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舒尔茨的 极简主义摄影
2020-09-27卢娜
卢娜
冷清的边境哨所,没有霓虹灯和加油机的加油站,以及将当代的功能性建筑作为匿名创作的雕塑作品:生于1966年的图像艺术家约瑟夫·舒尔茨在他的系列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许多充满冷峻诗意的建筑空间。
約瑟夫·舒尔茨作品
2020年8月23日,著名摄影师约瑟夫·舒尔茨(Josef Schulz)的大型个展于德国赫尔曼·斯腾纳艺术博物馆(Hermann Stenner Kunstforum)开展,展期将持续半年。据了解,此次展览为赫尔曼·斯腾纳艺术博物馆于2019年1月重建后的第三个展览,亦将是首个摄影艺术家个展。博物馆此次展出了他的40余件巨型作品,这些作品首次揭示了艺术家图像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约瑟夫·舒尔茨1966年出生于波兰,德国籍,现生活于杜塞尔多夫市。曾获得多个重要奖项,作品常收录于全球顶尖艺术出版物,亦被国际上众多重要的公共机构和享有盛誉的私人藏家收藏。
约瑟夫·舒尔茨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第三代的代表性人物,先后跟随杜塞尔多夫学派创始人、艺术摄影大师贝恩·贝歇尔及其弟子托马斯·鲁夫学习摄影。杜塞尔多夫学派受20世纪新客观主义摄影大师奥古斯特·桑德的影响,是当代最重要的摄影流派。
约瑟夫·舒尔茨
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传承者,约瑟夫·舒尔茨以拍摄建筑及景观摄影作品著称。他的作品往往以大型的建筑设施或建筑结构为对象,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将建筑物简化为颜色为主的块状结构,消除了指向建筑物年代、位置或环境的信息,建筑物看上去更类似于建筑玩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更接近于真实的本体。
“形式”“客观之物”和“出口”,他将自己经年累月完成的系列作品用这些标题命名,反映出他对艺术结构的浓厚兴趣。他作品中的摩登废墟,抛却了建筑的功能,用数码处理的方法消解了建筑标识,在去语境化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强烈而忧郁的美感。同时,他的作品似乎结合了德国新客观主义和德国点彩画派的特点。一片明亮的黄色一尘不染,标注文字的景物和典型风景,让人忍不住想起德国新客观主义画派大师卡尔·格鲁斯贝格的杰作。
系列Centre Commercial,
1999~2000
“Centre Commercial(商业中心)”系列是约瑟夫·舒尔茨最早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把数码引入到创作中,这种创作是建立在真实之上,也是在时间之上,或者说,是艺术家希望超越真实、超越时间,这是一个需要去持续进行的探索。同时约瑟夫·舒尔茨也在思考,何为摄影的未来?或许到后来越来越走向抽象,或者说是以另外的方式在表达。
系列Formen, 2001~2008
“Formen(形式)”系列是约瑟夫·舒尔茨重要的早期代表作,此批作品是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最后一批,其他版次多被重要的美术博物馆、私人藏家收藏,这些作品见证了艺术家对该系列作品长达十年的创作。
系列Sachliches, 2001~2018
在“Sachliches(客观之物)”系列中,约瑟夫·舒尔茨将镜头对准色彩鲜明的建筑,红蓝、灰黄拼接,线条自然明晰地勾勒出一个纯粹空间。约瑟夫·舒尔茨表示并不想把叙事带入其中。另外,摄影总是一个建立在时间之上的创作,比如说人们可以从拍摄的日期去回看时间,或者从相片当中的一些图像信息去判断当时的语境。他不想让这两点出现在自己的作品里,便通过一些方法,把时间或者叙事抹去,把关注落在最微小的结构上面。
系列Terraform,2007~2008
“Terraform(地貌)”系列是約瑟夫·舒尔茨作品主题中少见的自然风景摄影。粗看起来,它在艺术家的整个摄影系列里显得特别不同。不过在约瑟夫·舒尔茨本人看来,虽然这组作品只关注到自然风景,而非其余作品中的城市景观,但它依然在表达相似的议题——有关极简的议题。比如在作品中呈现的山,艺术家关注的只是山本身。在对风景做表达之时,他创立了自己的观点,来诠释他所理解的景观。比如尝试擦去人为的痕迹、多余的景观,让它变得非常纯净、纯洁,重新单纯起来,来回应这些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多余冗杂的景观。
系列?bergang,2005~2008
?bergang在德语中意为“穿越”,约瑟夫·舒尔茨用它作为这一系列检查站和边境站照片的名字,模糊的背景让一个个站点的故事发酵,在简洁的设计中,废旧一词在照片中失效。希望这一组照片能让观者去感受边境站虽然已被废弃,但“边境”却始终存在的原因。边境不止存在于地域上,也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尽管边境站应该比心理边界要更容易消除,但似乎那些废弃的站点更能凸显出之前的边境线。
系列 Poststructure , 2012
在2009年完成的系列作品“Poststructure (出口)”中,为了回应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把通常主要出现在工业区及其附近的巨型广告牌的内容抽空,以此将工业时代的路标变成了社会衰落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