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2020-09-26刘昊
刘昊
茶余饭后,喜欢看看《道德经》,品味一下其中美妙的滋味,感悟一下其中美妙的思想。“味无味”,在“无味”中体会到令人身心愉悦的美味来,岂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和幸福。
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大意是:谁能真正做到让那浑浊的水沉静下来,缓缓地变得清澈透亮;谁能真正做到让那安稳的如同死了一般的事物活动起来,缓缓地生长。在这里,老子采用比喻说理的方式,也许想告诉人们宇宙间“动”与“静”的深奥关系。像一杯浊水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静而慢慢地清澈澄亮;像一棵春芽在安然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因为动而生机勃发。在我们的社会中,一家一国一单位,又何尝不是如此。譬如一个单位,乌烟瘴气,乱成一片。换了一个能力又强、品德又好的领导,单位的职工都佩服他,躁动的人心慢慢地沉静下来。每个人都不再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而是把自己放到单位集体中来认识问题,思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人心趋于平静,单位趋于安稳。单位光安稳了也不行,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满足职工的经济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于是领导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单位的每个职工动了起来,单位生长发展起来,经济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单位职工的个人需求。这不就是老子那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在社会现实中的写照吗?
联想到教育,把老子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迁移运用到学校的班级管理中,不也同样适用吗?一个乱糟糟的班集体,学生能安心学习吗?学生不能安心学习,又哪来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的提高。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由乱而治、由浊而静,要想使班级由乱而治、由浊而静,必须找到班级乱的根源、浊的根源,那么班级乱的根源、浊的根源又在哪里呢?曾经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年底要放寒假了,由于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哭着闹着痛苦伤心地离开了学校。小孩子心里当然认为:与评上三好的学生相比,我没有评上三好,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不好的学生。那个孩子痛苦伤心是必然的了,而且表现出来。我们为什么要给幼小的孩子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难道真正达到我们所希望的“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教育目的了吗?难道这样做就没有弊端没有副作用吗?这样做的好处一定大于这样做的坏处吗?評先进树典型立榜样,应该是先进典型榜样越来越多,集体越来越好,结果是这样吗?“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看透了人性,民心乱的根源在于看到了想要的东西。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的内心也充满了很多渴望,渴望得到某些东西。一个班有很多学生组成,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泼好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诉求,可谓是暗流涌动。在班集体中,每天都会有故事发生、有矛盾纷争出现。这些事情不及时处理、处理不好,学生就会心生不满,如果班主任用权力压制的办法解决,只能是暂时的表面的平静。日积月累,隐患会越来越大,如果心生不满的学生越来越多,随着面的扩大,会出现不可收拾无法控制的局面,学生会出现过激的情绪反应,采取激烈对抗行为,和老师对着干、拧着来。此时,对学生采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徒劳的枉然的,教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如何使班级由乱而治、由浊而静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反复抓,抓反复,一刻也不能松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辩证思考。有些学生学习不好,把原因归结为学校不好、班级不好,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学校不好、班级不好,学校里班级里难道没有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吗?有人学习好,为什么不是你呢?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为什么不埋怨环境呢?你能改变环境吗?我们改变不了环境,该怎么办?很多学生抱怨班级学习环境不好学习风气不好,从来没有考虑自身能为班级做点什么?能为形成良好的班风贡献什么?一个人无法改变环境,还不如改变自己。班集体由很多学生个体组成,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对不好,从而影响了班级整体的进步和发展,进而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告别过去,迎接未来。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班级还会乱吗?还会糟吗?还会浊吗?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个体组成良好的整体,高素质的个体越多,越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整体,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反过来,良好的班风学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心田,使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其次,班主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机制和办法,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之时,把矛盾化解在襁褓之中。“上医治未病”,说的是最好的医生让人不生病,强调疾病预防胜于疾病治疗。班级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预防问题出现,防止矛盾产生,班级还会乱吗?班级还会糟吗?班级还会浊吗?例如:评三好学生,不能人人都是三好学生,没有评上三好的学生会怎么想?低年级的学生可能认为:我不是个好学生。从而感到痛苦伤心,会外显于形。高年级的学生可能认为:这不公平不公正。从而感到不爽郁闷,会内藏于心。无疑我们在鼓励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在伤害另一部分学生。问题是我们如何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该鼓励的得到鼓励;没有得到鼓励的也觉着没什么,很自然。这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试想,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这样认为解决问题化解纷争是公平公正的,谁又会心生不满呢?谁又会怪罪老师呢?谁又会迁怒于班集体呢?有老师认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公平很公正了,为什么有些学生还嫌老师偏心、使老师心里感到别扭呢?其实,公平公正不是老师班主任说了算,而是全体学生说了算。教育家魏书生采用科学民主的方法管理班级,班级大小事务由全体学生民主投票或举手表决来决定,班主任自己是学生中的一员,也只能算一票。科学有效地解决班级中的棘手问题,使学生心顺气顺,从而使学生走上了学习自动化。有一次,魏书生和学生商量,自己是否可以算两票,结果全体学生坚决不答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意是:自然或自然的法则是没有偏爱的,是公平的,把世上的万物当做刍狗;圣人则是没有偏爱的,是公平的,把世上的百姓当做刍狗。或者这样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在这里,有人批评老子,说:老子自诩为圣人,却把百姓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有贬低侮辱劳动人民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曲解,老子丝毫没有贬低侮辱劳动人民的意思。