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分区研究

2020-09-26范余敏

河南科技 2020年22期

范余敏

摘 要:本文收集并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条件,根据流域数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类型,综合考虑研究区生态功能地位,提出安阳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及工程部署方案。

关键词:安阳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2-0142-03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ec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local data, the types of the existing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status of the study area wa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and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oning and project deployment scheme of Anyang River Basin were proposed.

Keywords: Anyang River basin;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oning

1 研究区生态环境条件

研究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河流域内,涉及安阳市殷都区、北关区、文峰区、龙安区、林州市中北部、安阳县,流域面积约2 835 km2。

地形地貌:研究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侵蚀剥蚀中山地貌;中部为低山丘岭地带,属剥蚀堆积地貌;东部过渡到垄岗区,海拔为140~280 m,地势平坦,地表水流呈树枝状,下切形成许多“U”形冲沟;垄岗以东(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为冲积平原地貌,海拔为90~170 m,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与华北平原连成一体。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4.7%,丘陵占14.2%,平原占38.3%,其他占12.9%。

河流水系:安阳河干流全长164 km,主要由洹河、粉红江、金线河、梨园沟河等组成。研究区内的水库有小南海水库、彰武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本流域中部穿过。

土地资源:安阳河流域内耕地面积为130 639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6.07%;林地面积为39 635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3.98%;草地面积为15 825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58%;裸地面积为19 331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82%;水体面积为6 193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18%;建设用地面积为50 300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7.74%;道路交通面积为3 999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41%;其他用地面积为17 627 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22%。

矿产资源:研究区内有各类矿产50余种(含亚种),主要有水泥灰岩、铁、饰面石材、煤等。

旅游资源:研究区内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齐具,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23家。

2 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

2.1 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按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将安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环境问题区:①I区:是以森林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②II区:是以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③III区:以水生态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见表1。

I区:该区面积为490 km2,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中-低山区。主要现状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植被发育不良、水土流失较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水源补给不足,同时存在地质灾害、渠体渗漏等。区内地形较陡,切割严重,裸地较多,侵蚀剥蚀严重,造成植被发育不均,部分地段因碳酸盐岩分布和人类活动等,造成植被发育不良,水生态涵养功能降低,存在水土流失等。

II区:该区面积为1 054 km2,主要分布在流域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主要现状生态环境问题是矿山开采造成植被受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占压土地资源、矿山地质灾害、保水性差等;次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萎缩、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河道连通性差等。

矿山开采破坏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观面积约8.49 km2,影响和占用土地面积约16.08 km2,地下采煤活动导致地面塌陷面积约5.94 km2。

安阳河流域季节性降水明显,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3%。流域内矿产资源较多,矿产开采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水量减少导致干涸时,就会引起湿地萎缩,对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

III区:该区面积为1 291 km2,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地层以第四系地层为主。主要现状生态环境问题是河道淤塞、连通性差、水体污染等;次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富水性差、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等。

洹河7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丁家溝、彰武水库、京广铁路、于曹沟、冯宿桥、西伏恩桥、孙村桥。根据2018年4月检测结果可知,洹河总体水质为Ⅳ类,入境断面为Ⅴ类,出境断面水质为Ⅳ类。

2.2 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第一,部分地区资源开发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度,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和原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破碎化严重。特别是部分地区以往开展的生态建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萎缩、功能丧失,森林生态系统林相单一、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若不及时予以扭转,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第二,计划经济时期,安阳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加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矿山开采造成基岩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废渣随处堆放、占据土地资源,同时还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安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进程。

第三,受城镇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及生活污水造成水体污染,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敏感脆弱。

3 生态功能区划分

南太行地区是我国南北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是华北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关系到华北平原南部地区的城市安全、农业安全等,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南屏障,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于豫北平原、京津冀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洪调蓄等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研究区位于南太行北部,是太行山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划分的漳河水源涵养、太行山山地生物多样性、太行山丘陵土壤保持三大生态红线区内。

经综合分析,将安阳河流域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和一个保护带:中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矿山环境修复功能区、冲洪积平原水环境修复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生态廊道保护功能带,面积分别为490、1 054、1 275、16 km2。

4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分区及工程部署

针对安阳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现场调查、安阳市各类规划及项目实施的迫切性,结合安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目标,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对生态脆弱的地区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首先要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以生命共同体系统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流域水文条件、地形特点、空间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根据南太行项目安阳河流域总体部署、豫北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安阳河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及流域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依据安阳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自西部中低山向东部平原分带性特征,实施整体保护,按照生态环境问题分区,划分为3个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区:①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主要布置在I区;②水土保持与矿山环境治理区,主要布置在II区;③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主要布置在III区,见表2。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及工程实施的迫切性,在研究区内部署两大类保护修复工程,即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和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主要部署在中西部低山丘陵以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为主的系统修复区,主要目的是修复破损山体、恢复地形地貌及植被,主要采用工程治理、自然恢复等措施进行保护修复,修复治理面积约4 407 hm2;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在西部中低山以森林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的系统修复区和东部平原以水生态问题为主的系统修复区,采用管控、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综合保护修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性和水系连通性。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提高生态系统保护能力,增强生态系统中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及气候调节等功能。

5 结论

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可知,安阳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主要包括:①I区是以森林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②II区是以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③III区是以水生态问题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将安阳河流域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和一个保护带。在流域内实施整体保护,并划分3个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区,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水土保持与矿山环境治理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

参考文献:

[1]赵娜倩.山西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分区及管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9.

[2]张永福.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104-105.

[3]邹长新,王燕,王文林,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11):961-967.

[4]劉威尔,宇振荣.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和修复[J].国土资源情报,2016(10):37-39,15.

[5]夏文博.环巢湖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治理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9-21.

[6]门雪燕,谢永霞.洹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7(24):10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