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样板戏到电影的改编策略

2020-09-26孙晓文王琼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
关键词:威虎山样板戏杨子荣

孙晓文 王琼

[摘要]《智取威虎山》是一部经典的样板戏,徐克导演的影片运用了陌生化美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改编,改编过程中融合了诸多戏曲元素,再加上视觉奇观效果的合理运用,使得影片取得了商业票房上的成功,这也为其他戏曲改编电影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关  键  词]电影;样板戏;改编;《智取威虎山》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典型的红色样板戏,在2014年徐克导演将其改编为电影。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对原本的样板戏做了较大改动,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调整,剧情方面相较京剧版也更加曲折复杂,但总体而言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仍然在是依附于樣板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在汲取样板戏精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符合电影视听语言的改编。这也是电影版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下文中,将对样板戏成功改编为电影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陌生化美学的运用

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提出过陌生化的美学概念,他认为应该利用艺术的方法把寻常的事物变得不寻常。陌生化美学的核心要求其实就是创新,徐克在拍摄《智取威虎山》时,无疑就用到了创新的陌生化美学方法。

样板戏产生于特定的年代,其主题、样式等由其特定的文化语境决定,其艺术创作需要遵守“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以此来树立主角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智取威虎山》作为经典样板戏之一其创作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其主要人物杨子荣也被塑造为“高、大、上”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如今,这样的原则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文化语境,影片改编要取得成功势必要在杨子荣这一人物形象上进行一定的调整。

在样板戏中的杨子荣苦大仇深、智勇双全,而电影中杨子荣这一角色则更具神秘色彩,虽然是优秀的侦查员,但是却不被人知晓,做饭与唱二人转的桥段增添了人物的多样化,也使小队成员对他产生了质疑,这让他与小队成员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在样板戏中,少剑波与杨子荣是上下级关系,少剑波对于杨子荣也是始终持信任态度,但是在电影中少剑波先是对组织安排来的杨子荣持怀疑态度,再转变为信任,两人的关系也突破了样板戏,更像是惺惺相惜、生死与共的兄弟。杨子荣也不再单纯地听从组织安排,严格遵守纪律,他准备单独行动,无视纪律,这消解了他军人的政治符码,使得他身上更具江湖世界中的侠客气质。而在面对家中缺粮食的村民时主动赠粮,对待栓子时的温和也放大了他身上柔情的一面,使得杨子荣更具“侠骨柔情”,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电影中的杨子荣突破了样板戏中的高大、整洁、挺拔形象,他精通土匪黑话,人物具有神秘色彩,为了夹皮沟的百姓毅然决定上山剿匪,这使得他不再是样板戏中的革命英雄,更像是武侠片中除暴安良的大侠。

除了对杨子荣这一主要角色的改编外,徐克还增添了部分次要人物,去除了些许反面人物,这能够让影片整体的情节和线索更加紧凑,他去掉了京剧中的猎户和女儿常宝这两个极具革命意识情态的人物角色,消减了影片的意识形态表现能力。增添了姜磊这个角色,姜磊在影片中的出场并不多,但也是串联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个角色将现实与故事自然融合,同时这个角色也是徐克自身在电影中的情感投射。徐克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提到过,自己就是在纽约看到了京剧版《智取威虎山》,当时就为其动容。

二、戏曲美学的运用

(一)电影银幕上戏曲的搬演

徐克在尊重史实和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适、创意的改编,他吸纳了京剧样板戏的一些戏剧美学元素。徐克在拍摄的过程中给予了样板戏相当的尊重,电影的整体基调是与戏曲相融合的,电影的开头就是采用了京剧片段,逐渐将人带入了故事,最后结尾部分也首尾照应,再次选用了京剧中的经典片段。除了直接将原剧搬上银幕之外,徐克还还原了原剧中的诸多经典片段,如杨子荣假扮“九爷”时与座山雕对暗号的经典片段,“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样的经典台词也被原模原样地搬上了银幕,并且也用上了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力求自然地与戏曲结合。