在这里,老子所说的百姓指的是世上所有的人,并不单纯地指劳动人民;老子所说的圣人指的是掌握规律的人,和孔子所说的圣人意思完全不同。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并不是猪狗。老子也没有把自己看做圣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民中的一员,他又何尝不把自己当做刍狗呢。在这里,说明老子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人人平等,放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放到地球上的任何国家,谁会说“人人平等”不正确呢?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论断不就是公理吗?人类追求“人人平等”,现代社会把“人人平等”作为管理社会的基石。班集体是一个微型社会,班级管理也应该是讲理的,所讲的“理”既不是班主任个人认为的“理”,也不是学生个人所认为的“理”,而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公理”。魏书生深谙教育规律,熟稔教育方法,采取民主的原则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暗合公理化体系思想,收到了出奇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班主任认为青少年学生是小孩子,哪明白什么公理化体系思想,大多情况下不会做出正确判断,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好恶处理班级事务,个人包办取代了班集体判断,个人决策代替了班集体决定,个人威权代替了班集体民主,这样做的结果所有学生会认为公平公正合理吗?所有学生会感到满意吗?正反两方面都说明民主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矛盾化解纷争,减少摩擦消除隐患,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第三,班主任要把爱送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教育是关于“爱”的事业,是打动心灵的工作。需要班主任用心细心,所谓教育无小事,通过每一件细小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温馨,感动于同学的友爱和真诚。“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以情动人,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更多的时候是过得一种学校生活。在老师的潜意识里,更多的时候学生应该学习。可是,老师越抓学习,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老师需要扫清除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围工作,让学生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学习中。让学生的心安静下来,让学生的心沉静下来,让学生的心宁静下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现实中,很多富有经验的老师,能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譬如,学生感冒了,老师的一杯热水一粒感冒药,让学生感到老师如同亲人般的关怀。很多老师富有人格魅力,具有强大气场,像地球吸引物体那样,把学生牢牢吸引在周围,使学生愿意为老师效“犬马之劳”,愿意为老师改变自己,愿意“为老师学习”。
二、如何使班级由安而动,由动而生
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人心安稳总比人心躁动浮动要好。但安稳得过于安稳,如同死寂一般,仿佛一个人置身于广袤荒凉的原野或一望无垠的沙漠,无论你如何呐喊,都无人回应,岂不是一种悲哀和悲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无论多么的激情四射,学生都无动于衷,这和置身于死寂的原野和荒凉的沙漠又有什么区别?无疑,在课堂上,老师希望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不是随性地随意地乱动,是围绕着学习内容思维在动。只有学生的心思放在学习内容上,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通过学习思考,学生的智慧才能生长,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才能丰富,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思维的动是内在的,是潜藏的,是隐性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班级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少走神或不走神,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首先,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草鸡”只能飞上矮墙,“雄鹰”却能搏击长空,是因为理想不同。有了理想抱负和追求,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就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样学生才能飞得更高走的更远。有了理想抱负和追求,学生就有了人生奋斗目标。理想能否实现,目标能否达成,还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强行者有志”,只有那些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人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使人有成就感,从而激励人更加坚定前行;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实现了,实现人生的长远目标也就水到渠成。班主任要善于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实现短期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成就感、满足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获得前进的“加速度”,驶上人生的快车道。魏书生和学生一块分析影响学习的因素,一致认为是“三闲(闲思、闲话和闲事)”在作祟,引导学生控制自己减少“三闲”,于是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面贴一张纸,上面写有自己的短期目标、自己的榜样和自己的座右铭,而且内容可随时更换。这如同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求学时,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减少三闲,魏书生想出了定期在班里评选“三闲”办法,为了面子,“三闲”多的同学便大大收敛,改善了班风,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中。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帮助学生成长,教育学生向真向美向善,需要教育者机杼巧出别出心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孙悟空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说明教育者永远在路上,要永远学习、永远充电、永远修行,在教育“田地”里要耕耘不辍,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类似“孙悟空”那样的学生,毕竟我们没有达到如来的那个层次和高度。
其次,班主任要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避免产生恶性竞争。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无处不在,不可避免。俗话说:有竞争才有活力。一般认为,竞争就是弱肉强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竞争就是优胜劣汰,优者生存,劣者淘汰;竞争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种认识常常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恶劣的影响。胜者固然欢喜,败者却会落寞。为了脸面,为了尊严,为了某种利益,或者是为了求得某种心理的平衡,竞争失败的一方往往会不择手段,阴招迭出,无视法律规章制度,挖空心思损害对方,想方设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流行的量化考核已经引入到学校进入到班级,课堂上普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达到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质疑问难,思维碰撞,达到理解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果真达到教育者所想要的结果了吗?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通过给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加分减分,分出三六九等。这种量化考核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关注分数,而不是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更不会使学生反省自身存在的毛病问题和不足。
