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端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09-26师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一带一路

师艳

摘  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对复合型财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是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难以胜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财务工作。这就要求高校从培养“核算型人才”向“沟通型、管理型、决策型、涉外型”人才培养转变;本文从知识、能力及素养三个维度提出高端财会人才的培养定位,从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交流渠道、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提出培养实施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端财会人才  培养定位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a)-0198-04

Abstract: China's "going out" enterprises have a great demand for compound accounting talents that are not competent fo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work because of traditional way of education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form from cultiva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talents" to "communicating,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foreign"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of advanced accounting tal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suggests the cultivating implementation path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an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Advanced accounting talents;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2013 年中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近6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必须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层推进对于财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对我国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财会人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企业对于高端财会人才的胜任能力需求是什么?高校该如何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这些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财会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将近40%的高校办有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占所有在校本科生的10%左右。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拥有超过4000万人的全球最大会计从业群体,但其中拥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数只有16万。RobertHalf发表2019年薪酬指南显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72%香港CFO表示现时难以物色合资格的财务和会计专才,并有多达75%受访者预料未来5年将更难聘请合适的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较大,但是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在沟通与创新能力方面较弱,缺乏国际视野,眼界较为狭窄,综合战略思维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财会工作。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端财会人才培养定位

2016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三方开展联合调研,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会人员的胜任能力。梳理出来财务人员胜任力包括:财务核算能力(包括财务会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等)、财务分析能力(包括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纳税筹划及税务风险管控、审计和认证业务、大数据分析、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熟悉商业模式、正确评价战略选择的能力、对宏观环境及行业前沿判断及把握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好的起到带头作用,我国对高端财务人才提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新定位。在现有的要求基础上,我国将新的培养方案定位在:专项培养一批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通与经济相关的法律、财务决策,国际税收以及具备必要的文化素养,具有价值创造能力、能果断做出规避风险的正确决策的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要求财会人才从“核算型人才”向“沟通型、管理型、决策型、涉外型” 人才转变;具体到高校对财会人才的培养,应从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向通识型人才培养。对此,针对“一带一路”背景,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将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着手(见图1),培养应用复合型高级财会人才。

在知识方面:首先,会计专业知识是必备的知识,包含核算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税务筹划及风险管控知识、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等知识。其次,针对服务“一带一路”的高端财会人才培养,国际化知识是必备的,财会人才不仅要了解沿线国家会税法制度及金融体系的差异,还要了解沿线国家投资政策、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语言,高校针对“一带一路”背景培养的高端财会人才首先应在本国语言文学上储备一定的知识,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除了英语知识,应该选择性的学习 “一带一路” 沿线小语种国家的语言。

在能力方面:首先,要有面对复杂环境的职业判断与职业操作能力,如财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控能力。其次,还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如面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再次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搜集、处理及运用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样,信息呈指数型增长,今后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信息的竞争,如何在快速搜集、有效整理,在此基础上助力企业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决策,是着重力培养的能力之一。第四,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会计正面临着由核算向管理的职能转变,对接“一带一路”需求的财会人才需要走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与其他部门沟通,与企业内外的各种相关利益者沟通,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合作能力、果断的抉择能力。最后,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变化性,相应的准则体系不断地变化与改进,优秀的财会人才应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在素质方面:首先,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在复杂环境及高标准工作下适应的基础,正确的政治素质是鉴定立场,明辨是非的基础。其次,优秀的会计职业素养是职业技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综合体现。最后,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财务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同理心,能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具备人文情怀,融入沿线国家的文化、生活环境中。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3.1 构建以技术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转变的课程体系

要改革传统的“核算型”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管理型、决策型、创新型、涉外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出适度的“跳出会计”“外向型”“管理型”,对此,课程体系设置分为通识课程、管理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国际课程四大模块。

通识课程,贯彻“博雅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理念, 除了设置学科基础的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通识教育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模块。针对“一带一路”会计人才培养背景,主要体现在历史、国学、礼仪等个人修养塑造,开设文学、批判性思维等课程来提升思考与表达、写作与沟通能力,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人文等课程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世界公民意识。

管理学科平台课程,会计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平台课程一般包括跨专业的管理、经济、金融等课程,针对“一带一路”背景财会人才培养需要,可以增加商务法律应用、国际贸易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管理思维,助力培养学生大局观意识,保持综合管理思维定力,为培养“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践、以业财融合为导向,构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分为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税务知识与管控应用,财务分析与决策应用,企业财务运营与管理,财务信息化工具与应用。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业财的有效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国际课程,专业选修课增设“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财税法相关准则、制度比较类课程,培养熟悉当地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涉外会计人员。

3.2 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

校企加强信息互通,共同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培养机制。

首先,针对人才需求大的企业,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委托培养,校企合作搭建好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和就业的平台,这样可以实现精准的人才培养及供给。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校企可以开展单项合作,如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和教师的行业挂职锻炼,提供职业导师进行授课及讲座,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高校的理论经验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优势互补,合力开展课程研发及课题研究。最后,高校可以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构建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引进财务高端国际认证资格认证课程,用证书课程置换一些专业课程,如开设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等方向教改班为引领,让学生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强化从知识到能力的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会计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等多元化需求。

3.3 扩宽国际交流渠道

“送出”与“引进”结合。在“走出”方面,可以选派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留学、游学、参访等项目。可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合作,本科生可以在学习基本的财务基础知识后,开展沿线国家高等学府的访学、企业的参观、调研等游学之旅,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财会审计制度,拓宽专业的多元化认知,了解沿线国家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塑造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引进”方面,在条件具备的高校,接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项目,可以通过留学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途径。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目标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各类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拓宽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化学习效果。

3.5 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跨学科、开放式”的教研团队。打破“单学科”的师资选拔途径,组建跨学科教学队伍,如除了财会专业,吸纳人文、外语、法律、国贸、计算机等专业教师参与会计专业教学课堂,教师队伍中需要一定数量的熟悉英语或“一带一路”沿线语种教学、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税政策的海归留学人才。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拓宽成员范围,借助于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的实务类能手参与到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拓宽教学思路,也扩大学生视野。在教师进修方面,可以让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访学,以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参考文献

[1] 杨红英,童露.“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6):104-109.

[2] 宋建琦.“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5):78-79.

[3] 刘志民,刘路,胡顺顺.“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4):1-8.

[4] 朱维.“一带一路”倡议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J].金融经济,2018(8):168-169.

[5] 黄影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基于广东省高校与企业的调研[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5):95-101,120.

[6] 朱卫卫.高校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8):65-67.

[7] 杨玥.“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 27(4):56-59.

[8] 张婧.“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4(8):5-6.

[9] 马淑红, 张小玲, 周悦. 高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J]. 商业会计, 2020(2):72-74.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一带一路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