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视野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0-09-26杨静
杨静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接触的重要阶段,此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文章探究小学语文学习现状,提出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现状;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核心素养能分为文化基础及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包含人文底蕴及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需要培养学生文化基础,问题意识作为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的关键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积极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解决语文学习面对的困难,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一、 小学语文学习现状
(一)学习目标、内容问题
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提出全新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及进取意识,将传统课标的主动意识转变为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转变培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形成自主学习及探究习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高年级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基础上具有探索意识,能理解文章的浅层思维,通过深层理解让学生认识文章深层内涵。目前,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对教育目标划分不明确,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师职业素养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素质具有直接联系,比如,部分年轻教师刚刚执教,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语文教学经验不足,语文知识整合能力不强,让学生浅层理解文章内容,间接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流于表面,无法完成深入探究。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无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设置上较为浅显,或者问题设置层次較深,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无法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按部就班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导致学习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学生对教师较为依赖,也无法形成问题意识,因此,语文学习中如何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关注教师自身职业成长,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 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情况,找到符合自身教育的模式,在问题引导过程中,应当选择贴合学生认知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后解答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此,提出以下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群体,具有浓郁的求知欲,学生求知欲一旦被激发,便会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精力。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兴趣引导,引起学生求知欲,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注意学生问题回答,若学生回答的问题较为天马行空,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否定学生,而是保护学生人格,认可学生回答的答案,但也要指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指导,在日后的学习中合理解答问题。比如,在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应当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钓鱼过程的乐趣,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为学生展示钓鱼画面,多数小学生并未参与过钓鱼活动,因此,教师可通过一些钓鱼比赛视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鱼上钩时的兴奋感,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出铺垫。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日常有没有和家长一起参加过钓鱼活动,或者有过钓鱼经验,作者将文章题目定为钓鱼的启示,你们在钓鱼时会获得哪些启示。”教师先引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有过钓鱼经验的同学可自行思考,没有钓鱼经验的同学可根据多媒体工具播放的影像进行总结。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引起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思考钓鱼过程中会获得什么启示,在思考过后,教师引入文章内容,让学生观看作者在钓鱼时有哪些体会,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与文章内容结合,形成全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达到问题意识培养的目标。
(二)构建自由提问情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需将传统课堂的距离感打破,让学生能勇敢表达自己的疑惑,教师在课堂中会创设满足学习目标的情景,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活动引导者,可通过语言或者多媒体工具构建情景,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模式下,能拓展思维,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让学生自省,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学习的问题,将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教师积极为学生解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关注。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引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后,教师应当第一时间鼓励学生,若学生引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教师无须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答案的同时,也能为日后提出问题做出铺垫。问题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意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思考每一节课问题培养的意义,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构建自由提问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意识培养中形成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问题,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消除学生疑虑。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可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将内心疑惑用语言表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问题意识。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依靠阅读材料,教师让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产生怀疑,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教师让学生在通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其中,含有这样的语句:“人那?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忙不忙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教师先引出问题,让学生掌握问题的提问方法:“文章中野兽指的是谁?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什么样的情感,小孩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会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文章内容再次剖析,审视“野兽”一词及小孩回答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掌握文章的主旨及质疑办法,从而完成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
(四)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持续性引导,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敢于提问、懂得提问方法,能善于利用问题。善于提问不只体现在提问合理及问题明确上,也能体现学生的基础能力。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是指在适当的情景中提出,学生的提问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教师避免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大脑思考。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方法,若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可向教师提问。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学生清晰表述问题,也能作为课堂的聆听者。学生通过巧妙的语言结构提出问题,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并非浅显的表现在知识层面,而是能由课本向生活拓展。
(五)教师自身具备问题意识
教师的职业任务是教书育人,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教师的品质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也要审视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问题,先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需敢于质疑课本内容,比如,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前人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理念进行优化,观察前人教学理念是否存在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较为丰富,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部分思想在現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应用,教师需思考这种思想是否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事物。世界上的事物不只有一个面,而是在探索发现中能观察事物的另一面,比如,南半球是黑夜,北半球是白昼,有光明便有黑暗,教师可通过这种思维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本节课内容有深刻地认识,把握文章重点及难点内容,对学习资料仔细研读,发现学习内容与过去内容的联系,强化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抓住课本矛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该课本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矛盾点,让学生对矛盾产生怀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其中:“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棉布烧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必须纹丝不动与扭头一看存在矛盾,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是作者的疏忽,还是其他含义。通过这种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课堂积极讨论。个别同学认为:“只要小心点扭头,敌人便无法发现”,也有同学认为:“火苗在风力下活动,扭头看一眼,敌人以为是草在动”。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也能让学生理解我国英雄人物事迹。
三、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当让学生由想问过渡到好问、敢问、善问。教师应当对这几个环节引起重视,认识到现阶段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除教师个人能力外,与培养目标及内容选择不正确存在联系。在选择课本内容时,应当引起学生好奇心,诱发学生求知欲,并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原则,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好习惯,学生在具有问题意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28.
[2]徐雪飞.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5):76-79.
[3]傅华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5):16.
[4]邓荣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0):74-75.
[5]韩淑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