班级管理采取量化考核并和利益挂钩的办法,把千差万别的人用分数区分开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人的才能的千差万别,使人只能朝着衡量者希望的方向发展,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是好的就是对的,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是不好的就是错的。这种制度设计,这种条条框框的存在,限制了人才的发展,限制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使很多人没了面子没了尊严,好像受到人格上的侮辱,从而带来严重的恶果,一些人投机钻营,想方设法加分;一些人加分无望或加了分也感到无用,从而心灰意冷,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撕破脸反着来。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竞争,慎重采取量化考核。我们在引入竞争采取量化考核的同时,必然会搅动人心,激发人的各种欲望和贪念。“智慧出,有大伪”,学生为了得高分就会弄虚作假,就会互相攀比,就会想出歪点子馊主意,就会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各种各样丑陋的东西也就出现了。学生的心灵被污染了,班级的风气还会正吗?学风还会好吗?我们在引入竞争激发活力的同时,该如何防止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态度。競争是为了激发学习热情,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捣乱。“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说归说,想要学生达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境界谈何容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班主任要从容易处入手,从细微处着眼,打动学生心灵,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有效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长期以来,学优生和学差生之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学优生心理上自觉高人一等,看不起学差生,不愿与学差生为伍,更不会主动帮助学差生;学差生心理上自觉矮人半截,平时就看老师的脸色瞧老师的眼神,自忖老师不喜欢自己,嫉妒学优生,甚至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潜意识感慨,在学习上,也不会向学优生讨教,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和面子,宁愿不会也不去问。《周易》里有“泰卦”和“否卦”,泰卦的卦象为上坤下乾,表示阴气下行,阳气上升,阴阳交汇,所以吉祥亨通。否卦的卦象为坤下乾上,表示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世道衰落。如果把学优生看做阳,学差生看做阴,学优生和学差生不能有效交流和谐共存,这属于阴阳不交、处于离绝状态的否卦,是不吉利的,是危险的。否极泰来,班主任要想方设法使学优生和学差生和谐共存,共同生长。学优生和学差生命运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是一个共同体。学优生帮助学差生,其实就是帮助自己。“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如果学优生积极主动帮助学差生,使学差生在心灵上感受到同学之间友善关怀热情互助的美好,为了集体为了他人,从而改变自己,用美好的言行回报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反过来,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优生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更加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志向。如果学差生得不到帮助,学习会越来越差,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在学习中体味到的只有无聊枯燥和痛苦,他坐在教室里又会想什么呢?又会做什么呢?现实的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魏书生所总结的“三闲”。如果学差生越来越多,不学习的风气会越来越浓,班风会越来越差,这时,学优生还能安心学习吗?能不受影响吗?班主任要做学优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感受到帮助学差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行动起来,为班级的建设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一个能为班级真诚服务的学生,将来就会真诚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如果学差生得到热心地帮助热情地鼓励,还会嫉妒学优生吗?还会认为老师不公平不公正吗?还会怨恨班集体吗?也许,他们会认识到:学习上人与人有差别是正常的自然的,为别人的进步真诚喝彩衷心祝福是有涵养的表现。他们所反感的所抵触的是:考核评价给他们带来的自卑感羞耻感和侮辱感。班主任要做学差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老师的关怀,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为了老师、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使他们有了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思想基础。班主任要提高学差生的思想认识,整个班级如同一列火车,集体中的每个人如同一节车厢,大家一块前进一同进步,也许他们在班级中永远靠后的,但是放在整个年级中,与其他班级相比,只要自己所在的这个班集体是一列速度最快的火车,是一列加速度最大的火车,自己是这个优秀集体中的一员,自己也是优秀的。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们并没有放弃他们。
当学生对竞争有了正确的认识观念和态度,当学生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学生会坦然面对竞争,不惮于竞争,不屑于恶性竞争。
第三,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凑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的作业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老师一再强调,学生好像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还有很多学生粗心大意,看不清题目要求,有的甚至抄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要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可以说,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同端着满满一碗热水走路,既要前进又要保证水不溅出来烫伤自己。几十个学生组成一个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心思,不可能无事,有事是正常的,无事只是暂时的,各种琐事会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认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瞄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又要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放过次要矛盾,不留尾巴不留隐患。班主任既要有解决矛盾化解纷争处理问题的智慧方法和能力,又要有“持久战”的耐心、信心和决心。付出了艰辛,才能体会到快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才能有收获和成功。班级管理,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蜂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