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三套“手术”方案
2020-09-27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根据同济规划设计院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共有44处风貌保护区,上海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达到401条,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058处、3075幢。上海中心城的成片风貌保护区域总量已达到44km2,全市总计约58km2。
在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如看来:“优秀的文化是一层层叠加,而非新的出来,就扔掉旧的。城市的风貌就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我们必须要加以保护,而这样一步步深化的发展,也体现着上海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方法、规划的进步。”
围绕“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思路,保持历史原真性、避免过度开发、注重文化传承是上海在城市更新,尤其是对风貌区更新中的三大重点。然而,无论是街道、商区,还是城市本身,都是有机的生命体,与人类一样具有生老病死的生命特征。因而城市更新之于城市,如同手术之于生命体。目前,城市更新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整旧复新(包括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微改造等)、拆除重建、保存维护。
整旧复新方式,施行于结构上还可继续使用,但因维护不当或设备未予换新,而成为建筑物使用效果不佳的区域。对于城市来说整旧复新就相当于无关生命的美容手术,不改变城市的骨骼架构,通过整治翻新使其达到美观整洁、功能完善的效果。我国现行的整旧复新类改造方式又细化为综合整治类、功能改变、微改造等。
武康大楼位置示意图 制图/ 财富生活
经过更新改造,武康大楼恢复了旧日的“美貌”。 图/ Luna
案例:武康大楼(已完成)
综合整治类
武康大楼地处上海衡复风貌区,该楼始建于1924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原名“诺曼底公寓”;1953年,更名武康大楼。它不仅是近代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也是世界上仅存的3栋船型建筑之一,可谓近代上海城市建筑的重要代表。武康大楼与宋庆龄故居隔街相望,著名演员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著名导演郑君里都曾是这里的住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武康大楼的外立面逐渐被数不清的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和格式电缆“包裹”。被“蜘蛛网”笼罩的它,难窥当年的“美貌”。
为更好地展现城市风采,维护历史风貌,201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主导下,武康大楼迎来了最大一次整修。首先是外立面变得清爽了,原先杂乱的雨棚、晾衣架没了踪影,空调机架也做了“整理”,色泽、纹理都遵循着老建筑进行做旧。其次,在内部的修缮上,设计方参考大量的历史照片,还仔细研究了大楼建筑的原材料,诸多细节都是如实复原。比如走廊墙面,就是拨开了原先墙壁的3、4层涂层颜料,最后才敲定使用偏深的湖绿色。还有大楼露台的水池屋顶和墙面使用的泰山面砖,是几十年前大楼初建时用的砖料。
在武康大楼的修缮过程中,许多细节都做到了如实复原。 图/ Luna
2019年1月,武康大楼周边区域架空线入地合杆工程正式完工,缠绕在建筑周围的黑色“蜘蛛网”从此消失;5月,武康大楼外立面脚手架全面拆除,这座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终于重现了往昔的“盛世美颜”,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曾经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此地的市民秦先生感慨说,“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前后差别”,而对于负责维修的总设计师而言“就是要看起来像没修过,才算成功了”。
黑石公寓现状
黑石M+ 酒店
伊麗包子位置示意图制图/ 财富生活
案例:
黑石公寓/黑石M+园区(主体完成)
功能改变类
黑石公寓最早于1924年投资建造,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公寓建筑之一。同处衡复风貌区内的它也少不了社会名流的足迹: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及其夫人——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毛彦文的“新房”就设在黑石公寓内。此外,曾经协助过“上海拉贝”饶家驹从事抗战难民救济的潘大成也曾带着他当时年仅9岁的儿子潘光入住黑石公寓,潘光后写作《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一书,成为记录上海犹太人历史及其与上海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资料。
伊丽包子铺现状 图/ Luna
作为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黑石公寓有着左右对称的主立面,底层建有超大门廊,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三段式的布局、巴洛克的曲线线条装饰、科林斯柱式等元素。由于目前还有居民长期居住在公寓中,市民游客仅能进入部分对外开放的功能区域,但黑石公寓充分利用其毗邻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沪剧院等单位的特点,重点开发与音乐相关的业态。
比如位于黑石公寓一层,目前对公众开放的“幸福集荟”便是一家以音乐为特色的书店。建筑内部装饰有公寓原风格的马赛克拼花,可谓“神还原”。此外,这里还设立了以音乐为主题、着眼“文化”和“海派”这两大特色的“黑石市集”。市集摊位中包括鸡尾酒、冰激凌、啤酒等轻餐饮业态,位于市集入口处则是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周边商品摊位,贩售专属的限定周边,另外还有国际顶级爵士音乐现场表演机构Blue Note带来的黑胶唱片摊位。穿行其间,不仅可在历史建筑中沉淀内心,亦能在音乐中获得平静,文化就在不经意间流淌到了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事实上,黑石M+园区的运营模式并不复杂,由徐房集团(国企)承租给上海幸福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幸福集荟”负责黑石公寓一楼的运营。原先开设在武康大楼的“Drops”咖啡工作室搬迁到黑石公寓,负责咖啡区的运营,由此构成公寓底楼1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布局。目前,25岁~45岁的中青年是店内的主要客群。
