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游戏在区域少数民族数字化保护中的设计策略探究
2020-09-26邵晰李镇业
邵晰 李镇业
摘要:区域少数民族具有在地理上较为聚集、人数较少、民族文化个性鲜明等特点。随着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冲击,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流失,面临巨大风险。碎片化游戏是一种传播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其可移动、短小的特点更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区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内容制作碎片化游戏,能够对其进行宣传和保护。
关键词:碎片化游戏;少数民族;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4-0209-02
Abstract: The regional minori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ly clustered, fewer in number and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regional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has been lost gradually and faced with great risks. Fragmented games are not only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means of learning, has the features of mobility and shortness, which can accord with the lifestyle of contemporary people. Developing fragmented games based on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regional ethnic minorities can promote and protect them effectively.
Key words: Fragmented games; regional minorities; digital protection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受“快餐文化”“西方文化”“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性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区别于宏观少数民族文化,将聚焦点落在区域内的小众少数民族,或具有地理区域特征的少数民族分支,由于影响面小,缺少有效引导和资金支持等原因,在文化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微时代”的到来,多样化数字终端的发展,为少数民族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多种可能,“碎片化游戏”即为其中一种方式。
1 碎片化游戏概述
1.1 碎片化游戏的概念
“碎片化”一词的英文为(Fragmentation),在20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不同领域中。随着互联网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任何时候,几乎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游戏娱乐,如用户在等餐、等车、乘车、午间休息类似的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的短暂时间段;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少也很难花大块时间在游戏上[1]。
1.2 碎片化游戏的特点
“碎片化游戏”的出现,例如微信小程序中出现的各种闯关类小游戏、棋牌类小游戏,即可满足“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游戏”需求。例如同為多人即时对战游戏模式的“Dota”和“王者荣耀”两款游戏,其中前者需要在电脑上运行,一局常规游戏时长在半小时以上,且上手难度大;而后者只需手机平台即可,不用固定在电脑面前,一局常规游戏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时长不一),入门简单。碎片化游戏均具有的特点是:每次游戏时间较为短暂;游戏有趣易上手;游戏可被打断性;加入社交平台等。
1.3 碎片化游戏的模式
碎片化游戏类别繁多,由于开发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手机游戏“碎片化时间”的特点,所以只要能够在移动端运行的游戏即可归为碎片化游戏。其类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六大类:角色扮演(简称为RPG):玩家负责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并在一个结构化规则下通过一些行动使得所扮演的角色发展,如《阴阳师》;休闲益智类,一般设计为关卡模式,玩家常常需要思考才能完成游戏通关,玩家获得的成就感、喜悦感通常来源于对困难的克服,如大受欢迎的《纪念碑谷》,风靡一时的《跳一跳》;经营策略类,这类游戏提供给玩家一个处理较复杂事情的环境,允许玩家自由控制、管理和使用游戏中的人、或事物,通过这种自由的手段以及玩家们开动脑筋想出的策略和办法来达到游戏所要求的目标,如《票房大卖王》[2];体育竞速类,玩家可在游戏中模拟参与体育竞技或竞速,如《极品飞车payback》;棋牌桌游,玩家在线与他人在线对局开展棋牌桌游,类型多样,如《欢乐斗地主》《三国杀》等;动作射击,玩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游戏局势进行判断、反应和操作,击败对手获得胜利。在上述六类游戏中,根据具体的游戏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因此,碎片化游戏类型众多,数量成千上万。
2 区域性少数民族数字化保护现状
在全球化、信息化等大环境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同化和流失,面临巨大危机。我国一直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例如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与宣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也在积极建设资源库。但是区域性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本身居住分散、少数民族分支较多等特点,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如履薄冰。其保护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区域性少数民族建筑、服饰文化流失