(二)戏曲元素的融入

除了直接将戏曲内容搬上大银幕外,整部影片中也融入了诸多戏曲元素,演员的表演装扮、舞台艺术等都有着戏曲的痕迹。中国戏曲中脸谱文化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脸谱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色彩性格的象征,用色彩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杨子荣脸上浓重的眼影,黑色在戏曲脸谱中代表的是刚正不阿的人物特点,而小白鸽则是以纯净素雅的妆花来表现人物的善良,影片中的反派角色的脸谱化则更为突出,大部分反派角色的脸上都有印记,座山雕则是完全的脸谱化,用巨大的鹰钩鼻表现人物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

三、视觉奇观的合理运用

电影是一个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其中“视觉画面占据主导地位”。而《智取威虎山》作为一部3D影片,势必要在视觉表现上做足功夫。因此在视觉效果上,影片演绎了诸多枪战、搏斗的场面,也用CG动画制作了老虎、老鹰等凶禽猛兽,加上时不时展现出白雪皑皑的东北山林、陡峭的山峰悬崖、阴森的雪地坟堆等画面,这些都使得影片具有更深的奇观色彩。3D技术的运用,也将这些画面从二维的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无论是爆炸时炸开的石头,还是枪战时飞溅的血液,都有种真实立体之感。

为了更强烈地刺激人们的视觉,徐克还将“上山打虎”这一经典桥段搬上了银幕,用了逼真的动画效果来体现老虎的凶残,而在这样极具危险的情况下,杨子荣仍然沉着冷静,在东北的雪林中,人兽相搏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同样的鹰啄的画面也体现了座山雕的冷酷无情,对这些画面的直观展现加上3D特效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追求刺激的心理。

四、《智取威虎山》成功的示范作用

徐克对电影的改编与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拍摄影片《智取威虎山》时,将原版的样板戏作为创作的基础,并且赋予了其新的表现方式,“新瓶装旧酒”的表现方法既不失原本样板戏红色经典的韵味,同时用崭新的技术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好莱坞的枪战打斗手法与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的碰撞,让人感到新奇又不突兀。影片最终取得了商业票房上的成功,为意识形态主流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戏曲虽然和影片天生就具有紧密的联系,但由于其表现形式、语言的不同,要将其完美融合仍然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同时还要保证影片的意识形态教育,这对影片的改变是难上加难,徐克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且给其他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样板戏的模式放在今天而言是僵化且不合时宜的,勉强推广只会适得其反让人不适,徐克将电影和戏曲结合,影片生动精彩,老人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影子,而年轻人也能体验到新鲜感,这也是这部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大部分观众都能从中实现自己的审美预期。

参考文献:

[1]陆晓璞.“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解构和重构[D].扬州:扬州大学,2016.

[2]胡玲.嬗变与消费:“智取威虎山”故事的改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3]廖悦.红色经典的改编与翻拍:以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32-33.

[4]刘洪,赵步阳,章澄.后现代视域下的“红色经典”改编:以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电影评介,2015(04):7-10.

[5]李艳.红色经典下的快意江湖:论《智取威虎山》的电影改编[J].新闻界,2015(10):61-64.

[6]姚明明.陌生化美学的成功运用:《智取威虎山》对红色经典的创新[J].四川戏剧,2015(6):142-145.

[7]杨致远.从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智取威虎山3D》的重拍修辞[J].电影新作,2015(3):60-64.

[8]李霞.戏剧的尊严与影视救赎:《智取威虎山》的徐克解读方式[J].电影评介,2015(9):5-8.

[9]甘波,古那尔·艾则孜.从《智取威虎山3D》看红色样板戏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9(2):54-57.

[10]郭艳辰.《智取威虎山》:基于样板戏的“红色经典”传承与革新[J].戏剧之家,2018(22):104.

[11]林璐璐.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以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为例[J]. 艺术评鉴,2019(15):143-145.

[12]尹葰嫣.红色经典的类型化再造: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改编刍议[J]. 四川戏剧,2018(3):86-88.

作者简介:

1.孙晓文(1997.3—)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沈丘县,研究生学历,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学生),研究方向:艺术传播。

2.王琼(1980.1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威虎山样板戏杨子荣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杨子荣·隔空书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杨子荣的“土匪装”
小朋友们一起学党史,阅读“红色经典”
杨子荣:从参军到牺牲,只有短短520天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以史鉴今:对京剧“样板戏”音乐创作之“失”的若干思考
毕福剑 饭局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