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的内循环经济
2020-09-26金岩石
金岩石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选择绝不是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而是要构建一个新的内循环:在生存经济中,自给不自足;在成长经济中,自主不排外;在创新经济中,自信不自满。
全球化市场的危机和美国的恶意封堵似乎要封堵中国经济的开放之门,但是,“上帝关了一扇门,就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全球化市场有3个维度,包括城市间的一体化、工业间的供应链、互联网的生态圈。城市间的交通网瘫痪了,基于人际交流的信任关系就破裂了。工业间的协议关系被人为地切断,国际贸易关系就陷入了危机。然而,全球化市场的内在需求突然涌上互联网,人与人不见面,照样可以通过数据化、云端等满足需求。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在云生态构建相对自主的内循环,这就提出了新的内循环概念。
内循环这个词来源于循环经济,是环境经济学的术语,描述的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的机制。这里的关键词是“资源”,所以跳出环境研究,延伸到宏观微观的资源开发与再开发,就有了新的思路。
过去40年,市场经济为中国打开了开放社会之门,让中国经济进入了内外双循环的轨道,登上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财富快车。目前,中国经济分成3个层次,多数人还在生存经济,一部分人进入了成长经济,极少数优胜者开启了创新经济。新的选择绝不是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而是要构建一个新的内循环:在生存经济中,自给不自足;在成长经济中,自主不排外;在创新经济中,自信不自满。
今年以来,广义的高科技产业在资本市场崛起,美国五大高科技公司逆势上涨,总市值占比首次接近美国“标普500”总市值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创业板一骑绝尘,从2019年初的1300点区间到2020年两次冲击2900点,涨幅超过1倍,领先全球。截至8月24日,42家高科技公司进入了“千亿市值俱乐部”,还不包括没有公开上市的华为、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京东、在中国香港上市的腾讯等。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股票市场牛气冲天,也必然传导到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再造。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第二阶段是房地产经济,第三阶段是创新经济。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制度变革的红利。城市化驱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们又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城市化驱动房地产升值的红利。
换一个角度看中国,最具可持续性的红利是人口红利,因为经济成就的最高评价是人口,经济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也是人口。透过科技创新的热浪,人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人口红利:第一代人口红利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第二代人口红利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第三代人口红利正在互联网和云空间飘荡,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有跳跃在头条、抖音的创意视频,还有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工程师群体。
数字经济不仅来了,而且轻松占据了中国经济的三分天下。权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数字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度为36.2%。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第一季度GDP为负6.8%,第二季度正3.2%,数字经济的贡献不仅没有负增长,保守估计贡献度应该在50%以上。
股票市场对创新成长的追求激活了全球性的数字化转型。基于城市和工業的全球化趋势递减,基于数字和云端的全球化趋势上升,而每一个落地的支点,人们都能看到股票市场的激情,也能看到创新成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