案例:伊丽包子铺(已完成)
微改造类
海鸥饭店曾被誉为上海外滩最佳观景点 图/ 全景网
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上海图书馆边上,有一条闹中取静的小路——高安路。高安路不宽,不过15米左右。与大多上海的街道一样,衡复风貌区内的高安路两侧的人行道上都栽满了法国梧桐,加之只可由北向南单行的规定,让这里有了几分大隐于市的味道。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条往日里鲜少喧嚣的小路却因一家仅有16.9m2 的“伊丽包子”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摄影爱好者。
左右对称的木质店招与菜单牌、两扇墨绿色的镂空铁艺窗,设计感十足的艺术字体,文艺而清新的元素,让你很难把它跟印象中白雾蒸腾、油腻不堪的街头包子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伊丽包子铺并非新开,而是一家已颇有些年头的老店。
2003年,刚刚30出头的店主陈昌义离开安徽老家到上海打拼,靠着自己的面点手艺开了这家沿街小铺。17年来伊丽包子铺已经成了周边居民平凡但又不可或缺的早餐店,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五千个包子。
红火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小的铺面里,上百个笼屉堆得杂乱逼仄,有时候只得向外谋空间,沿街摆放着一摞蒸笼高过人头,时常要占到人行道。对此,店主自己心里也不踏实,成日里担心会被勒令整改。
一面是承揽周边居民日常烟火的“刚需”,一面是影响高安路整体风貌的断点。包子铺究竟是关是留?面对两难,高安路所属的天平街道干部多次走访调研,征询周边单位和居民建议,充分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规划师意见,以自治共治的方式牵引起一场以“伊丽”为样板的街边小店风貌更新行动。在街道牵头下,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遗产与风景名胜研究学院博士谭若霜接过了店铺改造的项目。
渔阳里 图/ 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为了寻找最能融入周边环境的色彩,谭若霜跑遍了高安路,乃至于整个衡复风貌区。从高安路上精心挑选出了一种“高安绿”。他介绍说:“从高安路上春天梧桐刚出芽的新绿,到一些历史建筑门上绿漆呈现出来的灰暗的绿色,在这之间取渐变色,一共提取了了45套颜色体系,最后从这套色谱里挑出了一套跟街区风貌最和谐的。”不光如此,包子铺从整体构型,到装饰元素乃至于字体风格,都能在风貌区的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出处。
设计方案形成后,街道还会同市场监管所、居委会和设计单位,与房东、经营户反复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委托具有风貌施工资质的队伍实施改造。至于内外部改造费用,采取了由街道适当补贴,经营户自行出资的办法,有效调动起经营户的改造积极性。
改造完成的全新包子铺得到了各方关注与点赞。不僅老客人对新铺面竖起了大拇指,“甚至还有新客人特意从外地赶过来”。据街道方面透露,相较以往在业态调整中投入的整治执法力量、承租人清退补贴、空关收益损失、后期业态引入等成本总和,此次包子铺不仅改造成本投入较少,还能让居民得方便、商户得实惠、风貌得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兼顾“烟火”与“风貌”的微改造,成就了城市更新与风貌区保护过程中的一次柔性表达——城市更新,更新的不只是生活空间的“硬件”,还有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的“软件”。
拆除重建方式,施行于建筑物全盘恶化的区域,依当地经济、社会以及实质环境标准衡量,除非清除既有的建筑物与设施,否则将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与都市功能发展,使市民无法享受最基本的城市生活而采取的措施。对于城市来说就相当于脱胎换骨式的器官移植手术,必须清除坏掉的机体器官,更换成新的器官。
案例:海鸥饭店(升级中)
位于北外滩起点,有一座被誉为上海外滩最佳观景点的饭店——海鸥饭店。1949年前,这里是“远东第一酒吧”——英国夜总会的原址。1984年上海市总工会斥资1260万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建造了这座新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对外称为“海鸥饭店”。
然而经过36年的宾来客往,它的整体设计和硬件设施都老旧了,没有地下室的海鸥饭店已渐渐跟不上上海飞速发展的步伐。为满足北外滩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定位,2020年4月,这座扼守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之处的门户建筑公布了拆除改建计划。改建后的海鸥饭店将变身为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和浦江两岸的建筑物交相辉映。
保存维护方式,适用于建筑物机能有健全运作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及地区。依当地的民情及地理环境,加以适当维护,使其免于因放任而遭受破坏或恶化。对于城市来说就相当于生命体为了永生而进行的肌体保存。
案例:渔阳里(已完成)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革命文物资源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内,上海市现有革命史迹657处,其中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有257处;全市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共31座,可移动革命文物8.1万余件。近三年来,上海保护修缮了15处重要的革命史迹,其中就包括“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2019年4月29日,在百年“五四”之际,“渔阳里”改造落成,向社会公众开放。
纪念馆一共分为六个展区。建筑内部设计侧重复原“渔阳里”老建筑符号,展陈内容的原则强调不忘初心还原历史。新增的渔阳里广场毗邻淮海中路,与纪念馆相隔一条弄堂。广场上设置了升旗区域,可在重要日子举行升旗仪式,也为青少年国旗下成长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仪式教育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表示:“改造后的新馆令人耳目一新,更合理的区域展陈,让参观者对党团史的创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人气爆棚,每天预约基本爆满,日均参观人数比改造之前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