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中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2020-09-27赵晨飞张晓云

教育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赵晨飞,张晓云

(1.山西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原,030013;2.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山西太原,030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作为2020年资助工作的要点之一。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夯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基础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精准认定,认定的结果是高校落实资助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实施资助措施的主要因素。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强调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推进精准资助、落实资助政策的需要。[1]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资助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资助力度持续加大,资助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数据详见表1。

表1 2014—2018年普通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的部分数据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2]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巩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果,发挥精准资助的关键步骤。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实践过程中暴露了痛点与难题,影响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提升。[3]

二、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点与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制度有待完善

1.认定标准不明确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结果分为不同档次,但不同档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及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较为容易界定。《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对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政策倾斜。但是,对不属于特殊群体的贫困学生,高校由于缺乏清晰有效的认定标准,出现主观判断的情况。

2.认定材料的科学性有待考究

长期以来,高校贫困生认定主要依据申请人的贫困证明材料以及对掌握的申请人的家庭信息、日常消费等情况进行综合评议,证明材料大多是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设置此环节的初衷是以政府部门的权威性确保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有效。虽然这种方式能较为全面地对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但也存在学生办理生源地贫困证明程序烦琐、申请时间过长等问题。

2019年,在教育部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后,河北省、辽宁省、安徽省、四川省、重庆市等相继出台规定,将贫困证明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此次改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希望以此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负担、简化认定手续、降低办理成本。但缺少了生源地贫困证明后,高校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将了解得不够具体。如果贫困生认定主要依据书面承诺,就容易出现认定材料的科学性有待考究的问题。

3.缺乏有力的追责制度或惩戒措施

《意见》要求学校对虚假申请的学生在核实情况后取消其认定资格,并追回资助资金。被取消资格后,违规学生在其他方面并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高校也很难对虚假申请的学生进行强有力的追责。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存在局限性

1.学生消费信息掌握不全面

学生消费因素是贫困生认定的一项依据。随着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项目逐渐增多。近年来,大学生超前购买高档电子产品、潮流服饰或是化妆用品的新闻屡见不鲜。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学生还有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消费。因而,高校很难掌握学生全面的日常消费信息。

2.学生工作队伍力量不足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及一线辅导员任务普遍繁重,多种因素叠加使贫困生认定工作变得更复杂而艰巨。《意见》要求高校通过家庭走访调查等方式提高认定工作精确度,并对材料进行核实。在实践中,此项工作大多落在一线辅导员身上。高校辅导员往往面临带班多、学生多的情况,而学生家庭地域间的距离加上经费的限制,辅导员很难对大部分学生家庭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尽管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督促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但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工作压力较大、力量不足的问题仍较为明显。

3.信息公开和隐私保护的矛盾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实行以民主评议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在认定程序上,年级(专业)认定小组成员需要了解申请人家庭、身份和财产等方面的敏感信息。这种工作模式不可避免地将学生信息和隐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无形中让某些心理脆弱的贫困生自尊心受到伤害。[4]同时,这些信息一旦保护不当,还可能让不法之徒实施诈骗,造成严重后果。

(三)学生主观原因导致的不确定因素

贫困生认定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工作程序从理性角度来说符合逻辑。但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受助理念的差异,学生在是否提出申请上表现出不同行为。一方面,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自卑心理,担心被同学议论或嘲笑而放弃申请,还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前期受助而“不好意思”再次提出申请。这些学生往往是需要被资助的对象,如果学校未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资助,就会影响资助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个别学生抱着尝试的心态提出申请,希望获得“免费午餐”。学生主观原因导致的不确定因素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挑战,也更加印证了精准资助的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一)立足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框架

1.明确认定标准,提升制度严密性

开展操作性强、有量化标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实现精准认定的有效途径。地方政府和高校要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经济水平、生源结构等因素,探索标准明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机制。同时,高校应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化研究,制订标准化规范,建立贫困学生量化评定的综合体系。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颁布了《山东省学生资助综合管理标准体系》。该文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及规范,让学生资助工作有标可依。

2.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配合机制

多部门协同配合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打破数据孤岛、推进信息化治理的重要体现。教育部门要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贫困学生数据资源。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确保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信息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还要不断推动贫困学生信息共享,为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3.加快构建诚信体系,完善惩戒制度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贫困证明改为书面承诺更加考验学生的诚信品质。本人的书面承诺是学生践行诚信意识、增强诚信理念的重要表现。个别贫困生挥霍补助、“伪贫困生”等现象都反映出部分学生存在规则意识淡薄、个人诚信意识缺失的问题。有关部门和高校要严查造假违规的学生,提高学生违规犯错的成本,建立完善的诚信体制。对于行为恶劣、严重失信的学生,高校要从重处理,对其升学、就业进行相应限制。此外,高校与征信机构要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学生失信行为与征信系统的合理对接,制订完善的惩戒制度,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二)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1.重视资助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北京大学不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起五级资助工作架构。同时,北京大学在建立学生资助智库、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资格认证考核机制、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准入条件等方面不断发力,提高队伍专业化素质,发挥队伍专业化优势。[5]高校要保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队伍建设质量。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与研讨,从校级层面加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消费信息,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吉林大学设计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准确分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一方面,大数据等技术使学生信息更加客观真实,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线上操作的方式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高校不妨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3.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

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高校要对贫困生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对相关信息进行细化调整。除定期的走访调查外,高校还可借助招生宣传、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契机开展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工作。通过这些方式,师生不仅可以进行社会实践,还可以完成对该地区贫困学生的走访调查,一举多得。

(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寻多元化育人方式

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资助方面,高校对贫困学生的思想、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等方面也要进行帮扶。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强精神,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让学生用端正的态度看待、认识国家的帮扶理念和资助政策。此外,高校要立足贫困生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扶。比如:清华大学的“鸿雁计划”提供海外交流机会,帮助贫困生拓展视野;浙江大学设立多样化的平台和素质训练项目,满足贫困生能力提升的需求。[6]

四、结语

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非常系统且又复杂的工作,对促进教育公平和实施教育扶贫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阶段,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者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形势,开拓思路,坚持创新,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