员夏青介绍道。起初,夏青还不太认同“坟场”的叫法,他认为这里大多数的单车,车身与二维码都还完好,仍能供人骑行。闲来无事,他还会花些时间把损坏的和能用的车分开摆放,以便相关企业来将单车领回,可至今没有一家公司派人来过,随着单车越堆越多,夏青渐渐也就放弃了。
“那些还能用的车,日晒雨淋,也都生锈报废了,我觉得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排列它们了。”夏青说,就连开车的司机师傅也劝他别再折腾,只要一有单车堵路、占道,城管就会通知他们去收缴,最多时一天能出车几十趟,拉几千辆单车,若想把这些单车一辆一辆地温柔列队,得干到猴年马月。
后来,再有被运来的单车,夏青就直接跳到货车上往下扔,摞出了一座小山,越发地契合了“坟场”的称谓。“我也没办法,常规的二维摆法容积有限,只能安排它们上天。”夏青一脸苦笑。
最初,常有人翻墙进来偷车出去卖,夏青还曾为此犯愁,不过现在偷车的人已经没有了,因为这些单车根本卖不出去,“5块钱一辆都没人收。”只有零星几个附近的拾荒人,不时会来捡点儿废铁卖,夏青撵了几次,便也懒得再管。
对于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单车坟场”,业内人士给出的解释是,即便把这些车拉走了,它们还会再回来——由于单车投放量过多,城市中并没有足够的专用停车区域留给它们。同时,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认知,也还停留在随停随放的层面,基本上一停就是一次占道经营,城管又不得不再把车拉走,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果还是“单车坟场”将越来越多。
曾经,民众的刚需、资本的推动、政策的支持,三股力量共同导演了共享单车行业万众期待的景观。如今,这些资本的宠儿却被遗弃在“单车坟场”里,挤作一团,嘀嗒作响,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