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国企共青团“智慧团建”创新研究
2020-09-26张静
张静
关键字:大数据时代;智慧团建;企业;共青团
面对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共青团不能置身事外,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企业“智慧团建”工作,推动企业共青团工作实现转型发展。
一、当前国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网络时代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信息的易得性和快速流动性,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夹带着各种思想、观点、主张和价值观念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猛烈地冲击着青年群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单向而缺乏互动传统层级化管理模式日渐式微。传统的共青团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层级化,主要效仿党建工作“自上而下”的理念和工作方法,思维上更偏向以管理约束为本、闭环自供,“重灌输、轻反馈”“重说教、轻互动”,如,团支部“三会一课”基本工作制度。这种传统层级化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交互理念很難兼容,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一方面,层级化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吸引青年;另一方面,青年职工多元化、多变化的价值取向在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争夺下,团组织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渠道去争取青年、留住青年。
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呈现日益弱化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自我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特别是随着各类商业服务的快速发展,青年通过单位、组织获取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减弱。特别是由大数据催生的青年自组织的迅猛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共青团的生存空间。大数据时代,传统共青团活动形式相对简单、内容相对枯燥,无法吸引青年参加。同时,团组织在维护青年权益、搭建青年成长平台方面无法达到团员青年预期,这都导致了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日益弱化。
传统决策模式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够。针对企业青年职工的需求,团组织通常的决策模式是较为传统、封闭,开放性不够;掌握信息动态往往是延滞的,预判性不是很够;对于掌握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的完整性及代表性也不足。导致这种情况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来自于团组织自身应变不足,管理模式的落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应用,为团组织提前预判青年思想动态,准确把握青年的需求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
团组织的开展工作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目前,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是各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内容,如上团课、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演讲比赛等;二是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和指示开展的各项工作。而充分联系企业实际,创新性开展各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和行动明显不够。
二、大数据视域下推进国有企业“智慧团建”的思考和建议
将大数据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提高宣传教育的联动性。在对企业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安排、宣传动员和通讯报道时,可以充分将传统媒体和大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介和新技术来满足不同青年群体在不同场所的不同需求,提高企业团的宣教工作的联动性,全面开展团组织的工作。根据非官方调查,90%以上的企业青年职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获取信息。团组织应该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立QQ群、微信群等内容,对青年群体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职业规划、工作体会、生活和婚恋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关注和掌握青年思想动态,对于不消极观点和错误理念加以纠正和正确引导。
搭建大数据智慧交流平台,加强团员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企业团组织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发布信息,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种动态,并且与企业员工或者关注企业共青团的群体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这样可以避免因企业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负面消息。企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利用更加具象化、生动化的语音、视频、图片等功能加强与团员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将企业共青团工作与微信有效的结合。例如,企业共青团可以建立各种微信群,可以依据企业工作性质建群;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独自建群,也可以建立共同的信息交流群;企业共青团可以根据成员年龄、工作任务建群。根据企业工作的需要,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共青团的工作信息与任务,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强化“智慧团建”凝聚力,拓展团组织活动的覆盖率。推进国有企业“智慧团建”工作,其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团组织的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和实践的统一发展。企业团组织应借助网络优势资源开展网络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团员考评,通过网络收集青年意见和建议,利用网络加大企业团组织活动的宣传和覆盖面,切实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增进感召力、强化凝聚力。
共青团要在大数据时代中抢占先机,赢得更多青少年“拥趸”,就必须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推广实施“智慧团建”布局大数据战略,从大数据分析解读中获取价值信息,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党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
参考文献
[1]龙小伟.运用大数据推进国有企业智慧团建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0(0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