现代经济的发展较快,交通日益发达,人口流动性增强,西方审美及工艺的冲击,使得区域性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流失较大。传统少数民族建筑大多使用木材建造房屋,然而,目前国情形势下,高成本、较慢建造速度的木质房屋不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素质。同时,我国南方气候潮湿,木质建筑在维护和体验上渐渐落后于砖房水泥建筑。在服饰方面,大部分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工艺复杂且无文字记载,穿着烦琐缺少时尚元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3]。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难以沿袭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建造知识、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能。
2.2 区域性少数民族语言流失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杂,旁支众多,大部分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蒙古、藏、维吾尔等13个民族使用15种文字。其中,俄罗斯文、塔塔尔文和乌孜别克文使用人口较少,近年来已基本上不再使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以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其中瑶族主要有盘瑶、过山瑶、平地瑶、民谣等支系,所使用语言均不相同,如熟瑶话、优勉话及标敏话等。由于人员流动性日益增强,很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城市安家落户,这部分年轻人的下一代很少能够传承到本民族语言。
2.3 区域性少数民族手工艺、饮食节庆文化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
当前消费文化、工业化背景给传统民族手工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当前市场物质产品丰富、产品更加趋于同质化,工厂批量化生产的产品正在脱离人类的个性化需求,而民族手工艺作品正相反,手工制作,风格独特,附加值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手工艺流程繁杂,需要传承人长时间学习,而少数民族青年往往迫于生计,纷纷离开村落进城务工,没有精力、耐心和兴趣来学习传统手工艺,手工艺的传承、市场的开拓成为一句空话[4]。
3 碎片化游戏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设计策略
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游戏相结合,区别于图片、视频及文字,有较大吸引力。同时,碎片化游戏时间较短,能实现“无痕化教育”,不易引起用户的厌倦;游戏内容面窄具有较大针对性,符合区域少数民族规模小而个性鲜明的特点。根据碎片化游戏的类别和特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宣传的短板,可设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内容的碎片化游戏如下:
3.1 游戏受众与平台
用于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宣传的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非营利性”。例如,该类游戏可以依附于博物馆、校园相关课程、科普讲座、网站示例等场景,用户在博物馆中休息的5分钟,即可完成游戏或游戏中的某一环节,用户体验游戏的同时,获得相关知识。类似的游戏过程并不需要反复进行,因此,该游戏的运营方式应是尽可能地接触受众,而不是提升用户黏度。也正是这个原因,该类游戏须为手机网页形式(如H5游戏),省去用户下载安装的环节。
3.2 游戏模式
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单一的游戏类别,如竞速、RPG类游戏模式,难以支撑起所有文化活动。因此,可针对不同少数民族,设定不同的游戏模式。如表现少数民族手工艺,可使用模拟经营类游戏模式,表现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可采用竞速类游戏模式等。
3.3 游戏设计
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游戏,可采用RGB模式作为游戏主线,以支线游戏的方式引入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游戏环境设计为少数民族村落,玩家以村民委员会主任身份管理村庄。游戏时间设定为一年(非客观时间),随着时间推移,触发不同的事件,如节日庆典、手工艺制作、饮食文化等。
以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部分为例,可将其作为节日庆典支线的一部分,拟设计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玩家)为庆典活动准备民族服饰。该环节可参考Gamelab开发的经典模拟换装游戏《Jojo的时装秀(Jojo's Fashion Show)》。该游戏于2007至2013年发布了3个版本,风靡全球,玩家需要环游世界,通过60甚至上百个关卡完成故事模拟。在游戏中,玩家首先了解各年代、各地区的艺术、流行元素,并根据“即时学习”的服饰文化及历史知识,对走秀模特衣着进行挑选和搭配,最后由游戏机制评分,分数累积3-5星的评定。同理,少数民族服饰游戏亦可采用相似的游戏机制,在该环节游戏开始之前可给予玩家服饰资料卡片作为提示,如多采用的图样、颜色和配饰等,随即在游戏中,让玩家从众多类型服饰中挑选符合要求的少数民族服饰,最终根据得分评定玩家是否完成任务。游戏机制简化如图1所示:
4 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流失严重,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来进行宣传和传承。碎片化游戏由于其运行简便、玩法轻松,与学校、博物馆等机构联合推广可对区域少数民族进行保护性宣传,增加民众对其的了解和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数字化保护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福华,吴婧,肖军玲,等.碎片化、游戏化视野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13-15.
[2] 罗启华,蒋雯.“碎片化”时代下的手机游戏设计策略探究[J].科技视界,2015(18):180,265.
[3] 覃朗,柳福东.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立法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8(2):29-31.
[4] 吴宁.现代设计嵌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多维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9):101-105.
【通聯编辑:唐一东】