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令仪,为中国“芯”注力
2020-09-27燕紫
燕紫
在長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令仪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小志坚
1936年,国家内忧外患,广西南宁市一家普通小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黄令仪。父亲当时为广西博物馆馆长,母亲是一名科学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和父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生活。
有一次,黄令仪和父母一起逃难时,一架敌机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几枚炸弹在四周爆炸,片刻前和黄令仪父母说话的两个难民同胞,瞬间就被炸弹炸飞。可怖的画面深深印在黄令仪的脑海里,一生难以忘怀。
这让黄令仪从小就懂得弱小被人欺的道理。随着年龄渐长,她的心底生出一股倔强与愤慨,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努力让国家变得强大,不再受人欺凌。
战乱结束,黄令仪一家安稳下来,在父母的支持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并被学校保送到清华大学深造。两年后,黄令仪硕士毕业返回华中科技大学,和同事一起创办了半导体专业课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了解半导体专业知识的人很少,而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面对这一几乎为空白的课题,黄令仪并没有为难,反而兴致勃勃地接下这副重担。
为了攻克项目,黄令仪和同事们彻夜不眠,许多实验仪器都是亲手制作,遇到困难也绝不认输。终于,他们成功研发半导体二极管,这意味着我国半导体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调整,半导体专业下马,黄令仪便离开了华中科技大学,来到中科院计算机所。
自立“军令状”
1984年年底,黄令仪到中科院计算机所报到不久,一天被上级领导叫过去,问她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黄令仪当即回答说:“计算机所若不进行芯片研究,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设计出好的计算机呢?”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所领导就通知黄令仪要解散集成电路组。因为所里经费紧张,根本拿不出钱支持继续研究,商议再三后,决定停止他们这个小组。
黄令仪感觉就像当头挨了一棒,心中难以接受。
1989年,黄令仪被派往美国洽谈合作项目,恰好一个大型国际芯片展览会在美举行。
一周时间,黄令仪细细观察每一个展位上的产品。然而,让她失望的是,在上千个展位中,竟没有一家公司来自中国。
与国外芯片技术的差距深深刺痛了黄令仪的心,从国外出差回来,她就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研发出一款属于中国的高端芯片。
“芯”中有大爱
回国后,黄令仪继续研究集成电路,从建立版图库到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等,一切重新开始。这一时期,由她主导研究的两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
随着黄令仪在业内知名度的提高,2000年有关单位推荐她去参加德国纽伦堡召开的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外界展示芯片类产品,也是德国第一次邀请我国科研人员参加。黄令仪带着研究成果来到了德国。
那次展会,黄令仪一行让国外友人见识到了中国的崛起,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坚持与毅力。
回程途中,黄令仪接到国际发明专刊博览会组委会的电话,告知她设计的产品被评为银奖。得知自己的产品获奖,黄令仪特别兴奋。当即写下一首小诗:“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纶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2001年冬天,黄令仪接到“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院士学生的邀约,请她一起参与研究计算所CPU物理设计。接到这个电话,黄令仪兴奋不已。第二天,她找到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韩成德问:“你们这个项目的研究经费是多少?”当韩成德告诉她只有100万元时,黄令仪一下子就心凉了半截。
多年来,黄令仪一直希望研发出一款属于中国拳头产品的芯片,然而真正等到这个机会,她却开始犹豫了。如果接手这项工作,会不会又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呢?岁月不等人,黄令仪不想白白浪费有限的时光,她最终答应了邀约。
虽然当时黄令仪已经66岁,但精神劲头完全不输小伙子,每天要看的材料堆积成一座小山,不完成工作绝不下班。为了锻炼好身体,不给同事拖后腿,黄令仪每天都要早起一小时,在家不远处的小公园打上一遍太极,再乘车赶往计算机所工作。
第一代芯片研究出来即将试验时,黄令仪的脖子受伤了。由于长期使用电脑,颈椎受到压迫,她被医生警告不能使用电脑,必须休息。整整一个月,黄令仪躺在床上心却留在了实验室。当同事打电话告诉黄令仪芯片获得成功时,她开心得像个孩子。
如今,我国依赖进口芯片时代早已过去,黄令仪开发设计的“龙芯”已应用到“复兴号”高铁、北斗卫星、歼20等国家重大项目上,她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